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蘇越出力
劉禪是首次見到這樣的攻城器械,雙眼頓時瞪得溜圓,嘴巴長得大大的。劉禪忍不住指著井欄驚呼道:“那又是什麽怪物!”
但是眾人也都是首次見到這樣的東西,所有全都只能看著那井欄乾瞪眼,卻沒有人能夠叫出來名字的。
這時候,旁邊忽然有人在高聲喊道:“世子,那是井欄,那是井欄!”
劉禪立刻轉身循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那個喊話的人卻原來是他新收的老仆人蘇越。他應該是得知了敵軍前來攻城,所以來看看世子的情況的。
劉禪聽到蘇越這樣一喊,腦海中靈光一閃,回想起前世楊漢聲留存的一些知識來。他登時明白過來,這所謂的井欄究竟是什麽樣的東西了。
劉禪立刻讓侍衛方蘇越過來,再次確認道:“你真的知道那是井欄嗎?”
蘇越篤定地點點頭,說道:“回世子的話,那確實是井欄。小人當年在洛陽城內,曾經見過一次。”
劉禪點點頭。這井欄乃是一種高度可以達到十米以上的攻城器械。它可以用來攻擊城牆上的守軍,並保護正在爬越城牆一方的士兵。再加上其高大的構造,足以對守城的士兵的心理,造成極大的衝擊,乃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重型攻城器具。
據說,井欄是戰國時期的魯班大師發明的。井欄一般要建成高出所攻打的城池的城牆高度,其正面開出射擊孔,裡面裝載的士兵利用弓箭攻擊城牆上敵軍。其底下安上滑輪,可以緩慢地靠近敵人的城牆。所以可以說,一座井欄就是一個移動的箭樓。
此次出現的衝車,跟以往劉禪軍所繳獲的衝車構造也不一樣,稱之為轒輼車似乎更加確切。
這是一種有堅固防護的攻城作業車,春秋時轒輼就得到較普遍的使用。古代攻城作戰,經常需要抵近破壞城牆、城門,或者挖掘地道等。如果沒有相應的防護措施,進行這些作業就容易遭到來自城上的箭,石等武器的攻擊,十分危險。使用轒輼車就比較安全,轒輼車有一個多輪的車底座;兩側和頂部用木板做防護,外蒙堅硬的皮革;車內可容十多人。作業時,人在車內將車推到城下,然後人在城下作業。可避城上的箭,石。以外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轒輼車,平頂的叫“木牛車”,兩壁內傾成夾角的稱“尖頭轤”。
隨著這兩種攻城器械的出現,曹魏軍的士卒們也開始行動了。他們扛著一架架雲梯往著宛城的城牆不緊不慢地過來,顯然是要接著井欄的掩護攻城了。
劉禪估摸著這井欄這樣的龐然大物,要駛過來的話,實在還是很耗費時間的。他忽然明白過來。司馬師三人的軍隊,恐怕早幾日之前,就已經滲透進入宛城北部的山區。他們便躲藏在山裡面造這些攻城的器械了。還好他們的時間並不多,所以應該不可能造出多少這樣的厲害之物的。
劉禪心裡頓時把司馬師的祖宗十八代一代不漏,連同他們的表親姑姨都罵了個通透之後。然後,他才想到,此時宛城之內要是有霹靂車在就好了,哪裡還有他們囂張的份?
其實劉禪的想法是正確的。轒輼車和井欄攻城的威力確實很大,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體形太大,移動的速度就變得緩慢;其次,近戰的能力也相當差,但是如果周邊有部隊保護的話,似乎問題不大;第三,其全身都是木製結構,防火防和防撞擊的性能有限。
所以,如果劉禪城內有霹靂車的話,只要調整好方位,想要擊中這樣高大而又移動緩慢的物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到這裡,劉禪心裡大概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了。
劉禪高聲下令道:“來人,快派人到城內府庫搬運燃油出來!還有,弓箭手和弓弩手做好準備,待會兒全部使用火箭攻擊敵人的井欄和轒輼車。最好能夠一把火將他們燒成灰燼!”
然後,劉禪這才下令,所有刀牌手上到城垛前面,舉起手裡的盾牌,將後面的弓箭手和一般士卒全部護住!
劉禪做完這些之後,便靜等著敵軍過來了。
這時候,蘇越卻又對劉禪說道:“世子,我們雖然有火油,但是敵軍的井欄在距離很遠的地方便會停下來,卻很難對它構成威脅的。”
劉禪心裡一動,自己剛剛只是想到了用火攻,但是卻沒有想好要如何火攻。而且即使使用火箭,其實沒有引燃物,也很難依然井欄那樣的大家夥的木板的,說不定火箭一射到上面,風一吹就滅掉了……
劉禪的心裡的擔憂,當然不能夠輕易表露出來,否則實在是影響了軍隊的士氣。劉禪微微笑道:“蘇越,你怎麽現在還呆在城上呢?這裡實在是太過危險,你還是先下城去。火燒井欄的事情,本世子心裡早已經有了定計了。”
蘇越哦一聲,臉色頓時變得和緩了,卻還是說道:“世子,小人雖然是年紀老邁了,但是還是想要為世子盡一份力的。請世子讓小人留在城上吧?”
劉禪笑了笑,說道:“不必了,你的心意我領了。”然後,他心裡一動,便讓蘇越附耳過去,在耳邊跟他輕聲吩咐了幾句話。蘇越臉上頓時露出有些尷尬的神色,但還是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劉禪的話,一旁的諸葛喬也聽到了,說道:“世子,我去派人協助蘇越好了。”
劉禪點點頭,諸葛喬便與蘇越一同走下了城頭。
很快地,宛城內沒有逃亡的居民之中,忽然開始流傳起一條消息:曹魏再度現在圍困宛城的軍隊,下達了屠殺令!如今大型的攻城器械已經過來,城牆很可能瞬息之間崩毀。
然後,便有人開始出來號召大家趕快一起準備磚石之物,幫助劉禪軍守城。大家都已經被曹魏的人馬殺怕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哪裡還有人會猶豫。一時間,城內的青壯和老弱婦孺全都緊急行動起來,比任何時候都還要有主動性和團結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