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通文墨的將軍
被人當眾反駁,上一秒還洋洋得意的二皇子,下一秒就變了臉色。他怒目而視,結果發現說話的人是越辭,隻得忍著火氣道:“越辭,你可聽得明白楚太傅方才說了個什麽樣的故事,就出聲反駁本殿下!”
越辭把目光轉向二皇子,嘻嘻一笑:“二殿下這話是什麽意思?本將軍耳朵可靈的很!漠北起風之時,沙塵鋪天蓋地震耳欲聾,如此本將軍也能從中分辨出敵軍騎兵多少,步兵多少。楚太傅他老人家雖然老態龍鍾,但聲音洪亮穿透。那東郡人貧窮西郡人富饒,東西還各三十六戶等等,我都聽的一清二楚!”
他話音剛落,大殿內立刻發出陣陣強忍的悶笑聲,二皇子話中意思分明是譏諷他腦子不好,聽不明白。只是這越辭卻會錯意,以為二皇子誤會他耳朵靈不靈。
越辭道:“你們笑什麽!本將軍剛才說錯什麽了?
殿內竊笑聲不,三皇子冷聲吼道:“安靜!”
眾人不敢再笑。
察覺自己說錯話,越辭立刻起身拱手行禮:“太傅,學生剛才是不是用詞不當?望太傅見諒。”
二皇子逮到機會,立刻附上鄙夷的目光,得意道:“越將軍快些閉嘴吧,不知道從哪裡聽了一兩個詞就敢隨便拿出來用!不通文墨還敢當眾賣弄,老態龍鍾是這麽用的?可笑!”
“二皇兄也快些閉嘴吧!”三皇子依舊冷聲道:“父皇叫越辭來上太學,難道是因為他通文墨?”
虞帝授意,難怪越辭年少有為還要來太學聽課——堂堂一國之將,不通文墨,帶出去多丟面啊!
見三皇子搬出虞帝,二皇子冷哼一聲,才不甘道:“那好,我們繼續說‘非也’的事。越辭你方才兩個字駁了本殿下的答案,總要說出個論證吧。”
越辭道:“談不上論證。只是那郡國東貧西富,方才太傅說‘許多人都放棄耕地’,卻要我們猜放棄耕地的是那方。本將軍就動腦子想了想,如果是窮的東郡放棄耕地,那太傅也沒有要讓我們猜的必要了”說著越辭衝上方的楚老太傅展顏一笑:“學生猜的可對?”
“說來說去,你也是猜的了。”二皇子嗤笑道:“還動一動腦子想了想,你若說你親眼去看了看還比較可信。”
二皇子道:“太傅,您說放棄耕地的到底是郡東,還是郡西?”
三皇子忍無可忍:“這間講堂裝你們倆來吵架的嗎!”
打起來!打起來!看戲看的津津有味,甚至還想站起來一陣搖旗呐喊的百裡昭月突然反應過來:夷?主角團們吵起來了哈!
他不禁沉思起來:人家的主角彼此間不都是惺惺相惜,然後一致對反派嗎?怎麽自己這裡卻成了主角們針鋒相對,反派坐著看戲?
就在百裡昭月檢討自己這個反派當的是不是太過鹹魚時,楚老太傅突然開口道:“太子認為老夫這個故事是什麽樣的結局?”
故事?合著引起主角團內鬥半天,結果這是您編的故事啊。
那要這麽問,您這就不厚道了,就因為吵架的兩個人一個是皇子、一個是皇上看重的將軍,您怕得罪人就強行爛尾,然後把我這個無辜的吃瓜群眾推出來背鍋吧!
等等!這熟悉的劇情走向······不正是自己穿書時的情景再現嗎!
吐槽歸吐槽,百裡昭月還是不著痕跡的挺了挺腰背,掛上原太子對外專屬的謙和且高貴的表情:“太傅的故事,學生也是第一次聽。至於結局,太傅您不說,學生又從何得知。”
二皇子暗翻白眼,小聲嘀咕一句:“裝模作樣。”
百裡昭月假裝沒有聽見,並且對二皇子是否是主角團的一員產生懷疑,畢竟他的種種行為太像那種時不時出場刷一下自己存在感的重要炮灰。又或者,他其實是在扮豬吃老虎!
“那殿下不妨猜猜看,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麽?”
您老乾脆改名猜猜看得了!百裡昭月道:“既是太傅極力要求,學生若說的不好,也請太傅見諒。”不就是編故事,論文都沒難倒我,胡編亂造我還能怕了!
“太傅前文說,那耕地因為受到黃河水患導致一部分人放棄耕地,然後問哪一部分人放棄了耕地···”
二皇子道:“廢話連篇!叫你說故事,不是叫你重複太傅的話。”
這二皇子怕不是杠精似轉世!雖然不想過於得罪主角團,可在他還未鋪好後路的情況下,絕對不能留下任人揉搓的形象。百裡昭月不耐煩的看過去:“二皇兄這麽喜歡打斷別人,不如本宮把說話的機會讓給你如何!又或者,二皇兄希望本宮讓些其他的東西?我們兄友弟恭,二皇兄但要無妨,說不定本宮一高興就答應了呢。”
百裡昭月話中暗示二皇子奪嫡的意圖明顯不過。歷朝歷代,但凡有能力的皇子就沒有不想奪嫡的。不過這種心思彼此心知肚明,像百裡昭月這樣眾目睽睽下點破的,不是單純無意,那就是想要故意惡心人。
刹那間,大殿內落針可聞,那些功勳世族子弟都恨不能隱身藏起來,生怕引火燒身。
楚老太傅瞌目,面無表情。
三皇子冷冷掃了眼過於忘形的二皇子暗罵一句:蠢貨。
越辭若有所思看著百裡昭月倨傲的背影,腦海裡一閃而過他紅著眼睛,指著自己哭腔停頓的叫殺。
二皇子當即變了臉:“太子殿下慎言!”
慎言還怎麽嚇你!百裡昭月鬱悶:況且我是真想給,可你不敢要啊。
“那我們就···言歸正傳。”看著憋屈的二皇子,百裡昭月不可否認自己爽到了!他見好就收,繼續道:“學生奇怪,太傅說郡國極小,可是大虞境內有十七州,一百三十二郡,即使是最小的郡國,下至還有縣。便是一座山腳小村都可以養活百戶人家了,不至於整個郡養七十二戶人家,還貧富各半。”
“是以,學生認為,那部分放棄耕地的人既不是東郡人,也不是西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