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231章 會獵關中
  第231章 會獵關中
  眼看荊州將有滅頂之災,劉表在數日內,從一個能夠改變天下格局的變數存在,眨眼間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他從主動變為被動,把命運的主宰權拱手送給了他的敵人。

  他主動攻伐袁紹,可以結好郭嘉,益州與荊州會將相安無事的關系保持下去。

  他主動攻伐郭嘉,可向袁紹邀功,只要劉表有決心攻入成都,郭嘉在關中所有戰略部署都將功虧一簣,當袁紹坐擁半壁江山後,劉表與袁紹一南一北,天下重歸一統就指日可待。

  只可惜劉表既想要獨立,又想要自保,而他自保的策略,又是最下乘甚至可以用作繭自縛來形容。

  他現在,只能被動地等待關中會戰的結果,郭嘉勝,荊州的危局將自動解除,郭嘉敗,那荊州外虎視眈眈的周泰只能算是先鋒。

  蒯良說荊州的命運已經不是劉表能夠掌控,這是大實話。

  就算劉表采納北伐的策略,也只是提高了郭嘉在關中取勝的幾率,卻不代表郭嘉必勝無疑,尤其是如今外人眼中的郭嘉主動放棄函谷關,顯然是一副要從關中撤軍的姿態。

  如果函谷關被劉表趁虛拿下,袁紹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可以求援,只要他支撐到河北的援軍到來,劉表攻佔函谷關反而會被袁紹前後夾擊。

  函谷關雖是扼守關中咽喉要道,卻不代表從關中往關東就沒別的道路可行。

  只不過需要翻山越嶺,趟過凶險的河流。

  這種地理形勢,可以用具體的實例對比,如同諸葛亮北伐,大軍走故道或出祁山都行,子午道能走,卻太凶險,魏延向諸葛亮要兵馬,只能要一萬精銳,太多反而不利行軍,路上折損也會很慘重,換言之,子午道這種險道,幾千人能走,但是幾萬人就走不通。

  鄧艾滅蜀,取道陰平,他有數萬軍隊,卻只能帶著數千人翻山越嶺最終出人意料的兵臨成都。

  所以,函谷關若失,袁紹不是死路一條,他可以派千人繞道回河北求援,而他的大軍只能等待援軍才行,消息,是能夠送出去的。

  蒯越的計策中根本沒有與周泰決戰的建議,不是不行,而是變化太多,如今太平軍氣焰高漲,而荊州軍士氣低落,哪怕一命換一命,荊州也換不起。

  在黃祖被斬,荊州五萬大軍葬送四萬後,荊州就反主為客,聽憑宰割。

  諸侯立足,兵馬實力是根基。

  上策北伐,十分凶險。

  劉表思來想去,最終沒有采納北伐的建議,他不敢與袁紹對立,袁紹打進關中損兵十萬,可他加上河北的兵馬,仍舊擁兵三十萬!

  郭嘉放棄函谷關後,顯然是要撤退。

  劉表不敢把身家性命壓在郭嘉的頭上,如果他要賭郭嘉會贏,他反倒寧願出城與周泰決戰。

  上中下三策,劉表采納了中策與下策,一邊派人去向周泰求和,一邊派人去南陽宛城找張繡求援。

  這樣的抉擇,蒯良和蒯越是滿腹苦澀無處宣泄。

  一邊求和,一邊又求援。

  如果周泰和張繡得知,劉表豈不是兩邊不討好?

  你要求和,又何必去求援?
  你要求援,又幹嘛去求和?
  劉表的初衷或許真是自保,可他的做法,在旁人眼中就好像時刻打算突施冷箭一般。

  好比周泰若撤軍,張繡卻來了,是不是打算殺周泰個措手不及?
  張繡若來援助,劉表卻和周泰言和了,會不會是兩家設局等張繡自投羅網呢?

  反正劉表的做法既欠缺誠意,又呈現出一種他在玩陰謀詭計的態勢。

  蒯越蒯良兄弟倆,十分不想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劉表,老了。

  命令周泰殺入荊州,是郭嘉給自己留下的一條退路,一條應對關中失利後的戰略路線。

  究竟取不取荊州,取決關中大戰的結局。

  春天出兵,決戰在夏初。

  鞠義率軍與袁紹匯合後,袁紹在潼關休養十日,十萬雄兵在他親自率領下走出潼關,向西而去,直逼三輔,攻克長安後,席卷關中也就不在話下。

  三軍用命,前後有序。

  前中後三軍,前軍是開路先鋒,由顏良率領。

  中軍是主力部隊,由袁紹親自統領。

  後軍是策應與押運糧草補給,由張頜率領。

  雖然張頜打了勝仗,攻克了函谷關,但因為文醜的意外亡故,袁紹嘴上不說,內心卻對張頜有了些許怨氣,或許袁紹認為張頜哪怕不勸住文醜,也至少應該接應文醜,在文醜中伏後能夠保住文醜的命。

  後軍部隊讓張頜來率領,實在是大材小用,這樣的後勤部隊,哪怕是袁紹沒有小將可用,他麾下的謀士都可以勝任,袁紹的官職是大將軍,他可以有軍司馬,恰好也正是重文輕武的謀士們時常擔任的官職。

