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歡喜農家科舉記》第202章 運道
  第202章 運道
  崔稚幾人次日便啟程,前往儀真。魏銘這裡,也見到了桂志育的同年,天長縣知縣曹汾。

  曹汾看了桂志育的信,再見魏銘年紀雖小,但舉手投足間穩重不浮躁,捋著胡子上下打量魏銘,越看越是滿意。

  “你們訓導與我多年未見,沒想到他如今安穩在安丘治學,有這樣一番成就,能教出你這樣的學生,想來距離再次春闈之期不遠矣。”

  桂志育如今比前世早早握住了縣學大權,想來確實離他能重返考場不遠了。

  曹知縣又道:“你今次南下,桂訓導對你可有何指導?”

  魏銘一聽這話,就明白了,他道:“訓導提及揚州的修竹書院,說那修竹書院攬天下飽學之士,學生若能去竹院見識一番,定然有大的進益。”

  曹知縣捋著長須笑了起來,“我就知道你們訓導是如此打算的!”

  天長縣距離揚州十分近,曹知縣與揚州一眾官紳自然有所接觸,他也不廢話,直接叫了書童來,寫了一封推薦信,給魏銘前往修竹書院時做敲門磚。

  “我這封信,用處並不大。”曹知縣招呼魏銘繼續坐下說話,“修竹書院攬天下飽學之士這話,有些誇張,但天下學子只要願意,都可前去聽學聽講。只不過學舍有限,若是想住進竹院跟隨先生讀書,卻要憑本事的。”

  修竹書院首先須得秀才身份才可進去,魏銘符合這一條,自不必說。但是天下秀才何其多,人人都想來,書院也吃不消。因而設立了一道門檻,要文章拿得出手,才能進入書院。

  似魏銘前來遊學,並不在書院久讀,只要現場由書院先生出題做文章,過了先生的眼即可。若是想要長久留在書院讀書,後面大大小小的考察須得都能過去才行。

  當然,竹院的先生多是兩榜進士出身,多是些不願在朝為官或者被貶黜的人,小小秀才的文章想要過他們的眼,也不是簡單的事。

  曹知縣先同魏銘說道了一番竹院的難處,魏銘都知曉,時不時問一句竹院如今的先生、學生的狀況。

  “.山長葉雲真年紀大了,甚少出現與人前,多是其弟葉雲豐,與其子葉勇曲代為管理書院。去歲葉勇曲長子葉蘭蕭高中二甲六名,很為竹院長臉,另有書院學生四人高中進士,前年有二十八人中舉,竹院算是真正起來了,所以連你先生遠在青州也聽說了,特特讓你前來求學”曹知縣很是感歎竹院的盛況,若是他在年輕些年歲,回到科舉的時候,定然下揚州登竹山求學。

  “竹院能有今日,不可謂運道不好,凡是沒有運道,縱有九分之力,亦有一分謬誤。”曹知縣說了一通,感慨起來。

  修竹書院能自葉侍郎起,匆匆十幾載就有了如今的盛況,運勢確實好。

  魏銘想了想,問道:“都說葉家傾盡家資以扶書院興起,葉家之功應屬頭功。”

  曹知縣笑起來,“葉家一手建起書院,自然當屬頭功,只是這傾盡家資一說,卻也未必。”

  這話讓為魏銘一愣。

  等他在朝中站穩腳跟的時候,黨派之爭已經進入了末期,那時修竹書院經歷一番動蕩,被女婿沈攀把持多年,後重回葉家手中,也就是如今才剛剛金榜題名的葉蘭蕭。眾人對葉家盡是信服,說葉家是當之無愧的書院山長之族,畢竟書院正是葉家祖宗篳路藍縷,白手建起來的。

  這麽大的書院,能有這麽迅猛的發展,沒有錢財鼎力相助,這是不可能。

  他問:“莫不是有義商資助?”

  商賈最愛資助書院,以此契機獲得和官宦人家交結的機會,從而得到庇佑。

  但是曹知縣還是搖了頭,“有商賈也是其次。我聽揚州的同僚提及,說葉家初建書院之時,經費無以為繼。有因那葉侍郎出言得罪內官,又被內官扯到先帝身上,這才被罷官,還了家。儀真有頭有臉的商賈無不是開礦賺錢,但礦稅收入多由內官把持,哪樣的商賈敢出資給葉侍郎建書院?”

  葉侍郎建書院,最初可就是為了罵內官!
  曹知縣哈哈笑,魏銘也覺得好笑。說起來,葉侍郎建起修竹書院,真是個巧合。

  這位侍郎因為被內官告黑狀,才被罷官還了家,心中不忿的很,回到了家鄉又見著收礦稅的太監風光無限,那些商賈點頭哈腰,更是氣得不行,立時把自家在竹山上的別院收拾出來,開壇講學,不,大罵內官。

  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言說到了天下被內官禍害的官員心裡,竹院就這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扶搖直上。

  但扶搖直上,也得有錢助力才行。

  魏銘問:“可是有官員資助?”

  曹知縣卻道莫要猜測了,“因為誰都不知道是誰出了這一筆錢。”

  魏銘訝然,曹知縣解釋道:“有人捐贈了大額銀錢給書院,這才把竹院推了起來。只是何人所贈,並不知道,葉家不肯多言,或許不知,或許說不出口,總之這正是竹院的運道了!”

  有了這筆錢,繼續抨擊內官也好,開始延師攬生也好,修竹書院都沉住氣多了,這才有了如今的繁茂,也有了後幾十年,以修竹書院師生為首的竹黨,和以內官為首的內黨,朝上朝下互鬥的情形。

  但是黨爭,正是大興岌岌可危又轟然倒塌的導火索。

  曹知縣又說了些關於竹院的不可考的事於魏銘,這是一個滿肚子趣聞的老知縣,魏銘領教了兩日,到了該走的時候。曹知縣也不多留他,“去吧!過些日子也到了竹院考察學生的時候,先生必然齊聚,你可把握住機會!”

  人脈對於做官而言,比學識更重要。

  魏銘拜謝離去,沒幾日就到了揚州。他按著殷杉之前留給他的地址去尋崔稚幾人,誰想幾人早就去了儀真。說來修竹書院也在儀真,魏銘前去正好。

  只是他琢磨一番,背著行囊,向東南往泰興縣而去。

  被鄔陶氏趕走的鄔梨就在泰興,而湯公的族人也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