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崛起1646》第271章 超越時代的生產模式
  第271章 超越時代的生產模式

  照明代工匠的傳統做法,想要保證成品規格相同簡直是癡人說夢。

  莫說不同工匠製出來的東西相去甚遠,便是同一個工匠,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的時候造出來的東西都不一樣。

  便說大明裝備的鳥銃,說是發射三錢鉛彈,但到了具體士兵手中,從兩錢八分到三錢兩分的都有,而且都算是合格品。

  火銃之間巨大的差異,迫使每一名士兵在閑暇之余都得根據手中火銃的口徑自行加工鉛彈,否則不是漏氣便是裝不進去。

  是以想要大規模列裝線膛銃,就必須先提高加工工藝,具體來說,便是進行工藝標準化改造。

  沒有工藝標準,各工匠之間便難以協同,更不用說下遊工場製造部件由上遊工場裝配使用了。

  故而朱琳渼才下定了決心,借大規模製造線膛銃的契機,在整個大明范圍內開始推廣工藝標準化。

  改變明代工匠們各自為政的習慣,將手工作坊變為真正的工廠!
  要知道,從手工作坊到具有標準流程的工廠,歐洲人可是花費了數百年時間。

  但這個轉變一旦完成,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將得到極大提高,更是鋪平了通向工業化的坦途。就國力來說,一個工業化甚至半工業化的國家,絕對能完虐一群農業國家。後世的英國便用殖民大半個地球向人們詮釋了這一點。

  隨著土豆、番薯的大面積種植,朱琳渼相信,大明的糧食問題應該已經基本解決。而且隨著大明日後不斷向海外拓展,還能從海上貿易及殖民地得到大量糧食補充。

  具有足夠的糧食,乃是開始發展工業的必備條件。

  此外,朱琳渼後期規劃中的那些先進裝備更是手工作坊所無能為力的。

  諸如後膛裝彈的槍械。製作後裝擊發槍所必須的雷*汞的合成方法他已經交給了宋應星,現正在贛州的實驗室裡試製,當然,距離能成功合成還有不小的距離。

  不過一旦雷*汞試製成功,想要製作出具有良好閉氣性的後裝槍,精密加工能力是最基礎的。而沒有完成工藝標準化的手工作坊是絕對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精度的。

  至於更加先進的線膛大炮甚至銅殼子彈等等,更是手工作坊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還有造船業,想要從西方國家口中奪下海上貿易這塊巨大的蛋糕,就必須擁有精良的海船。

  雖然大明的船匠現在也能造出大尺寸的海船,但對比歐洲人的戰艦來說,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造船這種事情,更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了。

  朱琳渼倒是記得不少先進戰艦的特點和結構,但就大明眼下的工藝水平,絕對無法完成這些超時代的巨艦的建造工作。

  而想要保證大明的商船能平安地往返於歐亞,不受歐洲海盜國家襲擾,一支能對歐洲人形成壓倒性優勢的艦隊則是必不可少的。

  ……

  福京軍器局的正門上已於三天前掛出了巨大的橫幅,上書:統一授業、統一度量衡、統一工序流程、統一核收。下面還有現任工部侍郎宋大人的親筆落款。

  而軍器局內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原本亂糟糟的工坊重新粉了牆,地上用薄木片分隔成數個區域,一旁還立了牌子——“原料區”、“製器區”、“工具區”、“圖、籍區”、“廢件區”、“核收區”……

  而在“製器區”內,又分出數個工台,每個工台都設有鍛台、鑽台、砧台等全套設備。另有各式直尺、三角板、圓規、量角器、天平等度量工具,不但規格完全相同,連擺放的位置都一模一樣。

  這般規范而又科學細致的“生產車間”,莫說是在大明,便是放眼整個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個來。正是朱琳渼將後世*方車輛研究所車間裡的模式全套照搬了過來。

  只是正在其中做活的工匠們有些縮手縮腳,似乎不太習慣。

  最近李景感覺自己像是回到了學徒時代。

  這幾日他早上都在技工學堂和一大群學徒們一起學習。半個時辰學認字,半個時辰學器具使用和“工業圖樣”識別。

  好在後一個時辰的“工藝標準”課他是在高等班聽課,這才讓他在那群去初等班的學徒面前找回些老工匠的感覺。

  他看了眼《標準工藝流程手冊》,他雖然認不了幾個字,但那上面畫了清晰的圖例,一望便知其意。

  他看著圖思索半晌,從身旁那些嶄新而精致的工具裡找出一柄“小鐮刀”,忽而想起這東西好像叫做遊標卡尺。

  他根據《流程手冊》要求,用卡尺反覆量了手中鐵件上十多處的尺寸及厚度,心裡念叨著,還是我那根老皮尺用著舒服。

  這讓他懷念起自己被收走的那些老工具,這堆新器具雖是異常精致,卻總沒他使喚了二十多年的家夥事兒順手。

  尺寸似乎還有出入。李景又皺眉將手裡那個銃機座挫磨一番,再拿遊標卡尺量,而後再磨。就這般重複了十數次,直到每一處的尺寸都和《流程手冊》上要求的一般無二,這才抹了抹汗,轉去一旁的鑽台旁打孔。

  他掂量著手裡的鐵件,對一旁的工匠道,“往常這麽一個小東西,我用半個下午便能製得。如今整整耗費一天,倒還有小半沒做完。”

  那工匠也點頭,“誰說不是,卻不知為何要搞得這般囉嗦。”

  待李景將銃機座置於鑽台上正要動手鑽孔,旁邊一名身著白色衣衫的“監收”快步走了過來,伸手將他攔住,“老李,你上一道工序未過核收便要開始打孔,扣考評一分。”

  李景一愣,忙苦著臉道:“這尺寸我已照著《流程手冊》仔細量過,斷無一絲差錯。”

  但那監收卻未理他,隻取出小本子,在李景名字後面畫了個叉,而後遞給他按了手印。

  李景無奈搖了搖頭,心說好在現在只是試行,下個月可就得千萬小心了,每個月的考評獎可有整一兩銀子,能頂過小半個月的工錢。而監收一個叉下去便是一錢銀子飛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