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之崛起1646》第282章 宣傳的威力
  第282章 宣傳的威力

  同時戰艦的船身一般都是用極為堅硬的榆木、橡木、櫸木之類所造,厚實的船殼甚至可以擋住入射角度比較小的炮彈。

  是以蓋倫船雖然沒有水密艙,但在炮戰時,生存能力卻也不算太弱。當然,一旦水線以下被擊穿,那定是十死無生,這點就比不上福船了。

  最後,蓋倫船的船帆也與福船極為不同。

  前者使用整塊帆布製成的軟帆,重量小,可以將桅杆建得很高,且易於製成任何形狀,在合理安排之下能夠達到極大的吃風面積,最大航速非常高。

  而後者用的則是用大量平行的橫木杆將帆撐起,優點是楊帆、收帆操作簡便,船帆轉向迅捷。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整帆重量很大,若桅杆太高,則嚴重影響船體重心。故而硬帆面積較小,最大航速不如軟帆。

  木質帆船的海戰,誰能搶到上風口誰就能取得巨大優勢,而福船與蓋倫船對戰,往往因為航速較低而失去上風位置。

  所以綜合來看,作為戰船,蓋倫是有不小優勢的。當然,如果是商船,操作簡單,抗沉性好,兼造價便宜的福船絕對更有優勢。

  正因為如此,歷史上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動用了大熕船二十條,四百噸以上的福船超過四十條,以及一百多條快船、哨船。

  而荷蘭人的主力艦隊僅有兩條四百多噸的四級戰船和三條四百噸的武裝商船,以及三四十條小型商船。

  但即便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鄭成功最終也僅以縱火船和跳幫戰才擊敗了荷蘭艦隊,而雙方的戰鬥損失竟高達十幾比一。

  若非之後從印尼趕來的荷蘭增援船隊遇到了風浪,歷史上鄭成功收復台灣恐怕還得晚上很久。

  由此足可見蓋倫船作為戰船的巨大優勢。

  是以朱琳渼規劃建造五到六條五百噸和兩條七百噸左右的蓋倫船作為主力,輔以一些小型蓋倫和快船,如此才能對荷蘭艦隊形成壓製。

  他是絕不容許大明水師在戰船比荷蘭人弱的情況下與敵拚命的。

  等到大明水師建成,海上貿易控制權將重回大明手中,即使僅以東南亞的貿易量,都足以解決朝廷財政問題。

  只是眼下唯一能造大船的南安船廠卻缺乏會造蓋倫船的工匠。

  他們先前在南洋工匠指揮下所造的蓋倫船也不過二百五六十噸,朱琳渼為穩妥起見,計劃先讓他們造兩條同樣尺寸的,然後再上五百噸的大船。

  而這期間,船廠最大的船台空著也是空著,乾脆造一條大熕船,聊勝於無。等以後戰船多了,這大熕船還能改作商用。

  沒過多久,二百六十噸蓋倫船的小樣便被交到朱琳渼手中。

  這小樣如同一隻極為精致的模型,船內外所有的結構纖毫畢現,同他給工匠們的圖紙上完全一致。

  他又仔細將小樣檢查一番,確認沒有問題,便吩咐工匠們即刻開始建造。

  有了精準的小樣,加上這些工匠有過製造相近船型的經驗,朱琳渼便完全放手交給他們去搞了。

  當天下午,他便與石霖同親兵連朝永北裡趕去,南安這邊則暫交龐築照管。其實他對具體建造工藝一無所知,就算留下也使不上勁。

  他前腳剛邁上車,身後一人匆匆趕來,到了近前,單膝點地道:“拜見殿下。屬下近日在那程記船廠附近打探,倒有些收獲。”

  朱琳渼轉頭去看,來的是負責南安船廠的錦衣衛百戶馬彥珍。

  “繼續說。”

  “殿下,屬下查明那程記船廠乃是禮部侍郎李光春長子的產業。”馬彥珍面帶得意之色,“且其十多年一直違製建造大型海船出賣,他自己也有大船與琉球往來。”

  “哦?”朱琳渼聞言微笑點頭道,“既然是‘自己人’的產業,那便好辦了。

  “馬彥珍,你做得不錯。”

  “謝殿下,屬下自當竭力為殿下辦差。”

  朱琳渼馬車向北而去,他於車中木幾上寫了張條子,令親兵快馬回福京交給宣部郎中洪思,而後便眯眼思索起永北裡的建設問題來。

  數日後,天興府及周邊地區的宣教們都開始上一出新戲,乃是田壯飛親自主筆編寫,講的是宋朝末年之事。趙昺朝廷需建戰舟,故而大量購入木料,卻有奸商不顧國家大義,趁機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最後宋、元水師在崖山一場驚天大戰,原本可以穩操勝券的大宋水師卻因為木料價格太高,導致戰船比預計少造了一半,戰至全軍覆沒。

  這出戲演了兩天,李光春才終於聽侄女提及此事。

  他心中不禁納悶,宣部排這麽一出頗為莫名其妙,旋即便想荷蘭人炮擊以西巴你亞糧船惹怒輔政王之事。

  朝廷最近好像要在南安造船,他忽然一愣,作為一名官場老油條,他隱約嗅到有些異樣的味道,忙派心腹疾往南安去看。

  等那心腹回來向李光春稟明,直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使人喚來大兒子,拎起棍子就是一頓打。

  “你小子是讓銀子糊了七竅吧!誰的錢你都敢下手?過來,別躲!輔政王殿下就在南安,你是想我李家門廳中落不成?!”

  等他打累了,隨手將棍子丟在一旁,又叫來心腹叮囑一番。

  很快,龐築便收到程記船廠的消息,說之前的木料是掌櫃的糊塗了,報的乃是“十根”的價格,而非一根,問他是要補足木料還是退錢。

  天興府那邊嗅覺敏銳的言官多如牛毛,程記改價的當天,便有禦史彈劾李光春之子囤積居奇,意圖擾亂朝廷水師建設。

  李光春驚得六神無主,回家又將兒子“修理”了一通。直到得知朝廷去南安查證乃是誤會,他一顆心才算重回到了肚子裡。

  朱琳渼在永北裡接到馬彥珍和洪思報來此事的前情後果,不禁微笑自語,“宣傳的威力這才略為顯露而已。後世連總統選舉都怕電視台,還搞不定你們?”

  他遂又令人去南安,吩咐龐築將程記承諾的十倍木料全部買下,以後還有大批戰船要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