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之崛起1646》第50章 仙石粉
  第50章 仙石粉

  “要多舉實例。就算你們反覆告訴士兵龍衛軍是他們的家,也很難讓他們有深刻的印象。”一頂大軍帳裡,朱琳渼正在給指導使們講述部隊思想工作方法,“但舉些簡單的例子效果就很好,例如一連的宋泉生病的時候管隊喂他吃飯,十二連的馮石頭家裡屋梁斷了,排副親自幫他修。”

  當然,這些都是《軍官手冊》上做了要求的。還有類似軍官要和士卒們同席吃飯,同鍋盛飯。軍餉必須由軍官親手發給每個士兵。軍需品讓士兵先挑,剩下的軍官使用等很多具體條款。

  “還有,要多樹立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朱琳渼正說著,就見宋應星滿面紅光地出現在帳外。

  他吩咐指導使們先自己討論,隨後走出軍帳,只見宋先生和他的族侄各拎著一筐東西候在門口。

  “殿下,學生幸得其法,應是燒成了這‘水泥’。”宋應星施禮之後揭開筐蓋,裡面果然裝滿了深灰色的粉末,“還請殿下驗看。”

  之前燒製的幾批都不太理想,但朱琳渼感覺眼前這筐水泥看上去靠譜。他忙讓親兵取了水來,和水泥攪拌均勻,就在他將營的後牆上砌了一片。

  聽宋應星在一旁敘述試製經過,他才知道,宋應星發現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得不太均勻,於是便在原料中加水拌勻了再燒,最終製出這筐中的水泥。

  朱琳渼一愣,忽然想起一個名詞:濕法攪拌工藝。後世的金屬冶煉中用到過,但隨著先進攪拌設備的普及,這種能耗很大的工藝便被淘汰了。

  但在純靠人力攪拌的時代,這種“落後”的工藝卻能解決大問題。

  這宋應星還真是個天才,“濕法攪拌”的法子也不知他是如何想到的。朱琳渼心裡暗自點頭,這次有他負責試製水泥,讓自己省了極多的精力。

  待數日後將營牆上那片水泥乾結,朱琳渼找來根鐵棒用力砸去,水泥塊如同頑石般紋絲不動。

  這水泥算是試製成功了!他派人通知宋應星開始大量燒製水泥。自己則立刻去了趟鐵場,對嬋依面授機宜。

  他手裡的商業人才實在太少,思來想去,推廣水泥的事情也只有她去才能成。

  富月樓是贛州府最出名的酒樓之一。無論官員還是豪紳,凡是想體面地請客吃飯就少不了在這設宴。雅間的位置甚至得提前一個月預定。

  近日富月樓在城西開了分號,規模甚至比總號還要大。

  開張大吉,贛州各界名流紛紛前來捧場。

  眾人還未走入店門,就遠遠看到店內風格典雅的裝修,品味脫俗的器具陳設,衣著考究的夥計,整個酒樓都透著奢華而內斂的韻味。

  到底是百年名店,就衝這份環境,就足以俾睨一眾競爭對手。

  很快有人發現了更加奇特之處——店外的台階連同整個富月樓的地面,竟似乎是用一整塊石頭製成!

  有好事者真的蹲在地上仔細查看、叩擊,很快便驚訝道:“質地堅硬,絕無接縫,卻不知是何種石材。”

  眾人聞言,一時間連飯菜都忘了吃,紛紛研究起腳下的地面來。甚至有缺德之人還拿起小刀在地上扎了幾下,刀尖崩了。

  最後,所有人得出一致的結論——這平整的地面真是一整塊岩石!

  消息不脛而走,富月樓分號用一塊巨岩做樓基之事頓時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當天下午,又有人得到新消息,說富月樓的地面其實並非岩石,而是一種名為“仙石粉”的東西。此物平時乃是粉末狀,添水便可隨意塑性,乾結之後堅如石塊。

  頓時,整個贛州府的名流、富商、官員,但凡要起新宅或翻修老宅的,無不到處打聽何處能買到這種“仙石粉”。富月樓那種平整、渾實的地面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很快,城南一家名為“蘇記商號”的店裡開始銷售仙石粉,只是人們跑去之後得到的回答是早已售罄,新貨要等三天才有。

  立刻有人高喊:“我預定兩千斤的!”

  其他人馬上反應過來,“我定五千斤!”

  “我定四千斤!”

  “我要……”

  喊聲響成一片,不知道的還以為蘇記商號外有人打架。

  “仙石粉一千斤銀五兩。”喬千立於櫃台後面不緊不慢道,“預定的先付一半定錢。”

  “這麽貴!”有人聽到這個價錢,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按富月樓的消息,鋪三丈見方的地面得兩千斤仙石粉,也就是說修個宅子光鋪地就得花幾十兩。

  “你到底買不買?不買讓路!”