  曹操只剩下了三千的殘兵,仍舊由夏侯兄弟統領,袁紹要席卷關中,也把曹操帶在了身邊,不指望曹操出工出力,但要確保曹操不會暗中作梗。

  離開潼關,曹操隻帶著夏侯兄弟,荀攸和程昱都留在了潼關。

  回首遙望潼關漸漸遠去,曹操與袁紹騎馬並行,他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

  數日前,荀彧發來急報,勸曹操盡快返回許都。

  原因有二,天子曾數次詢問荀彧關於民間盛傳募兵事宜,顯然天子也開始心思活泛,曹操不在許昌,是沒有人鎮得住天子。

  讓荀彧更擔憂的是曹操隨袁紹攻伐關中,福禍難料,而荀彧篤定地認為曹操此行大凶!

  散布謠言可以算是郭嘉玩的陽謀,明知是郭嘉幕後主使,曹操和袁紹只能被設計,沒辦法,人言可畏,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明知關中凶險,有一場決戰近在眼前,曹操是不會懼怕,但從本質而言,這不是他的戰爭,盡管對他有利。

  如今,他好奇於郭嘉會用怎樣的戰術擊敗袁紹。

  郭嘉只有五萬余兵馬,而袁紹有十萬!

  沒有地利的郭嘉,硬拚的後果,極有可能是袁紹險勝慘勝,這不要緊,只要袁紹勝了,關中就是袁紹的!
  曹操理智上驅使他離開,可袁紹不會放他離去,情感上,曹操想要留下來,他不想錯過這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大戰!

  袁紹騎在馬上面無表情,他見到曹操出神,漠然道:“難道孟德怕了?郭嘉昨日送來的戰表,孟德應該也得知了吧。”

  曹操見袁紹表情淡淡,實際上袁紹心中已經怒火中燒,這一點,曹操十分肯定。

  昨日,郭嘉派人送來一份戰表!
  “大將軍如晤,將軍奉辭伐罪,旄麾西指,所向披靡。近者敬仰將軍雄威,已沐浴淨手,恭迎將軍大駕,與我會獵關中!”

  郭嘉不降!要戰!要決戰!
  袁紹看到這份戰表後,出人意料的表現出一幅平靜的姿態。

  郭嘉的戰表聽起來卑微,實際口氣很大。

  袁紹內心在冷笑。

  我與你在關中打獵?

  你有什麽資格!
  文醜之死,郭嘉下戰表,一樁樁一件件,袁紹恨不得要將郭嘉碎屍萬段。

  踏平關中後,袁紹下一步就要席卷中原。

  他的目標是要讓天下重歸一統。

  他有這樣的資本,而郭嘉,顯然還不具備。

  所以袁紹眼中,郭嘉盡管是天下第二大諸侯,卻和他仍舊不在一個層面上。

  這一戰,對郭嘉來說是確立天下諸侯地位的一戰,對袁紹,卻極有可能是打下江山的一戰!
  此時此刻,郭嘉已經離開了鄭縣,不是向西面的長安撤退,而是更前一步,在東面華陰一帶安營下寨。

  袁紹大軍一動,郭嘉一日之內就得到了消息。

  決戰的一天,終於到了!

  該做的準備,該布下的局,全部就緒。

  成千的工匠,上萬的勞力結成長龍之隊緩步西歸,千裡迢迢從漢中趕來的馬鈞也在所有工程修建完畢後拜別了郭嘉。

  華陰大營
  營內營外極其簡約,防禦工事幾乎沒有。

  這座大營,郭嘉對外不設防,因為沒有必要。

  穿上鎧甲,手持佩劍,郭嘉在大營內祭天,為了一場決戰而舉行誓師大會。

  張遼,許褚,典韋,高順,甘寧,五名郭嘉麾下三軍中地位最高,威望非同尋常的武將肅容以對,並排站在三軍陣前,仰望背對著他們的郭嘉,郭嘉在祭酒,在焚香,他的動作輕緩而有條理節奏,帶給人的不是一種沉重熱血,沒有人會從郭嘉身上感受到負擔,而是一種對即將到來決戰的自信。

  不論之前張遼,甘寧,嚴顏等哪位武將擊敗了敵軍的哪位將領,斬殺多少敵人,這些,都可以拋之腦後。

  最後的決戰,決定郭嘉一生高度,決定袁紹能否問鼎天下。

  甚至,官渡之戰能夠決定天下一百年格局的影響之前,這一場關中會戰,決定的,將是至少五十年關西格局。

  而這一場戰役的主角,必須是郭嘉,最終的勝負,也必須由他來親自主導。

  當郭嘉將滴了他鮮血的酒水灑在祭台下後,他驀然轉身,揚起手中佩劍,爆喝道:“三軍聽令!此戰,誓要將袁紹與曹操趕盡殺絕!”

  全軍將士熱血沸騰地揮舞手中兵器高聲呼和響應郭嘉。

  立在軍前的幾位大將望著郭嘉的表情充滿堅定與戰意。

  這樣的主公,為什麽不追隨?

  天下人都懼怕河北霸主袁紹,中原梟雄曹操。

  而郭嘉,要盡敗群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