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201章 卷四 龍騰四海 驚詫
  第201章 卷四 龍騰四海 驚詫
  貞觀時,太宗大征天下儒士,以為學官,數幸國學,令祭酒、博士講論,後又於國學增築學舍一千二百間,太學、四門亦增置生員,極一時之盛。

  這一日清晨,剛剛得天子首肯接掌國子監的禮部侍郎崔破大人並前任祭酒郭駙馬,帶領著兩個主事,悠悠到達了這“極一時之盛”的國子監所在。

  國子監位於長安朱雀門外東第二街,盡一坊之地,因其生徒雲集,學舍林立,佔地廣大,乃成為國朝唯一不設置於皇城之內的中央機構。

  行走在這寬闊的校舍內,崔破依稀有回到後世大學時的感覺,眼前這大唐官辦的最高學府自“建校”至今,說來也已有百年歷史了,碩大的國子監校區內,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參天古樹,偶而還可見四處小池塘中有亭亭玉立的白蓮花迎風輕擺,更為這古樸的校舍增添了三分清靜、雅致。

  經受過戰火洗禮,近些年方才逐漸修繕完備的監區內不可避免顯的有幾分破舊,但也正是這鐫刻在校舍建築間的滄桑,愈發為這大唐最高教育機構增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漫步於青石方磚之間,沉吟不語的崔侍郎竟有些些恍惚,正是在眼前的這些校舍中,孔穎達、賈公彥、張後胤、徐堅、楊涫、柳公權……當然,還有自己那老是麻煩不斷的門生韓愈等有唐一代著名的博學大儒都曾留下他們的足跡。而那一部對後世影響深遠,至宋朝仍被欽定為教學及科舉官方定本的《五經正義》〈初名《五經義訓》〉,也正是應太宗陛下飭令,在這裡,由孔子後裔、時任國子祭酒的一代大儒孔穎達領人撰就。悠遊行走其間,恍然便如同行走在“國學”發展史中一般。

  自國子祭酒由大儒轉為王室親貴擔任後,這國子監之日常管理便是由兩名從四品官階的“司業”負責,而此時正踱步上前見禮的司業鄭矩便是其中之一了。

  “來,來,來,且由我代為引薦。”,待那司業上前行謁見禮畢,為人四海的駙馬爺當即為二人紹介道:“崔侍郎崔大人,只看他這官服,鄭司業想必早已知了。這位鄭司業,出身河東望族鄭氏,乃是大歷八年進士,才華過人。噢!對了,十一郎,說起來他還當是你的學兄?”

  見眼前這名喚鄭矩的司業風儀淡雅、舉止合度,崔破對他已是大有好感,此時聞言更是興致大增道:“噢!駙馬爺何出此言?”

  此時不待郭曖開言,那鄭司業已是微微一笑接道:“家嶽乃是今山南西道經略使楊公,於學問修身上某對其多有請益,駙馬爺想說的就是這個吧!”

  “噢,原來就是你想娶小老婆,然後跟夫人鬧,惹的坐師心緒煩亂?”,聽他這言語,崔破隨即想起當日那首《我儂詞》來,“也不知見效了沒有?”,心下暗自調笑了幾句,侍郎大人早已拱手略為躬身,行了一個後學之禮。

  見嶽父大人前時日日稱讚的得意門生如此謙遜,那鄭矩笑著連聲道:“不敢,不敢,大人切莫如此。”

  一路說笑著走向公事房,崔破途中方才得知,原來這國子監本身不僅是一個學院機構,更是大唐實際上的最高教育領導機關,而另一位顏姓司業也在南方各道巡查府縣州學,是以沒能出而迎候。

  一聽那司業姓顏,崔破心下一動,話語試探間得知,此人果然是本朝太子少師顏真卿的本家族侄,不過略一想,這倒也不奇怪,本朝自高宗後儒學衰微,少有名家,對於經義的探究近數十年來多是在一些奉儒守官的大家族傳承,對於本朝儒學傳承大本營的國子監,他們自然倍加注意,而朝廷想來也是樂見於此的。

  命監中辦差的小吏取過印信、薄冊,談笑間,駙馬爺便已與崔破辦完了交接手續,至此,郭曖一聲長笑道:“這回差事交接辦的爽利,國子監嘛!還是讓讀書人管讀書人才是正理。”

  差事既已交接,崔侍郎就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國子祭酒,當下那鄭矩領著一乾聞訊而來的博士、助教、直官、大成並各色小吏們上前行了正式的謁見上官禮,崔破也便算正式走馬上任了。

