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玄策真大才也
“皇帝要改稅制?”
回到林府,陳玄策跟著林如海進了小書房。
林如海臉上的陰鬱之色就沒有化開過,因為皇帝不僅想要改革稅制,而且是對這期間報紙上刊登出來的稅制改革辦法都不滿意。
稅務這東西想要改變,看似很複雜,可實際上要說簡單也簡單。
因為你想要增長稅賦錢糧,那就只能多征稅,或是多增地。
皇帝已經把難處擺出來了,甚至還列舉了近些年裡皇室的耗費用度,因為有太上皇在,皇室用度自然較之泰昌帝之前更多了,但多的也不是很多。
所以在皇家耗費奢靡的借口都沒人敢說的。
何況現在這點耗費比之先前數下江南時候的耗費,那是不值一提的。
現在皇帝問全天下人求個說法,大家也都理解。
大周朝吸取了前宋時候的教訓,更加推崇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這也是朱家在宋末名著一時,可到了大周朝卻早煙消雲散去的最大原因。而在藍星歷史上並不怎麽出名的陳亮,在眼下的大周朝卻被捧得很高。
所以天下人都清楚錢糧稅賦的重要性,那可不是朝廷對百姓士紳單一的壓榨剝削,錢糧稅賦取之天下也會用之天下的。
那各類答案就都有了,主體是分為三種。
一個是主張清丈田畝,認為是國朝安泰,人口滋生,百年光陰中土地兼並愈演愈烈,民間隱匿土地者甚重,現在都應該與之徹查。
另一個則閉口不提土地兼並和田畝隱匿的事兒,張口閉口都在噴商賈,認為商賈無義而重利,今天下繁盛,市井昌榮,應該對之征以重稅。
最後一個則是以上兩者兼之,不但建議對商賈征收重稅,還建議清查天下。
皇帝都不滿意。
林如海能感覺到皇帝心中對之已經有一定的成算了,只是他不對外人開口,或者說至少林如海是不知道的。
現在皇帝在朝堂上正式發出了詢問,下令天下三品以上官員,無分文武勳戚,全都要上書。
這就是一次考試。
誰要是給出的答案能合皇帝的心意,那今後的前程可就無量了。
反之則是亦然。
你跟皇帝都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你還指望著皇帝對你信愛有加嗎?
陳玄策腦子裡瞬間想到了張居正的改革,想到了雍老四的改革。
這大周朝正值鼎盛,國勢比之張居正那時候的大明朝可強的太多了,跟雍老四也不一樣。
後者的改革雖然力度很大,但說白了針對的還是漢人,滿清的基本盤八旗,你看雍正動了沒?
所以雍老四有的被吹的閃光點,但也沒必要吹捧的過高了。
“伯父意下如何?”
上述三條各自都有大量的擁躉,比如李守忠就是第一條的堅定支持者。
所以這人雖然有點迂腐,但品質氣節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封建王朝裡能提出清丈田畝的都是勇士。
事實上報社收到的來信如果有十,那要求對商賈增之重稅者至少佔七八層,余下的才是清丈田畝,再次之才是二者兼具。
可不管是只要求清丈田畝的,還是要求二者兼具的,那都是勇士。
“想要國庫增益,清丈田畝就是必行之事,但對商賈增之重稅,我卻以為不可一視同仁。如鹽商、海商自可以如此,尋常商販,則大可不必。”
“玄策可有妙法?”
陳玄策這時候腦子裡已經把張居正和雍老四的法子都過了一遍,再結合眼下的大周朝,心中已然有了成算。
“我雖然不讀書,但於這稅法上還真有一些成算。”
“清丈田畝不提,就如伯父所言,此為必須之法。小子這裡且還有兩法,第一為一條鞭法。”這是張居正的法子:“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征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看了一條鞭法後是不是覺得它跟攤丁入畝有一定的相似?
事實上“一條鞭法”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極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
不過這法子雖然好,但也不是沒有壞處。
比如說額外增派。
一條鞭法原以征銀入官、取用於官,但一條鞭法施行後,並沒有達到消除雜役之害的目的。一條鞭法的破壞突出表現為額外增派,當地政府在一條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賦稅的時候,擾民就非常厲害了。
然後就是火耗問題。因稅法規定納銀,而銀兩熔鑄過程就產生了所謂“火耗”。熔鑄碎銀的實際火耗為平均每兩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實際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尤其是官製腐敗後,每兩達二至三錢,有時甚至更多。就成為地方聚斂的一個巧妙的手段,也成為百姓們沉重的負擔。
“最後就是銀貴谷賤。官府夏秋兩稅收的都是白銀,民間小農在交稅的時候要先將谷物等產出折算成銀子,所以要在繳納兩稅的時候集中向商人兌換,而商人借此將銀價抬高,此舉尤為殘民害民也。”
所以歷史上的一條鞭法就又被稱為殘民一條鞭。
林如海本來聽到一條鞭法之後就兩眼大冒精光,陳玄策提出的這個法子簡直是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成人所未成。
不過隨後陳玄策又一連對著一條鞭法拍了三磚頭,好歹叫林如海發熱的大腦冷靜了下來。
然後他就更高興了。
這三點等於是給一條鞭法打了三個補丁,堵住了三個大漏洞。既然已經知道了缺點,那就一同把補丁打上就是了。
大周朝對地方的控制力還是很強的,只要定下綱法,嚴禁擅征雜稅,嚴禁擅自抬高火耗,稍有加重者,訪聞證實,重治其罪。
現在新聞報已經開張了,這簡直就是現成的一‘禦史’麽。
然後對於夏秋糧價對於百姓的其他收入,朝廷也可以著手加強常平倉等建設。
所以一條鞭法有漏洞不怕,只要堵上即可。
“玄策真大才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