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之崛起1646》第443章 奇襲敵後
  第443章 奇襲敵後
  張高文剛一回府,便將他夫人拉到了屋中,返身關好屋門,正色道:“明軍已近北京,咱們得早作打算。”

  “明軍?”他老婆大驚,“來了多少人?”

  “雖僅有數千人,但有了這頭一次便會有二次、三次。”張高文在回家的路上就想起當年後金不斷襲擾北京的情形,最初也只是數千人,後面就越來越多,直到最終入主北京。

  張夫人慌道:“當初讓你早點出仕,你偏要裝清高,硬是在家白等一年。這好容易想通了,薙了發又花出大把銀子,才剛混個給事中,椅子還沒坐熱,明軍便又打回來了……哎,我怎就這麽命苦呢?”

  張高文無奈歎口氣,“現在莫說這些,你讓下人速速收拾東西,先與我娘出得城去,去往……”

  他說到這裡,卻又覺若是明軍攻來,便是鄉下亦不安全,自己既已降清,想再重做明臣也斷無可能。

  思來想去,他發現只有北出關外為宜,畢竟那裡是滿人龍興之地,他們必會拚死守住那裡,加之離中原戰場又遠,當最為安全。

  “我這就想辦法送你們去沈,不,盛京附近落腳。”

  說乾就乾,他當即準備了銀子,便去走譚拜的路子。他本人是漢軍旗籍,且只有數名家人出關而已,譚拜收了錢便很爽快地幫了他這個忙。

  兩日後,張家值錢家當裝滿了三輛馬車,經撫寧直往山海關而去……

  “還是早作準備把。明軍攻破天津,大批人馬直往北京而來!”北京廣安門旁最熱鬧的酒樓仙蓬樓上,一名商賈打扮的中年人壓低了聲音向圍在身旁的人道,“據說大軍昨日已打下了東籬寨,或許明後天就能抵達城下!”

  此人正是宣部設在北京城中十二名應策官之一,名喚包陽安。

  有食客偷眼向四周瞧了瞧,見附近皆是漢人,這才小心問道:“包掌櫃,到底來了多少明軍?”

  “具體數量不知,但應該不少。”包陽安故作神秘道,“據說紫禁城大為震動,一連征發六路大軍前去阻截!”

  多爾袞原本是為了減少城中恐慌,這才沒有動用禁軍和京營,而是從北京周邊調兵,且每一路人馬數量都不是很多。

  但到了應策官口中,就成了北京城防禦兵力不足,不得不調動各地六路大軍協防的佐證。

  “六路大軍?!”果然立刻就有人驚道,“那至少得有上萬明軍襲來,才會如此!”

  “對對,當年闖寇攻打北京時,崇禎帝就各處調集兵馬,和眼下倒有幾分相似……”

  “要我說,肯定不止萬余人。若沒個四五萬明軍,朝廷不會調這麽多人馬……”

  “有道理,不然天津為何這麽快便被攻了下來?”

  這些百姓哪裡知道多爾袞派出的六支部隊僅有萬余人,更不清楚天津因為一直沒什麽戰事,守軍不過三四千而已。眾人這麽瞎一合計,隻覺得北京已搖搖欲墜一般。

  包陽安對“討論”效果非常滿意,又繼續“加料”道:“你們聽說了嗎?洪承疇在浙北到處吃癟,富陽、杭州、嘉興等地布下十萬人馬死守,卻仍被明軍奪下了緊鄰嘉興的平湖。如今清軍在江浙正節節敗退,照著情形,用不了多久明軍便要打到南京了!”

  他這一番話真裡帶假,寓假於真,旁邊食客中有聽到些江南戰局消息的,與他所言相互應證,皆是不住點頭。

  “難道又要變天了?”

  “我就說過,韃子在北京久不了……”

  “小點兒聲,你不要命了?!”

  “怕什麽,等漢人大軍打來,我也隨他們一起殺這些韃狗去!”

  “說這些沒用的。”有人又轉向包陽安道,“包掌櫃,你說這大軍攻城,我們要怎麽辦呢?”

  包陽安正色道:“這還用說,自然是收拾細軟,帶家人先去鄉下避難。不瞞諸位,我東西都收拾好了,就今明兩日便出城……”

  “咳,這位官爺,您裡面請。”

  隨著店夥計唱喏,眾人轟然散去,卻多奔回家中吩咐親戚朋友躲避戰火。而包陽安則迅速轉去下一處散播“流言”。

  僅一兩天時間,明軍兵臨城下的消息便傳至北京街頭巷尾。倒不是應策官們效率高,憑他們十多人,就算累死也傳不了這麽快。

  消息卻多是小商販散出去的。自從明軍攻破直沽以來,北京城中私下販賣假發、漢服甚至崇禎牌位的商販可是發了一筆橫財。

  為了擴大銷量,他們將應策官那裡聽到的消息到處散播,甚至更進一步添油加醋,明軍人數被他們一路“飆升”至二三十萬。

  在此大戰將至的氣氛影響下,城中不少百姓出門前都是內穿漢服,懷揣假發,隨時等著恭迎明軍。更是有數萬人在近兩天內離城避戰而去。

  多爾袞那邊得人稟報北京城亂象,當下便是大怒,一面讓人緝拿散布流言者,一面下令嚴查城門,未得官府門條者禁止出城。

  當日,城中有上千人因“流言惑民”被捕,而更多的人聚在城門附近等待出城,糧價則在奸商囤積居奇下扶搖直上,這一切更坐實了明軍即將攻城的消息,整個北京頓時陷入混亂之中。

  四兩撥千斤,明軍僅用了千余人,便在建虜首都攪出了如此大的風浪,這便是輿論戰和心理戰的威力!

  雖然亂象隨著明軍撤出大沽,在半個多月後逐漸消失,但北京城中已遠不如往日那般熱鬧,甚至牽連清廷稅收、征兵等都較以前困難了許多。

  而原本已經心灰意冷的民間抗清組織卻受此激勵,又紛紛開始活動起來……

  就在北京亂成一鍋粥的同時,大明水師遠征軍已由渤海北部的蓋州衛,也就是後世的營口港駛入三岔河,繼而北入渾河。最終水師步軍七百名士兵在沈陽西南不足百裡的長灘附近登岸。

  只是由於渾河水深太淺,僅有七十噸一下的小船便於駛入,登陸部隊卻無法得到戰船支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