  而後自然是在鄭矩並幾位博士的陪同下巡視學舍,郭駙馬對這等事實是興趣缺缺,是以一等交接完畢,便拱手告辭,崔破素知他性子,遂也不多加挽留。

  也正是這一番巡視,足讓本對國子監了解極少的崔破頗為震撼,說起來,這國子監生員分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三等,但這等分類依據本是初設時依學生門萌來加以區分的方法,其實學生們本身學習的課業都是一樣,無非是《周易》、《老子》、《國語》、《左傳》等經書或注經,而這許多經書又被分為大、中、小三類,類別不同則休習時間也是不同,如《禮記》、《左傳》為大經,修習者需三年成;而《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需兩年成;其他如《周易》、《尚書》、《公羊》、《谷梁》為小經,需一年半成。

  而學生的上課方法也遠不是崔破所想般定員定科,而是由生員們自由選擇,大、中兩類五部經書中只要修得兩經即可,至於要選那兩經,就全憑學生們自願了。除此必選科目外,習經有暇,生員們可於書法、《說文》、《字林》、《三蒼》、《爾雅》等科目中任擇興趣選修。每旬前一日考試,分試讀、試講兩項;而成績則又分上、中、下三等,三次在下者即被勒令退學。平日十天一假,遇到特殊節令,則也有田假、授衣假等。

  一路走來,耳中聽到這等介紹,崔破越來越迷惑:“這不就是與後世大學一般章程嘛!必修、選修,這是那個天才想出來的主意?”

  “大人,請這邊走。前方就是國子監‘大成’們的聚集地了!”,邊肅手引行,鄭司業見侍郎大人面有不解之色,遂一笑繼續解釋道:“大成乃是相較於博士、助教等另設的學官,此輩不向學生授課,而是專職負責對各經的研究,每一‘大成’,必須熟精四經以上、由本監博士們通考之後方可就任。因他們都是專職研究人員,平日行事難免散漫些,還請大人日後能多多寬容。”

  “教學、研究都已經分離了!”,越聽越是驚異的崔破當下接言徑直問道:“本監設科可還有什麽特異的嗎?”

  “特異?”,鄭司業略一錯愕後,方才會意道:“除習經諸科外,本監尚有廣文館一座,此中專為招收歷年進士科落第舉子而設,是以科業設置也多以詩賦聲律為主,此間學子多是外道貧家子弟,是以此館生員於本監中素以孤寒著稱。”

  邊緩步前行,那鄭矩邊如數家珍道:“除此之外,本監尚有律學館一坐、學子定額五十人,專修法度律令;書學館一坐、習《說文》、《字林》等科,重訓詁、通雜業,學子六年卒業;算學館一坐,習《五經算》、《孫子》、《周鵯算經》、《三等數》等科,因本科課業最多,是以學子需七年方能卒業,乃本監之最長者”,言至此處,這鄭司業全然不顧早已聽的暈頭轉向的侍郎大人,稍一頓後,續言道:“近日為陛下登基五周年慶典整修皇城計,太史局、太常寺、太醫署、太仆寺、道學館、樂舞教習館等也有意將其教授場所移往本監,此事還需大人定奪。”

  “太史局等倒是尚好理解,這太常寺也跟著湊什麽熱鬧”,頭大不已的侍郎大人當即疑惑道:“這太常寺、太仆寺也教授學生?”

  “是,太史局有天文觀生,又有習測影、造歷的歷生;太常寺太卜署有卜筮生;太仆寺與太醫署不同,他們培養的生員皆是獸醫……”,鄭大人還欲再說,早被聽暈了頭的崔破製止道:“此事且等本官看了公文後再與各位大人商議。”

  細細巡視了國子監之後,崔破未發布任何指令,便轉身辭出。今日所聞,實在是太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自小上的族學,後長安中舉之後,與國子監甚至是禮部都接觸很少,自然不明了這個正緩緩振興的中央官學到底是何模樣,在他以為,此地不過是一群官宦子弟整天捧著本經書搖頭晃腦吟誦罷了。

  那知適才一看之下才明白,眼前國子監的專業教授,生員選科,課業設置、甚至管理模式,分明就是一個後世的大學,雖然目前專業是少了些,但一旦太醫局、太常寺等下轄的教授機構也遷入的話,那麽只需稍加整頓,就可建立一座真正意義上,包含文、史、哲、醫、數學、天文歷算、法律、音樂舞蹈等科目的綜合性大學。如此良好的基礎,反倒是讓沒有多做準備的崔破不敢擅自開言,也是在此時,他才明白自己最初想提出一些想法來震震國子監中學官們的想法有多可笑。

