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類腦體》第74章 新進展#
  第74章 新進展#
  類腦體的食蟹猴實驗取得新進展,是在聖誕夜那天。

  就是在大家表面還在工作、心裡卻想著根對象過節時,“雨雲”中心的食蟹猴實驗突然取得了新發現。

  之前以祁旻的思路把電極連成剛性的芯片插入食蟹猴大腦的做法,的確能夠完成與大鼠類似的記憶傳遞功能。但是在長時連接食蟹猴致其昏迷後,喚醒食蟹猴時則出現了問題。他們發現,食蟹猴在與類腦體連接被提取“記憶”後,如果不進行“記憶”回輸,則並不會像大鼠一樣再度清醒而失去“記憶”,而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被喚醒。而且當這兩次連接之間的間隔時間超過兩小時時,食蟹猴即使被再次連接也無法被喚醒,反而從此成為了“植物猴”。

  這讓祁旻意識到,從大鼠到食蟹猴並非是從簡單到複雜的線性增加,大腦神經元數量的增長到一定程度肯定會產生質變。這是個新的突破口,況且倘若她解決不了食蟹猴被連接後就成“植物猴”的問題,文章恐怕也會受到別人的質疑。

  那要怎麽解決食蟹猴被連接之後若不回連就無法蘇醒的問題呢?祁旻站在超淨間的手術台前想了十幾秒,很快就得到了一個簡單的猜想:如果是胼胝體接口的連接導致食蟹猴大腦產生器質性的改變所致,那麽減少“劑量”是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這個“劑量”可以理解為接口的總數,也可以理解為接口的強度。祁旻和周曉姍女士討論了一下,她覺得既然接口本身的結構難以替代,那麽減少接口總數或許可行。

  然而周曉姍女士卻說道:“我覺得可能不是這樣。你看,假如像你說的,從大鼠到食蟹猴神經元數量增加引起質變,那麽接口作為實際上收集信息的‘信道’,它反映的就是你實際連入類腦體的有效神經元數量。如果減少接口,有效連入數量就減少了,到時候你可能能得到和大鼠類似的結果,但卻未必反映裡食蟹猴這個數量級的情況。”

  “這……還真是。”祁旻不禁又問,“那不能減少數量,可怎麽減弱強度?”

  周曉姍女士蹙眉想了想,突然說道:“現在這個接口也不是嚴格對照單神經元的,倘若把它看作是一種信號的組合……那麽如果在芯片上做一個高斯變換,可能接收時高分辨率和相對低分辨率信號的差別也不大。”

  由於每個接口本身並非對應單個神經元的信號,可以視為是多個神經元的總和,而將所有接口的接收信號進行高斯變換之後,能夠得到神經元興奮和抑製的熱點分布,其精度能夠大於接口本身精度。按照信息論的原理,如果有無限個接口,但接口本身因相互存在噪聲干擾而分辨率下降,在理想情況下經過同樣高斯變換之後得到的熱點分布應該與之前完全相同,並且也恰好等於真實的神經元活動分布——如果編碼方式是無損的,則信息本身不會受到影響。

  當然,由於他們使用的接口數量不可能是無限的,因此經過高斯變化後得到的熱點分布——恰好也就相當於從大腦傳出的信息——肯定會與之前略有不同,但其本質也同樣是有損壓縮的傳出大腦信號,應當與之前並無區別。

  祁旻明白了:“您是覺得可以做非插入式電極?”

  “非插入式恐怕不行。”周曉姍女士說道,“在保證信號接收的前提下,也得保證信號發送——或許可以試試不插入顱骨的皮下電極。”

  這個想法很簡單,實施起來也比較容易。只是這實驗還是有點兒貴——為此要換一批新的食蟹猴,這可不便宜。

  ——

  不過花的錢還算值得。

  在祁旻和技術員們改造胼胝體接口芯片通宵到12月26日,並且又連續進行了三天實驗之後,接口強度減弱的食蟹猴實驗終於取得了成功——雖然是部分意義上的。

  使用強度減弱的接口,食蟹猴在長時連接之後倒是不會一睡不醒了,但卻也不再會陷入昏迷狀態。而且在斷開連接而去做記憶測試時,這些食蟹猴也完全記得之前學習過的內容,而不像長時連接後進行水迷宮的大鼠仿佛“忘了”之前的記憶。

  這樣可以認為,通過減弱強度的接口似乎類腦體並不能提取出食蟹猴的記憶。但類腦體中數據改變的模式也的確與之前用高強度接口進行連接時有某種相似之處。

  祁旻覺得這可能並非是接口強度不合適的問題。通過運行分區清除類腦體中數據的代碼的日志可以看到,使用低強度接口連接食蟹猴大腦時在類腦體中產生得數據痕跡,與使用高強度接口時短時間產生的痕跡相仿。然而在某幾次未能及時進行數據清除時,拖延幾個小時之後,使用高強度接口連接食蟹猴大腦在類腦體中產生的痕跡卻會自發“擴散”,乃至引起類腦體所有區域的數據漲落。

  這讓人有種奇怪的感覺。就像是……食蟹猴在類腦體裡“活”了。

  她突然想到,如果假設類腦體提取的不是食蟹猴的“工作記憶”,而是“意識”,那麽一切就能夠解釋了。

  如果食蟹猴真的有所謂的“意識”——已經這麽複雜的靈長類動物恐怕應該算有吧?高強度接口的長時連接將食蟹猴的意識導入類腦體,所以倘若短時間內不進行回傳,食蟹猴的軀體也無法自發產生新的意識,從而成為“植物猴”。而低強度接口可能並不能將意識完全導入類腦體,因此只是意識與類腦體連接時產生了一些痕跡,自然也就不會導致食蟹猴昏迷。

  那麽倘若這種天馬行空的假設還有點兒道理,該如何解釋超過兩小時後食蟹猴的意識就無法回傳呢?問題大概並不出在食蟹猴的軀體,而可能是由於意識在類腦體這個不同於大腦的結構體中發生了變化,而不再能夠適配到院線的大腦中。或許這就像原本填滿某種管道的橡皮泥被從管道中抽出,在無約束的環境中攤開黏連了,就難以再重新塞回管道裡。

  這個猜想可謂是頗有野心,但問題是該如何證明呢?

   日常求推薦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