  贛州乃江南富庶之地,自有不差錢的高聲叫嚷。

  “買!當然買。三千斤!”先前喊貴的人不甘示弱地拿出十多兩銀子。

  仙石粉鋪地很快便成為贛州府的時尚。尤其做生意的人最是趨之若鶩,店裡用仙石粉鋪地,來談買賣的人一看就知道此店實力雄厚,可以放心交易。

  一時間整個贛州府的大小商鋪無不在掀開地面重新裝修。

  富月樓的掌櫃看著新店裡潮水般的客流,樂得合不攏嘴。半個月前有人送給他兩車仙石粉,說是用來鋪地特別好,還說如果有問題包賠兩倍重建的費用。

  他便冒險一試,沒想到新店轟動整個贛州府,最近有大量客人跑來看“整塊石頭”的地板,當然就會順便吃個飯,客流量竟比他老店多了三倍!
  而食客離開富月樓之後均是紛紛打發下人去蘇記商號買仙石粉。

  蘇記商號正是嬋依盤下來的店面,地處偏僻,沒花幾個錢。

  那仙石粉自然就是剛製出來的水泥。朱琳渼深知商業包裝的重要性,專門讓洪思幫他給水泥改了個名字。

  蘇記商號剛雇來的帳房先生數銀子已經數到手抽筋。預定仙石粉的都排到一個月後了,要不是東家堅持隻預售一個月的,他估計半年後的貨都要被人定光了。

  龍南那邊的水泥窯每三天就能產出近十萬斤水泥,每月合計賣得白銀五千兩,而成本不過三百兩,其中大半是從龍南沿河道運至贛州的運費。

  朱琳渼得到贛州傳回仙石粉銷售火爆的消息,卻絲毫不覺得意外。明末商賈極富,而且奢靡之風盛行,有什麽新鮮東西很快就會流行起來。

  他又抽空攜宋應星去了趟佛山,在這個明代的煉鐵中心買下兩座煉鐵爐。

  宋應星則負責帶人將煉鐵爐改建成煆燒爐,不到十天工夫,兩座高爐便開始了第一批水泥的燒製。

  隨後嬋依也來到佛山,將朱琳渼教她的那套商業推廣方案在這裡重新複製了一遍。同贛州府一樣,佛山很快也掀起了仙石粉熱潮。

  不久之後,贛州、佛山甚至韶州城中最熱鬧的地段,都出現了一座水泥建築矗立街中,在周圍一群木質建築當中顯得鶴立雞群。

  三座水泥建築都是同樣造型,大門一塊金匾,上刻三個大字:財神廟。

  建這三座財神廟雖耗費了不少水泥,但自從建成之後,便成了各自城中的一大景觀,每天香火不絕。

  甚至有人為了一睹“城中石廟”奇觀,從百裡之外趕來燒香。

  很快富戶中便開始流行用仙石粉砌牆,據說能沾到財神仙氣。當然,也有不少人是看中了仙石粉牆結實耐火的特性。

  佛山和龍南兩地如今每三天出產四十萬斤水泥,卻依舊供不應求。每月可獲純利近兩萬兩。

  現在可用的人手太少,也不可能讓宋應星一直搞水泥窯的事情,否則朱琳渼真想立刻在各地建上十座八座水泥窯。

  只能等以後培養出熟練的工匠,再讓他們負責擴建了。

  朱琳渼大致計算了一下,眼下鐵場加上水泥的收入,每月已達到四萬兩以上。只需要兩個月左右,便能付清所有購買軍備的錢款。軍費開支方面暫時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等以後龍衛軍規模擴大,只需要再建幾座水泥窯便能解決問題。甚至可以出口到東南亞和歐洲各國,那銷量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

  當然,朱琳渼很清楚水泥的壟斷經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這種基礎建設原料他也沒打算長時間壟斷,只要能維持壟斷幾年,為他擊敗清軍提供經濟支持就足夠了。

  當不久之後,宋應星得知自己主持建造的那些水泥場的收益都是龍衛軍的軍費時,不禁大為感慨。

  他活了大半輩子,所見明軍將領基本上只會向朝廷伸手要軍餉。朝廷沒錢的情況下,大多會落得士卒逃散,軍隊瓦解的下場。

  一些“有辦法”的軍官便縱容士卒劫掠百姓,與強盜無異。軍隊倒是維持住沒有潰散,但所到之處民不聊生,地方糜爛。

  最好的情況便如楊廷麟這般,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向士紳募義款發餉。不過靠募捐畢竟非長久之計。

  只有這位陳州王,天馬行空手段高絕,不靠朝廷,不靠義款,竟獨立養活了整支軍隊且遊刃有余。

  他遙望北方,心中有種強烈的預感,有這位陳州王殿下和他的龍衛軍,此番大明必會中興!
   為答謝大家最近的踴躍支持,發個3000大章,希望大家喜歡!
    因為新人不易,如果大家看得過癮,請不吝收藏、推薦、書評、分享,非常感謝!

    感謝:飛&影同學,雲中歸燕同學,客戶端太坑同學,心已死何念生同學,Mr Wang同學,安好同學,12同學,月茗閣同學,施海東同學,人生如夢同學,司卓小號之一同學,隨風飛揚同學,黑同學,十一月廿五同學,隱姓埋名同學,一樂也同學,林志姍幻想同學為我投的推薦票,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