  “現代人實在不比古人聰明呀!此事少不得要多做思量才是!”,對國子監如此基礎大感振奮的崔大人喃喃自語一句後,躬身上車,馬車轔轔向皇城禮部衙門而去。

  …… …… …… …… ……

  於此同時,長安崔府李伯元書房中,郭小四正呷著茶緩緩細說著近來諸般奏報。

  “無心卓散筆及奚氏墨在廣州的銷路大好,近來因新羅、扶桑商賈哄搶,此二物價格穩中有升。此中獲利除三分之一解往長安崔府外,其余除部分由某調用外,余者皆是遵照先生名單所列金額,補貼到了晉州軍老兄弟名下;據七日前江南各道傳回的情報,近日我晉州舊軍又有十七位老兄弟晉升到六品軍職,而其中尤以山南東道居多……”,這些都是常項事例,是以郭小四一一說來,李伯元卻是並無半句插話。

  郭小四今日來的本意,主要是想向崔破告知河北道伏下的那顆暗棋已得增援,現已正式開始活動,孰知他來的不巧,崔大人卻是出府而去,而此事又早有交代,不得告知李伯元,所以一時將這些常項事例說完,他竟是再無話可說。

  略略沉默片刻,才見李伯元微微一笑道:“郭主事,近來長安可都什麽異常?”

  “長安”,郭小四微微一愣後道:“長安現下都在為五年慶典做準備,而主持此事的是盧杞,他近來也是忙的脫不開身,加之上次盧嘏之事,現下此人倒是並無異常。若說有什麽不對嘛!倒是近來朝中武將們往來頻繁,據李晟府內線回報,這些武將們似乎有趁大慶之機,上書請平四鎮的打算,只是此事未得證實,在下本想過幾日再行告知。”

  “噢!武將往來頻繁!”,聞言,李伯元輕輕一句自語後沉吟不言,只是那一雙眸子中卻不斷有精光閃動。

  見他這副模樣,郭小四心下一震道:“這等大事事若是屬實,公子必然會有些消息,先生……”

  “公子這幾日操心的全在國子監一事上,今個兒一早就出門了。說起來,還不曾見什麽事情他這般上心過!”聞言,李伯元淡淡一個苦笑道:“等公子回來,某再問問他,此事關乎重大,近日你手頭上別事都可停下,一定要把此事打探清楚,尤為重要的是,一定要探明政事堂中誰人與此大有關聯,一有消息立來報我,不得有片刻耽誤。”

  見素來冷冷淡淡的李伯元露出了少有的鄭重之色,郭小四心下也是一緊,當下更不耽誤的起身告辭布置此事。

  靜靜的書房中,沉思中的李伯元臉色變換不定,只是那一雙本就冰寒的眸子越來越是凌厲,良久,良久,才見他嘶聲音自語道:“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而那一雙緊握著茶盞的手,也因為太多的用力而愈發顯的蒼白枯瘦,不見半點血色……

  …… …… …… …… ……

  題外:這章沉悶了些,大家見諒。其實在昨日查到關於唐朝國子監資料時,一番閱讀之下,葉子也是感慨良深。教學與研究分離、學生自由選課、分科教學、甚至學年的設置、學業考核與假期規定等日常管理手段,唐朝的國子監簡直與現在的大學孰無二異,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們所給予學子依興趣而學的自由甚至更甚於今日,嗚呼唉哉!
  讀著《舊唐書》、《唐六典》、《唐會要》上的這一條條記載,葉子在無比震撼的同時,也有絲絲慶幸運。震撼的是:我原本一直以為是西方首創而為中國借鑒的當今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居然在我國的一千四百年前就已存在,而且是如此完備的存在著。由此,我對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更增添了幾分敬畏,從此我不敢再輕易的對中國歷史本身置以褒貶。因為,那很可能僅僅代表著自己的無知,而不是標新立異的創新!

  幸運的是:我終於抵製了偷懶的誘惑,查找了典籍。倘若,我想當然的以為唐朝必定落後於現代,而讓崔破“虎軀一震”,搬出現在的大學管理模式讓唐人“震驚”的瞠目結舌!那將是一番什麽樣的情景?也許,在方家眼中,這將是最大的yy。

  論知識的積累,古人當然不及現代人;然則若論創造性,縱然是面對著一千四百年前的唐人,我們就真能理直氣壯的說一聲:“我比你強”嗎?

  無知者無畏,此言誠得我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