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決議
盡管名義上是瓜分荊州,但陸遜的核心思想仍然是寸土不讓!
要不是襄樊被曹魏握在手裡,如今也不至於那麽被動。 陸遜何嘗不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他希望帶領孫氏打出江東,但上天似乎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四面圍堵的情況下,誰又會攥著名義上的聯盟而憑空幻想呢?
難得說漢軍打下了天下還真會分這個所謂的盟友一城半池嗎?
絕不可能,到最後可能連兵都不想出,直接甩給孫家一個什麽名號,讓他去南蠻好生修養.
屆時的局面,對如今的吳國,無疑是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個國家,乾不過別人,卻不能使別人消滅,只能走見風使舵的方法,兩邊靠,雖然在道義上有所但實際效應十分可觀。
七月。
漢軍仍然和曹肇對峙在雍涼。
然而此時的戰略分界線,早已大有不同,如今漢軍所掌控的地盤,大抵為渭水南岸諸城郡,如五丈原,郿縣,散關,也包括渭水東北方向的陳倉,街亭,柳城,威山山畔,以及祁山大道。
隴右已然全部劃入漢境,在漢人眼裡,它已經被“光複”了,如今漢廷法令已經予以實施。
戰局的變化,使得蘇旭調整了部署:
合薑維王平二部為一體整編,以薑維為一部,同魏軍對峙於漢興,新平一線,王平領軍一部,同魏軍對峙於渭水,街亭一線。
戰略上,漢軍已經對長安形成了半圓式包圍,魏軍兵力有限,處處設防,已然失去了反擊所具備的本錢,曹肇的根本任務,乃是守住長安。
盡管局勢對漢軍十分有利,但由於入魏交戰近四月,很多由於戰爭而衍生的副產品一一浮現:
隴右二十三城,每城需要分兵駐守,而糧道也需要兵力維護,隨著戰線的拉長,糧道補給成了一大關鍵,薑維心中很清楚糧道至關重要,他絕不會因為糧草而放棄北伐,故而他專派張嶷繼續督糧。
國內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數十萬大軍,每日在前線幾乎消耗千擔糧食,時間拖得越長,對土地貧瘠的漢朝就越難受。
除此之外,百姓的厭戰情緒也逐日提升,加上境內各處由於衛戍軍的抽調,很多地方的治安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尚有為非作歹者,攜匪眾數十人,衝入郡縣,無惡不作,殺人放火.
對此,蘇旭感到氣憤,而又無奈。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朝內開始了一種爭議——北伐是否繼續。
實際上,也就是是否一定要攻下長安,或是止步隴右,步步為營即可。
繼續北伐,無疑是主戰派蘇旭的意見,蘇旭認為,既然已經打到了長安外線,就應該一鼓作氣,拿下長安以屏蔽關西,使得關西政權徹底從曹魏的領土中劃分出去。
但李豐,蔣費二人都憂心於國內資源供應不上。
這也是實話,盡管年年豐收,但巨大的糧草供應還是使國家庫存捉襟見肘,要是真拿下了長安也是拿糧草堆出來的,拿血換來的,但萬一失利,保不保得住隴右都是個問題。
所以止戰派的思想乃是鞏固隴右即可。
盡管兩邊所言皆有理,但劉禪並沒有直接做出決定,他將目光轉向前線,思量著薑維能否抓住時機。
一切,都看前線如何發展了。
而此時的雍涼,早已經被悶熱的酷暑籠罩,薑維的軍隊在汗流浹背下,每日在魏軍關前叫陣
酷熱難當的漢軍士兵已經疲倦於前線生活,他們企盼回至家鄉,和親人團聚.
薑維深知,他必須找一個突破口,再次打開戰局,長安已經近在眼前,前功盡棄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北線繁忙焦悶之時,東線羅憲上書朝廷,言東吳異動,似乎有在荊州邊域集結兵力的跡象。
七月三日,羅憲的奏折上呈給了劉禪,劉禪大驚失色,連忙上朝議事。
今日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羅憲的奏折。
羅憲的奏折既然到了,作為東線總指揮官,他的消息絕不是空穴來風。
然而由於荊南收復並不久,漢朝的政治中心依舊在益州,而非荊州。
荊州幾乎是有如當年關羽駐軍一般,單軍駐守。
所以此刻就起了一個波折,作為名義上的盟友,血的教訓不能遺忘,後背永遠需要注意。
既然羅憲來報,那麽陸遜勢必也對荊州別有所圖,在北線鏖戰的節骨眼上,突然來了這麽一下,劉禪覺得有些棘手。
蔣琬在朝中首先表現出了憤怒:
“他好歹也是一介君侯!怎可以如此無信無義!?數十年前,他趁我軍不備,襲取我荊州,殘殺我大漢將士,使先帝遭受喪師失弟之痛!而今不改當年錯,反是重蹈覆轍!”
費禕隨即也站了出來,面向劉禪,拱手一拜道:“陛下,蔣大人所言有理啊,東吳向來都是人前朋友,背後敵手,荊州不得不防啊。”
劉禪顯得有些為難,攤攤手道:“諸位愛卿,寡人深知東吳狼子野心,但倉促之間,川蜀之兵盡數北調,一時之間,無兵可調啊。”
蘇旭振袖上前,建道:“陛下,而今之計,先得停下東線對魏戰爭,令羅憲全力防守荊州,謹防東吳來襲。”
“荊州兵僅四萬余人,如何擋得住東吳來襲?那陸遜定是看我舉國力量北移才如此作為,定然是有備而來。”李豐提醒道,“臣建議,還是先遣一使臣出使東吳,曉以利害,勸吳侯不要妄動乾戈,以損聯盟大計。”
“出使得出,但戰也得備。”劉禪回道。
此時,譙周出道:“如是萬不得已,只能停下北線的進攻,調兵回援荊州。”
這一句話刺痛了羅憲,迎合了蔣費的心思。
蔣費立刻就坡下驢道:“陛下,看來,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劉禪越發為難,他將目光轉向蘇旭,希望得到蘇旭的意見。
蘇旭心中略略一合計,已經有了想法,拱手道:“陛下,北線不可妄動,原因有三:
其一,薑維大軍兵力而今已然是捉襟見肘,倘若貿然撤兵引得魏兵來攻,喪師失地不說,恐怕會徒增傷亡,甚至會引發潰敗。
其二,北伐成果乃是以將士們數月之奮戰積累而致,斷不可輕易放棄,而且臣覺得,薑維已經在思考破敵之策了。
其三,如今東吳還未出兵,若是見我軍大舉回防而虛晃一槍,不戰而退那該如何?”
劉禪聽了,覺得有理,又問:“那愛卿有何主意?”
蘇旭答道:“隻可從北線調出一部人馬,充實到荊州防線。”
劉禪又道:“調多少人?”
“兩萬即可。”蘇旭答道,“江陵本就是一座堅城,如補充兩萬精銳,即便是魏吳一齊來攻,也不懼他。”
“這是個好主意。”李豐插道,“如今王平和薑維兩位大將軍兵合一處,手中握有十幾萬人,調出兩萬,依舊有實力再戰。”
蔣費對視一眼,緩緩道:“前提是這兩萬人,必須是精銳之師。”
劉禪聽罷,心中已有主意,當即道:“寡人心意已決,撥出兩萬軍力,充實荊州,同時,出使東吳,定要問他個究竟,若是真生事端,我看他吳侯有何顏面存於這世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