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236章 人主魄力
  第236章 人主魄力
  涪陵 漢平縣

  張白騎已經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漢平侯對應的地方,漢平縣就是他從天子聖旨中得到的封邑,盡管不具備軍政權力,但張白騎隻想要的就是這裡的經濟大權。

  朝思暮想,日盼夜盼,張白騎沒等來劉表的軍隊,沒等來曹操的軍隊。

  只聽到了劉表被周泰兵臨城下的噩耗,看到了張燕吊民伐罪的大軍。

  張燕從江陽率軍而來,三萬兵馬將漢平縣城四面圍住,圍城不攻,顯然是要逼死張白騎。

  兩人出身太平道,用同出一門來形容恰如其分,只可惜張白騎可以和張燕的義父張牛角談交情,卻與張燕根本連邊都沾不上。

  在張燕圍城後,張白騎不敢貿然出城與之交戰,在城頭,他大義凜然地策反張燕。

  而張燕冷笑報之。

  有些人不自量力要做跳梁小醜,張燕就算不是智深如海的人,好歹也分得清是非輕重。

  張白騎反,是忘恩負義。

  張白騎反,是螳臂擋車。

  如果張燕真的被張白騎策反成功,那他們二人合力,顯然能夠短時之內攻佔成都。

  但那又如何?
  撇開郭嘉的厚待和信任,張燕捫心自問,他充其量就是個武將,絕不可能是君主,君主的才乾,他比不上郭嘉萬一,他要自立的話,只是自取滅亡。

  別說張白騎今天策反他,就算是典韋,許褚,張遼這些人要造反,張燕都不會跟隨,取代郭嘉不代表一世榮華,而是自毀前程。

  張白騎鬼迷心竅被曹操策反,張燕十分同情張白騎。

  自黃巾之亂後,已過十余年,為什麽?張白騎還看不清形勢?
  被人利用,被人蒙騙,被人玩弄鼓掌之間,這是張白騎的悲哀,他也從一個能夠安享一生的功臣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小人物,不可憐不可悲不可歎的小人物!
  得到關中會戰郭嘉大獲全勝的戰報後,張燕來到漢平縣城前,面無表情地將這個消息告知了張白騎。

  你要等的曹操,你在聲援的袁紹,已經在關中全軍覆沒了!
  天下矚目的梟雄,都敗在了主公手下。

  憑你,還想興風作浪?
  簡直貽笑大方!
  張白騎並不相信張燕的話,不降不戰,仍舊死守。

  張燕回到營中,思考著該如何面對漢平縣的局面。

  郭嘉給他的軍令是困死張白騎,整場戰鬥不能損兵超過五千!

  戰損比至少也要一換二。

  這是一個難題。

  張白騎據守城中,張燕如果攻城,損傷肯定比張白騎大。

  張白騎搜刮城中糧草,屠盡漢平縣百姓,他的軍糧物資,至少能死守一年。

  而且張燕圍城不攻,久而久之,張白騎如果突然偷襲,張燕也很難讓全軍將士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的注意力。

  如果將士長期以往地處於高度警惕的狀態,精神會被拖垮,心理防線會遲早崩潰。

  鄧芝是從武舉中脫穎而出的年輕驍將,同時被郭嘉派來張燕這裡後深受張燕器重,已經成為了張燕的左膀右臂,是他軍中不可或缺的將才。

  漢平縣的地形沒什麽可研究的,張燕在帳中來回踱步,苦思一個完全的計策來對付張白騎。

  鄧芝捧著關中詳細的戰報來到帳中,他對這份詳盡的戰報愛不釋手,對郭嘉擊敗袁軍的戰術簡直敬若神明。

  見到張燕愁眉不展的樣子,鄧芝將關中戰報遞給張燕,輕聲道:“將軍,這裡就有破敵方略。”

  張燕不明所以,關中大戰的詳情他已經得知。

  接過戰報後看了一眼,張燕此前看過,一眼就認出來,搖頭道:“主公之策,難以效仿。修堤引水所需時日甚長,難道我去開口向主公要這工匠與勞力嗎?漢平縣城牆雖並不高厚,但僅憑水力,難以衝破。”

  鄧芝聞言搖頭,直言道:“不,將軍可反其道而行,主公是修高堤,將軍可挖深渠。”

  張燕聞言,眼前一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翌日清晨。

  張白騎站在漢平縣城頭望著城外後撤半裡的張燕大軍,完全不知道對方在搞什麽鬼。

  三軍將士都在挖坑。

  漢平縣沒有護城河,也沒有陷馬坑,平坦的土地在張燕大軍的挖掘下,數日之內就挖出了一條環城溝渠。

  張燕還嫌不夠,將溝渠的平面擴大,足有三十米長。

  漢平縣北面是江河,張燕掘開河道,引水入渠,漢平縣外一夜之間多了一條護城河。

  只是這河面太廣,看上去,漢平縣就像是一座孤島一般。

  張燕和鄧芝在這條河的外面輕松地望著漢平縣。

  這樣,就不怕張白騎偷襲,遲早困死張白騎。

  他們的軍隊駐扎在漢平縣四面,因郭嘉推行屯田有分軍屯與民屯,所以軍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張燕安排好軍隊事務,該耕田的耕田,該操練的操練,該在河邊哨塔上探查敵情的就按部就班。

