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殿試
朝廷要與恭奴議和,邊關戰事即將結束,捷報像插了翅膀,飛遍了大華的大街小巷。這場戰爭持續了太長的時間,讓百姓身心俱疲,沒有人不盼著戰爭結束的。雖說議和剛剛提上章程,漢陽城如大華大多數地方一樣,喜氣洋洋等待迎接凱旋的戰士歸來。
一將功成萬骨枯,大華的男兒為了保護國土,在戰場上浴血廝殺,家鄉的妻兒以及父老鄉親,苦苦等候他們歸來。只要人活著就是希望,哪怕遠行的人和去時一樣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兵卒,多少閨中人朝思暮想,隻願心中那人平安歸來。
這種心情,辛夷十分能夠體會,戰事倘若沒有意外,即將宣告結束。這就意味著柳元景即將歸來。他們有太久沒見了,辛夷在伺候紅薯之余,撿起了荒廢的女紅,一針一線為柳元景縫製著禦寒的衣物。她縫了一件又一件,細密的針腳中,全是她日日夜夜苦盼的心事。
縫好了衣物,辛夷卻無數投遞,她只能將這些衣服熨燙好之後,疊起來放入箱中。思遠之人兮,不知歸期,辛夷盼著戰爭早日結束,更盼著柳元景歸來。有時瞧著自己做的衣服,辛夷好笑之余又有些心酸,若不是思念之情無法排解,她又怎麽會耐煩做這些,從前極不喜歡的瑣事兒。
平日裡辛夷頂多繡一條帕子,做一個荷包,如今做起衣裳來輕車熟路。
對於議和,辛夷表示讚同,比起旁人考量著國家財力是能支持戰爭繼續下去,辛夷還憂心著接下來的旱澇災害。
如今大華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將邊疆平定之後,才能在旱災來臨後,對災區百姓進行援救。因為柳元景在戰場,所以辛夷對戰事十分關心,她知道恭奴人打著打著老可汗歸西了,臨死前他遺言讓最小的兒子登位,但是其余兩位王子並不服氣。至高無上的權力,對於任何人都具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恭奴人陷於王位爭奪中,自然無法繼續騷擾大華,若不是即使打下了恭奴居住的草原,對於大華來無利可圖,也許軍隊乘勝碾壓過去,大華就能多些版圖了。辛夷隻知恭奴人陷於內亂之中,但是具體情形,她是難以知曉的,她隻盼恭奴能夠再亂一些,議和能夠順利進行。
偶爾,辛夷會祈禱,但願恭奴人越亂越好,最好自己人打自己人,直接打殘了,免得大華發生災害時,他們在一旁趁火打劫。莫說辛夷殘忍,對侵略者的善良,才是對自己人的殘忍。
辛夷向來不吝惜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恭奴人,若他們不在內鬥中消耗了戰鬥力,介時大華內憂外患交集,究竟該如何是好。
只要雙方簽訂了停戰協約,離柳元景歸來的日子應該就不遠了。相思惹人斷腸,經歷了漫長到了離別後,辛夷才發現,原來真正的感情,是不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改變的。
邊關戰事零零散散,趨於停戰邊緣,朝中科舉盛事如火似荼的舉行著。辛夷一心牽掛著柳元景,偶爾也關注下京城的消息。畢竟,除了愛情,辛夷的世界裡還有友情,還有其他很多東西。科舉關乎著朝中人才選拔,辛夷希望大華能夠多選一些有真才實學清廉正直的人。
新生力量對改變朝廷動向,有著巨大作用,萬一這次科舉選出幾個清官來,也許旱災發生後可用的官員也能多一個。因為前世辛夷對於朝廷的事兒並不上心,她連前世是否開過恩科都不記得,更不知高中狀元的人是誰。
前世這個時候,林然墳前已經長草了,造化弄人今生他卻在京城中,參加著天下書生夢寐以求的科舉。辛夷在心中默默盼著林然能夠高中,萬一他中了狀元,以後她想在旱災中出力,也算多了一份助力。
狀元這名頭,只要聽著就讓人心生向往,辛夷對林然有信心,雖說這信心來的有點兒盲目。憑著林然的本事哪怕拿不到狀元,也能拿到榜眼或者探花吧,辛夷在心中揣測著。
六月初五,恩科正式開場,歷時五天。半個月後,即六月廿日,在考生的翹首以盼中殿試開始了。此次參考的約莫有一千余人,最後成為的貢士的只有不足八十人,饒是如此,他們還要進行最後一層篩選。
