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崛起1646》第278章 南安船廠
  第278章 南安船廠
  其實這種船台也是朱琳渼自後世的資料上看到過的。至清代晚期,這種船台才在廣東、福建等地出現,而歐洲人卻在十六世紀末便已開始使用類似的技術了。

  不過由於朱琳渼的出現,卻將東西方的造船技術差距瞬間縮短了一百多年。

  另外他還打算用石子加仙石粉,也就是水泥,鋪設船廠幾個主要工作區的地面,以及連接各個區域之間的道路。

  由於船廠佔地面積極大,故而只能露天作業。以船廠現有的這種沙土地,雖經過了一定的夯實處理,但只要下了連陰雨,至少得停工七八天。

  但如果有了水泥地面,至多半天時間便能重新開工。

  雖然仙石粉對外售價極高,不過這東西實際上就是用粘土和石灰石燒成的,成本其實並不算高。為了能盡快打造出有戰鬥力的大明水師,這點錢朱琳渼是絕不會舍不得的。

  至於鍛造、鑽孔、打磨、切割等工具,他是肯定要給船匠們全套更新的。

  除了這些“常規”的升級之外,他手中還有一項遠超這個時代的“大殺器”,那便是後世造船時必備的龍門吊。

  當然,限於現有條件,他能做到的程度和後世肯定有差距。由於缺乏合適的鍛造技術,眼下就只能用木頭搭建框架,承重能力和自重都要比鋼製框架差很多。

  而且起重設備也只能靠人力手搖絞盤加滑輪,最多使用畜力絞盤,不過拉起一噸左右的物料應該問題不大。

  同時龍門吊前後移動也只能使用畜力,不過朱琳渼設計將龍門吊搭在木質軌道上,移動起來應該也不算太難。

  而這東西一旦投入使用,那簡直能將造船的效率翻上幾翻!
  龍門吊這東西實際就是一個巨大的“n”字形起重機,橫跨在待建的船體之上。當造船過程中需要將較大的部件固定在船身某處時,便是這東西一展身手的時候。

  十七世紀傳統的造船方式,一般是哪裡需要安裝大部件,就在哪裡建起一座金字塔形的木架。而後數百人合力將沉重的部件拽到木架頂端,再緩緩挪到船身旁,其他工匠上前固定。

  等這一個部件裝好,木架便失去作用,又得重新拆掉,拿去下一個地方安裝。

  這個過程光是拆裝木架,便要耗費大量時間,更不用說吊起部件和挪動的過程更是費勁。

  但龍門吊就能很好解決這些問題。

  整個龍門吊是沿著滑軌來回移動的,將需要安裝的船身部件吊起,以牲畜拖動龍門吊移動至船身上方,緩緩放下,工匠固定部件。整個過程至少比傳統方式要快上數倍。

  而且龍門吊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又節省了大量拆裝木架的時間。

  其實這東西說穿了並不算多麽複雜,但技術方面就是這樣,往往一點靈感的迸發,就能帶來巨大的提高。

  然而就是這一點創新,你想不到就是想不到。人類常常是笨辦法用了數百年,才獲得了一次靈感,得以突破創新。只不過朱琳渼把這些靈感提前帶給了大明。

  他正思索著船廠技術改造的事情,就見鄭成功揚鞭而來,到近前翻身下馬,抬手敬禮,“殿下,這附近兩千余名船匠已全部召集齊了。”

  這些船匠實則便是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他們靠海吃海,祖祖輩輩以造船為生。此次鄭芝龍倒台,各村皆怕自己也被牽扯進叛國大案,是以逃得到處都是。

  鄭成功召集了南安一些舊識,費了好大勁才算將他們重又聚攏起來。

  朱琳渼點頭道:“他們近日能否復工?”

  “回殿下,幾名族老都發了話,只要朝廷下令,他們立刻便可開工。”鄭成功隨即又皺眉道,“只是,眼下這木料卻還沒有著落。”

  朱琳渼指著遠處山丘,“這一路俱是參天古樹,立刻使人伐來便是。”福建自古便是造船聖地,很大原因便是這裡森林資源豐富,大量百年甚至千年巨木任人挑選。在木質帆船稱霸海洋的時代,這裡有著無可比擬的造船優勢。

  沒等鄭成功說話,一旁龐築便拱手道:“殿下,初伐下來的木料濕氣太重,直接用在船上很快便會走樣、開裂。

  “故而新木至少得陰乾數月,大料甚至要經年乾燥……”

  朱琳渼聞言便覺一陣頭大,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遂皺眉道:“何處能購得木料?”

  “殿下,普通物料倒是好買。但您要造千料大船,這龍骨、大梁所需的巨木卻不易尋得。”

  朱琳渼無奈道:“盡遣人手去找。價格高出五成之內都給我買下來。”

  “下官遵命。”

  朱琳渼又對鄭成功道:“大木,將工匠們都招來吧。木料未到之前還有不少事情要做。”

  “是!”

  次日,船廠前的空地上,聚了附近村落裡的兩千多工匠。

  朱琳渼原本想將船廠的政策當眾公布一番,但一旁海浪聲不斷,距離遠點兒的人根本聽不見。

  他無奈之下,隻得讓各村管事之人轉去做木工活的工棚裡。

  當下有百余人步入棚中,又有當地知縣為朱琳渼大致介紹一番。這些人中有十多名是村中族老,其他的則是造船時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朱琳渼這才知道,原來外面兩千余人大部分乾的只是普通力氣活,其中有三成左右是木匠,一成鐵匠,另有些繩匠及製帆的篾匠等。

  而實際負責整體施工及關鍵位置建造的,就是眼前這百十人。

  他開宗明義道:“和蘭人在我大明沿海耀武揚威,直接威脅到大明的海上貿易。如今朝廷急需大型戰船,以驅外夷,定我海疆,以利大明與外邦貨物往來。”

  在坐的船匠們都是一愣,他們打生下來,還是第一次聽說朝廷為了方便與夷人做買賣,而要大舉製造戰船。

  他們的心立刻熱了起來,朝廷造戰船倒還沒什麽,但聽輔政王殿下的意思,以後朝廷會鼓勵出海貿易,那這商船還能少得了?
  他們皆是靠造船吃飯的人,若是如此,往後何愁村中進項會少。

   感謝恩潔快樂小黑哥、又一次被遣返的非洲人、愛因斯坦對我的慷慨打賞,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聲的動力,祝大家五一假期玩得開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