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搖滾教父》第798章 時代變了
  第798章 時代變了
  對於【誕生】巡演的票價,羅傑稍微插手了一下。

  而對於《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的銷售定價,羅傑就完全沒有任何乾預了。

  畢竟,到了如今這個年代,單純為了“聽歌”而購買一張實體專輯的歌迷,早已是不多了。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更為廉價的數字音樂。

  每個月只需要花上幾美元,就有數以百萬計的歌曲可以任意選擇,豈不是比購買實體專輯要劃算得多?

  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數字音樂剛剛誕生時音質粗糙的問題也早就被解決。

  自從智能手機出現之後,網絡,尤其是移動網絡的發展,也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下載或者在線播放自己想聽的音樂。

  音質不差、便捷性更強、更便宜的價格,種種優勢,使得數字音樂早已擊敗了傳統的實體音樂。

  後者,如今只有在少數智能手機還未普及開來的地區還有廣泛的使用。

  而在更多的地方,歌迷們購買一張實體CD或者黑膠唱片,所為的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聽歌,而是收藏為主。

  相較於數字音樂低廉的價格,實體專輯一張CD幾十美元,一張黑膠唱片數百美元,這樣的價格,也只有“家境殷實”的人,才有能力去經常消費。

  而絕大多數的普通歌迷,買上一張CD都會心疼半天。

  正是因為這一點,羅傑才沒有對《逃離伊甸園》專輯的定價策略做任何的干涉。

  反正,沒錢的自然會去Tunes或者Spotify聽數字版本,會購買實體專輯收藏的,大多也不差那點錢,沒有必要給他們去省。

  【量子音樂】的市場部門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市場調研之後,為《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的定價總算是出爐。

  從這張專輯開始,《搖滾聖經》系列將不再為包括拉丁美洲、印度等少數地區專門發行磁帶版本。

  這種載體,已經逐漸瀕臨淘汰,雖然還存有一定的市場,但卻不值得為其專門發行一種“特供版”。

  製作母帶、拷貝等等,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沒有一定的銷量支撐,肯定是劃不來。

  除開數字版本之外,《逃離伊甸園》最便宜的實體版本,就是零售定價為24.99美元的平裝版CD了。

  和如今大多數主流專輯的定價比起來,這個價格是略高的。

  別看這幾年通貨膨脹得厲害,美元在不斷貶值。

  但實際上,因為受到數字音樂的衝擊,實體專輯的整體價格是要比幾年前還低了不少。

  ——沒辦法,不降價,就爭不回市場。少賺點,總比不賺強。

  如果關注過這方面價格曲線的人,會注意到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以北美為例。

  在九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時候,一張實體專輯的普遍價格是在十幾美元,進入到九十年代末期之後開始迅速上漲,在2000年代的頭幾年裡,最高時甚至突破了三十美元的高峰。

  但很快,隨著數字音樂的發展,實體唱片的市場受到巨大的衝擊,為了爭取市場,大多數唱片公司先是采用了“打折銷售”的方式。

  即標價不變,依舊是二十多、三十多美元一張專輯,但在實際賣的時候,卻會打個折,比如說六折,實際上十幾美元就能買到。

  通過降價的方式,唱片公司確實是爭奪回了一部分實體唱片的市場。

  在嘗試到這樣做的好處之後,各大唱片公司便是開始不斷壓低專輯的售價,最低的時候,甚至一度跌破了十美元。

  要知道,自從CD載體發明以來,還從來沒有過如此低的價格。

  然而,隨著數字音樂和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在2010年代,數字音樂再一次呈現出爆發式的發展,完完全全地將實體專輯踩在了腳下。

  大約到2015年前後的時候,實體唱片的市場,已經是下降到數十年以來的最低點。

  到了這個時候,唱片公司終於意識到,通過“價格戰”的方式,讓實體唱片和數字專輯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實體唱片畢竟是存在著高昂的成本,從生產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要花錢,再怎麽降價,也不可能比數字音樂更便宜。