覲見天顏,對於大多數書生或者百姓來說,這都是一件值得像子孫後代誇耀的事。在百姓看來,皇帝乃真龍天子,見皇上一面,整個家族都能跟著榮耀。這種誇張的崇拜,使得每年的殿試,都在一種壓抑的狂熱下進行。能夠走進大殿,接受聖上和文武百官檢閱的,胸中錦繡文章自然少不了。
此次恩科會元乃是白露書院林然,此前默默無名低調行事,甚至被人譏笑墮了白露書院名頭的林然,以令人難以忽視的身份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這樣驚才絕豔的少年郎,怎麽會是傳言中徒有虛名,弄虛作假的人。
談起有關林然的傳聞,自然和付心良逃不開關系。他在詩會上勝過林然之後,卻被他徹底無視。心有不甘的付心良,喬裝之後,收買了說書生,刻意誇大起當日詩會上的故事。在說書人的三寸不爛之舌下,林然成了憑著弄虛作假,徒有虛名的白露雙驕,並且暗指他江郎才盡,這才在詩會上落敗。
傳言這東西,沒腳沒翅膀,飛的比什麽都快。白露書院的特殊性,讓大家對出自白露書院的林然懷著深深好奇,當聽著強大的對手原來不過爾爾,他們內心深處悄悄蓄起一絲暢快。都說文人重風骨,背地裡誰的肚子裡能少了彎彎繞繞。謠言漸漸發展為詆毀,從懷疑到猜測再到言之鑿鑿,林然的名聲如白紙染墨。偏偏林然又十分低調,有心人查了一下,他來京城後鮮少投卷,與人切磋時很少揮毫。
再論林然參加的詩會,也就一次而已。林然到底有才沒才,漸漸成了謎題。朱文聽不過甚囂塵上的流言,曾勸林然辟謠,不過被他淡然拒絕了。在林然看來,這些不過是虛名,名聲再盛對於科舉又有何助益。若僥幸提前成了風雲人物,介時落榜該是何等的尷尬。
當貢士名單公告之後,眾人看向林然的目光,能用火熱來形容。雖說殿試時,之前的名次不再算數,聖上會重新欽點名次。但是歷來,會元即使不是前三甲,最差也是個傳臚,這對於前程未卜心生忐忑的人來說,無疑是件值得豔羨的事。
得知自己高中會元之後,林然同樣是激動的,他非極端自負之人。相反,林然做事偏於保守,他沒有自恃才高露出輕狂舉態。能在一千多學子中,拿到第一,即使對於林然來說,也是極其不容易的。最為高興的莫過於朱文,他親自擺宴,與林然小酌一番,又叮囑了他一些進宮以及殿試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朱文言談中對皇宮熟稔,讓林然隱隱有些不安,曾經的懷疑一絲一縷湧上心頭,朱文的身份似乎呼之欲出。只是朱文不曾明說,同樣無意彰顯身世,林然也不好多問。他恨感激朱文能夠在他殿試前,提供如此寶貴的幫助。
此番殿試,林然的目標是奪魁,他已經拿下了案首和會元,再中了狀元便是連中三元。待那時,他便可風風光光的衣錦還鄉,光明正大的再次向辛夷提親。若不是平京城與漢陽距離太遠,在成為會元之後,林然頭一個想告訴的人就是辛夷。他想讓辛夷知道,他不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從此以後,他也能給他庇護。
這種心情很難用言語描述,邊疆的戰事在京城中幾乎是實時匯報。越來越頻繁的捷報,已經玉面將軍柳元景的傳奇故事,讓林然壓力倍增。只要聽到柳元景的名字,林然就會想到,辛夷喜歡著這個人。
林然每次聽到柳元景的事跡後,都會在心中暗自分析他究竟是一個什麽人。然而,他越了解就越心驚,這樣一個驚才絕豔,武可勇冠三軍,文可智取城池,幾乎挑不出任何缺點的將軍,讓他連嫉妒的心思都生不出來。
以柳元景的身份年紀,以及他的事跡,莫說是當朝,恐怕前推一千年後推一千年,也沒人能夠越過他去。
太監尖利的嗓音,像是壞掉的風箱,刺耳無比。林然回過神,眼睛盯著白底黑面的朝靴恍然發現,他竟在金鑾殿中走神了。
皇宮實在殺太大了,林然與眾貢士天還未亮就從東門進入,足足走了近一個時辰,才來到了聖上早朝的地方。
頭一次進皇宮,這些往日裡沉浸於詩書的書生們,面色各異。他們中年長的已經四旬有余,年輕的像林然一樣,光潔的面頰上連胡須都找不到。無論年長或者年幼,他們的眼神中,流動輒同樣的光華。
當然,不是所有人心理素質都能強悍到,在新環境中遊刃有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