  張燕若攻城,損傷大的一方是他,處境不利的也是他。

  現在張白騎只是坐以待斃,如果要逃生,只能渡河來攻,不利的反而是張白騎,損傷大的自然也變成了張白騎。

  張燕與鄧芝相視一笑,他們逆轉了局面,能夠給郭嘉一個滿意交代了。

  馬不停蹄逃回許昌的曹操一面命人著手準備夏侯惇的喪事,一面迅速地擬寫一份聖旨,準備發往河北。

  曹操雖然是逃,但也在路上不斷派出斥候騎兵打探關中決戰的消息。

  袁紹全軍覆沒是意料之中,袁紹被俘虜也不算太出人意料。

  夏侯惇斷後戰死,曹操心痛如絞,但他此刻更應該珍惜夏侯惇用生命為他換來的生機。

  荀彧截住了曹操發去河北的聖旨,帶著這份聖旨直接來面見曹操。

  聖旨中,曹操將袁紹的爵位屬地都敕封給了袁紹的二兒子袁熙。

  如今在河北盛傳的謠言中,也是袁熙承繼世子大位,這是郭嘉的手筆,曹操就順水推舟,將這世子大位,不,諸侯的地位送給袁熙。

  目的,自然不言而喻,是要挑起袁紹三個兒子的內訌。

  只要三兄弟不和,河北就不攻自破,曹操要取河北,易如反掌。

  曹操一身蒼白的素服,坐在夏侯惇的靈堂中。

  荀彧同樣身披素服,來到堂中先給夏侯惇的靈位上柱香。

  “荀彧,沒有你,我就會死在關中。”

  曹操閉著眼睛,一臉肅容。

  荀彧居中持重,他有權力調動兵馬,足見曹操對他的重視與器重。

  可能指揮兵馬不代表就能救曹操。

  荀彧功不可沒,對曹操簡直有著救命之恩。

  荀彧不會居功自傲,天大的功勞在他心裡也微不足道,撇開關中的戰事不談,荀彧將那份聖旨遞到了曹操面前。

  曹操睜開眼,見到聖旨,疑惑地望向荀彧,問:“難道有何不妥之處?”

  荀彧表情平靜地搖了搖頭。

  挑撥離間,激起袁家三子的內訌,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不論是郭嘉散布謠言,還是曹操要敕封袁熙,都是切中河北形勢的要害。

  只是,荀彧眼中,曹操有些操之過急了。

  時機不對。

  “主公,還是再等一等吧,等到袁紹的噩耗傳到河北後再傳旨,也不遲。”

  荀彧意簡言駭。

  曹操面露驚容,反問道:“難道,袁紹會活下來?”

  如果荀彧不是有著這樣的擔憂,他是不會阻止聖旨發去河北的。

  荀彧表情沉重地點點頭。

  “我料八成,袁紹不會死。如果袁紹不死,而這份聖旨卻到了冀州,袁紹恐怕會立刻與主公反目成仇。”

  曹操凝視著荀彧的眼睛,一字一字逼問道:“郭嘉真有這份魄力?放袁紹回河北?”

  嘴角泛起苦笑,荀彧輕歎:“主公,如果郭嘉沒有這份魄力,今天袁紹已經攻下關中了。”

  曹操問的是眼下,荀彧答的是全局。

  魄力,決定了人主的眼界和氣度。

  郭嘉攻益州,伐關中,分化馬騰韓遂,奇襲荊州,甚至他在益州一系列改革,科舉,屯田,商會,還包括一些小規模戰役,放歸呂布等等,如果今天曹操還認為郭嘉看到袁紹第一個動作是拔劍相向,那他就小看了郭嘉,小看了這一次在關中會戰中將袁紹二十萬兵馬葬在關中的梟雄!

  曹操從荀彧手中奪過聖旨,面不改色地丟進了火盆中。

  “荀彧,你又立了一功。”

  曹操先前急功近利,一半是被袁紹潰敗的喜悅導致,一半是夏侯惇戰死的復仇怒火導致。

  他要向郭嘉復仇,第一步,絕對不是揮軍關中,而是吞下河北。

  現在的天下,還有誰不怕郭嘉?
  劉表苟延殘喘在求和!
  韓遂馬騰連伺機而動的勇氣都沒有!

  袁紹二十萬兵馬全軍覆沒,連本人都已淪落到了階下囚的地步!
  曹操自己也險些葬身關中!
  關中一戰,郭嘉威震天下!

  何人還敢觸其鋒芒?!
  關中會戰的結果一出現,荊州劉表松了口氣,他不關心大戰的過程,只在乎結果,荊州之危,總算有了緩解的空間。

  而另一個得到消息的梟雄,臥病在床許久的袁術聞聽袁紹在關中大敗,曹操落荒而逃,久病不起的他突然精神煥發,立即著手建號稱帝。

  就在關中會戰剛剛落下帷幕。

  淮南袁術在壽春。

  稱帝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