  很快,又有唱片公司想到了辦法:既然不能將其作為“一般商品”來銷售,那麽就改變它的屬性吧。

  以前人們購買實體唱片,是為了聽歌。

  那現在,就為其“添加”上其它的商品屬性。

  譬如說收藏、比如說幫助愛豆衝榜等等。

  ——尤其是後者,死忠粉的消費能力,可是非常驚人的。

  其實後世那些明星之間的“衝榜大戰”,其根本目的,就是刺激粉絲們的消費。

  而且,為了盡可能地從這些“衝動消費型”粉絲身上撈錢,唱片公司不再低價出售實體唱片,反而讓它的價格越來越高。

  這樣的做法,也確實起到了效果。

  雖然沒有能夠讓實體唱片重新回到三十年前的輝煌,但卻也止住了頹勢。

  一直到羅傑重生之前,實體CD唱片的價格,似乎又有了突破三十美元的趨勢。

  (注:現在歐美的實體專大概翻了一下亞馬遜,稍微紅一點的明星的新專普遍在接近或者超過200RMB,折算一下大概就是30美元上下。)
  現在是2010年的年末,《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正式發行,會在2011年的年初。

  這個時期,實體唱片的價格正處於一個向下滑落的狀態,大約是在20美元或者略低一些。

  《逃離伊甸園》24.99美元的價格,無疑是偏貴的。

  但以【Darkness】樂隊的咖位和粉絲基數,定一個高價,卻也是合理的選擇。

  畢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粉絲,都會選擇數字音樂。

  這個年頭,實體唱片,本就不是為普通粉絲而推出的。

  這張專輯,實體唱片的發行量,【量子音樂】也打算采取保守的策略。

  首批僅僅五百萬張的備貨量。

  再加上黑膠、典藏版、豪華版等等的其它版本,雜七雜八的加起來,首批的備貨量總共只有大約六百萬套。

  這個數字,是全球市場的總和!

  單單從這個數字上,就可以看出,在智能手機和數字音樂的衝擊之下,實體唱片市場的萎縮速度有多麽的嚇人。

  一年多以前,《Nevermind》專輯發行時,可是在全球賣出了兩千多萬張。

  當然,這個數字同樣是賣給經銷商的“出貨量”,而非是零售端銷量。

  僅僅隻過了一年多,同樣是【Darkness】樂隊的作品,同樣是《搖滾聖經》系列。

  但【量子音樂】保守起見之下,首批備貨量僅僅隻敢定在六百萬這個數字上。

  若是再過上三五年,等到了實體唱片市場最為萎靡的2015年前後,恐怕連六百萬都不敢。

  當然,實體銷量是一方面,雖然這一塊的市場規模縮小了很多,但在這個年代,專輯銷售的主流,還是在數字音樂市場上。

  由於數字音樂足夠便宜的緣故,當這一載體發展起來之後,過去許多受限於經濟原因,只能購買廉價的盜版專輯的歌迷,很多都會轉而支持正版。

  畢竟,在Spotify上充一個會員,就可以聽很多歌了。

  而且Spotify的定價策略是依照地區定價,像是北美、歐洲發達國家,最貴的也就是一個月十幾美元。

  在諸如印度、拉丁美洲等等貧窮國家,一個月的會員甚至只要三四美元。

  這個價位,是幾乎所有人都能夠輕易承擔得起,而不會感到有什麽負擔的。

  當然,非洲的黑叔叔們除外,但他們原本也就不在任何商品的“目標消費群體”當中。

  數字音樂因為其廉價的優勢,市場規模非常的龐大。

  而每一年,唱片公司從Spotify、Tunes等數字音樂平台上所賺取的版權費用,也都是一筆巨額的數字。

  單純從賺錢的角度來講,如果考慮上通貨膨脹的因素,實際上唱片業的整體規模是在不斷縮小的。

  畢竟,以前一張專輯就能賺幾十美元,現在要有數百名數字音樂的付費用戶,才能賺到同樣的錢。

  但在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的現在,音樂,早已不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

