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宋之帝王大業》第482章 高考大綱
  第482章 高考大綱

  在京城,元好問很快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一切原因都因為他在狀元樓的那首的那首《雁丘詞》,其中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

  八月底,秋風已經刮起,大宋朝遷都之後的第一場科舉考試就要開始了,同時這也是天下一統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最重要的還是南北分榜。

  但是直到八月底,大宋禮部才將科舉考試的范圍、時間和形式公布,雖然有些晚,但是也全部都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科舉考試計劃在金秋九月份舉行初試,初試將在京城考場,此時各地推薦和選拔的學子已經紛紛來到京城,這些人足有兩萬多人,需要進行一個初試,進行篩選。

  趙昀今年將文吏也加入了科舉之中,在錄取的官員下面,將會招收大量的文吏,這兩萬人中,只要能夠過初試的,基本上就具備文吏資格了。

  初試結束之後,將在十月舉行正考和殿試。

  大綱中對初試和正考的考題范疇都有明確的闡述。

  初試試題是禮部統一制定的,然後運到考場,等到考試那天打開,分發給考生。

  初試以《書經》、《詩經》、《禮記》、《孟子》、《論語》、《春秋》、《周易》為范圍,試題以帖經為主,帖經就是在經書中任取一行,補全上下文,或掐頭去尾和中空一句,補全全句。

  正考依然是以《書經》、《詩經》、《禮記》、《孟子》、《論語》、《春秋》、《周易》為范圍,分為兩場。

  正考第一場是經義和詩詞,經義就是從以上書籍中任取一些語句,然後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考生回答此題時需要以十三經注疏為標準回答。

  十三經注疏,即指後人為了便於查閱《易》、《詩》、《書》、《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孝經》、《爾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經典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書。

  詩詞,用給定的題目做詩三首,詞兩首。

  第二場為策問,以一句話為題,結合當下時事提見解,論對策,要求論之有志,不得無的放矢,證之有據,須以歷朝正史和大宋政令法令為據,而用句有一定押韻即可。

  以上兩場考試,南方取成績前三百五十名的考生,北方取成績前兩百名考生參見殿試,殿試考試試題內容為以當下事實案例為本,依據大宋政令法令進行剖析,各述己見,並可加以討論和建議。

  科舉的大綱一公布,頓時引起了文人士子們的熱議,因為科舉考試直接將之前的分科全部取消了,也就是說之前的明經和進士此時都不存在了,擺明了就是進士科。

  趙昀的想法就是讓考試變的簡單,在趙昀看來,明經和進士都是對儒家思想的考察,其實沒有什麽區別,趙昀心中也想分科,但是他的分科不是在儒家典籍考試上面分科,而是想要增加完全不同的科目,例如司法。

  司法考試現在還成熟,趙昀雖然有心建立一套獨立的司法體制,但是現在還做不到,索性在考察儒家典籍上面,就直接安排一個科目好了,這也是對傳統儒學的一種削弱。

  隋唐雖然設置了很多科目,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對儒家典籍的考察,所以趙昀就直接設置一科,將來儒家典籍的考察就是一個科目,等到其他科目增加進來了,也可以降低儒家典籍的影響。

  考試大綱一公布,很快就放讀書人沸騰了,初試自然不用說了,對於這些文人士子們來說,帖經是最簡單的考試內容了,只要你熟背儒家典籍,那麽初試取得滿分都是可以的,因此在這些文人士子們看來初試根本沒有難度。

  正考的兩場中,第一場的經義和詩詞都沒有任何意義,這些都是隋唐宋科舉中的考試內容,和當下科舉如出一轍,文人士子們完全可以接受。

  第二考策問中提到須以歷朝正史和大宋朝軍政令法令為據,歷朝歷代的正史這一點大家沒有太大的異議,但是大宋政令法令卻讓很多人頭疼,因為很多士子們不熟悉政令法令。

  科舉考試大綱也讓一部分不滿,那就是江南理學的學子們,他們認為沒有將程朱理學思想加入考試對象,是非常錯誤的,尤其是按照《經典釋文》來作為開始標準,根本就讓江南理學學子無法接受。

  在這些人的心中,儒家典籍的標準應該是朱熹編制的《四書集注》才是,但是禮部竟然選擇了《經典釋文》,於是很多江南理學學子紛紛抗議,他們認為禮部這是在胡亂出題,同時也開始質疑出題人有沒有資格出題。

  禮部很快就回應了江南理學學子們的質疑,至於選著《經典釋文》作為儒學標準,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原因就是《經典釋文》是百年前的儒家經典,已經是公認的,但是朱熹的《四書集注》只有在江南理學學子裡面出名,很多學派都不承認,但是眾人都承認《經典釋文》。

  面對禮部這樣的解釋,江南理學的學子們自然是無法接受,在他們看來,《四書集注》才是儒學經典,無論禮部如何解釋,對於這些走入極端的江南理學學子們來說,他們都認為禮部是錯的。

  至於出題人,南北考生在初試的時候全部使用一套試題,正考的也是將會分開,但是禮部沒有公布出題人,這也是出於保密的原因。

  但是禮部一再強調,那就是出題會秉著通俗為主,不會出現那種各學派爭議很大的地方出題,就是為了產生共性。

  隨著科舉考試大綱的公布,科舉考試也進入了最後階段,此時考場已經全部建造完畢,就等著金秋九月的考試了,各地學子此時也紛紛湧入京城。

  但是在京城裡面,眾人談論最多的還是元好問,這個人憑借一首詞,竟然去了趙昀身邊,同時也讓很多人知道,當天在狀元樓的人竟然是趙昀,很多人都後悔莫及,要知道再運到元好問這樣的運氣,可是幾乎不可能的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