  能夠保存現在的“市場份額”,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

  【Darkness】樂隊和泰勒-斯威夫特聯合舉辦巡演的消息一傳出,關於雙方之間的合作,頓時出現了大量捕風捉影的報道。

  各種消息真真假假、層出不窮。

  一會有媒體聲稱羅傑正在和泰勒商討,雙方合作出一張新專輯的可能性。

  第二天,又有媒體信誓旦旦地宣稱,羅傑已經在和泰勒暗中交往,某人的婚姻正在面臨崩潰。

  在這則新聞的下面,還配上了一張羅傑和泰勒一起喝咖啡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照角度選得異常巧妙,看上去兩人的神態非常的親密。

  “這些八卦小報。”

  羅傑看過報紙,不由得氣笑了。

  轉頭看了看安妮,羅傑連忙把手上的報紙丟到一旁,湊到安妮身邊,有些緊張地說道:“親愛的,別信報紙上那些東西,我那天只是和泰勒一起談巡演的事,瑞克也在場的。”

  天知道拍照的那名狗仔“蹲點”了多久,那天是三人見面談工作上的事情,中途胖子離開了一會去衛生間,就被狗仔抓住了機會,拍出這麽一張曖昧不清的照片來。

  羅傑自己倒是不太在乎這件事,所謂清者自清,羅傑知道自己和泰勒之間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卻怕這件事讓安妮有什麽想法。

  “行啦,我還不知道你?”

  安妮撇撇嘴,故意裝作一副不高興的樣子,用委屈的語氣說道:“你在外面怎麽玩我不管,把你的心留在家裡就行了。”

  “我和泰勒真的沒有什麽,你知道斯科特和瑞克的關系,我一直是把泰勒當晚輩來看的。”

  羅傑立刻急了,連忙解釋。

  很多時候,羅傑確實是一個挺好色的人,在這方面也不太控制的住自己。

  但對於泰勒,羅傑還真的沒什麽想法。

  主要原因還是太熟,不好下手。

  泰勒-斯威夫特的父親,斯科特-斯威夫特,是胖子的好友,跟羅傑之間也算熟悉。

  最初認識的時候,泰勒才十幾歲,還在上中學。

  雖然說現在的泰勒已經長大了,但羅傑對她的印象,卻還停留在“小時候”,自然不可能有什麽想法。

  如果不是有這一層關系在,晚上幾年認識泰勒,那還真說不定。

  “好啦好啦,我跟你開玩笑的。”

  安妮見羅傑急了,也不再逗羅傑,安慰了幾句,立刻岔開話題,問道:“專輯的情況怎麽樣了?我聽說打榜的成績還不錯?”

  “嗯,成績非常棒。”

  羅傑明知道安妮是故意岔開話題,但卻是順著她的話接了下去:“《亡命之徒》從打榜首周開始,就在《公告牌》單曲榜,以及包括Active在內的幾個電台搖滾榜上都是第一,現在還是第一,領先優勢很明顯。”

  頓了頓,羅傑繼續說道:“本來的計劃,是在下周開始進行第二輪打榜,但是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公司那邊認為可以適當延長首輪打榜的時間。”

  一般來說,單曲打榜的目的,都是為了推高一張專輯的熱度。

  若是能夠在榜單前列停留的時間長一點,自然是沒有必要急著開始下一輪打榜。

  當然,這個“長一點”,也是有限度的。

  畢竟一張專輯正式發行前的宣傳周期有限,不可能一直等待下去。

  安妮卻是沒有被“第一”這個成績所迷惑,而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問道:“花了多少錢?”

  打榜自然不會是毫無代價。

  自從七十年代起,這就成了一門“生意”。

  明星的咖位、歌曲的質量、宣傳的力度等等,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

  但有些錢,也是必須要花的。

  尤其是支付給電台的那部分。

  當然,到了如今這個年代,或許還需要加上數字音樂平台。

  “沒花多少,公司那邊預計在發行前會進行三輪打榜,加起來總預算也只有五百萬美元。”

  羅傑想了想,又補充道:“這是兩張專輯發行前打榜的總預算,發行後的專輯榜還會有另外一筆額外的費用。”

  雖然實體唱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但電台打榜等等,這些專輯發行之前的“必備工作”,卻依然保留至今,並且還會延續下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