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227章 謠言四起
  第227章 謠言四起
  遭到自己人的背叛是一件非常令人憤怒的事情。

  郭嘉多年以來修身養性,自以為已經淡泊榮辱,泰山崩於前也能面不改色,卻沒想到張白騎的叛亂令他怒火中燒,差點兒就失去了理智。

  有那麽一刻,郭嘉真的想要撤軍回益州,不是他怕了袁紹,也不是他能夠割舍關中的長遠利益,而是他想要親自率軍,調集益州所有的軍隊全部都去圍攻張白騎。

  他想要將張白騎碎屍萬段,以儆效尤。

  但他還是忍住了。

  張白騎是一個小人物,郭嘉提醒自己不應該動怒,那簡直是在拔高張白騎而貶低自己。

  武將的對手是同等級的武將,謀士的對手是同級別的謀士,人主的對手,便是天下梟雄。

  郭嘉要正眼相瞧的對手,應該是袁紹,應該是曹操,應該是劉表,應該是孫策,而不是張白騎,不是張頜,不是夏侯惇,不是顏良文醜等等。

  如果郭嘉要與敵營的武將謀士針鋒相對,那他即便擺脫了英年早逝的命運,恐怕也會身心俱疲而早卒。

  張白騎為什麽反戈,郭嘉已經不去想這個問題,事實勝於雄辯。

  張白騎已經造反,這是既成事實。

  過往,郭嘉對功臣極盡優柔,他不認為他在哪一點上辜負了張白騎。

  曹操曾說過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可是曹魏陣營中的叛亂在長達數十年間從未消停過。

  有的人要自尋死路,有的人就是擺脫不了無知自誤的下場。

  潼關的戰略地位在東漢末年並不如後世重要,因為這裡漸漸成為雄關是後代諸侯王朝修建起來,變成了關中的東大門。

  袁紹率軍與張頜在函谷關會師後便傾巢而出,直撲潼關。

  帶著復仇的怒焰想要手刃張遼,袁紹七萬大軍駕臨潼關,卻沒料到張遼不但撤離了函谷關,甚至沒有在潼關布下一兵一卒作為防范。

  袁紹與曹操稍作休整,同時也派人去給武關的鞠義送信,約定三日後鞠義率軍北上,與袁紹匯合後席卷三輔。

  曹操近日心中憂慮重重,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祥預感在他心中縈繞不散。

  函谷關丟的太蹊蹺,潼關盡管地利不如函谷關,卻也不是能夠被無視的要塞。

  可是郭嘉卻在這裡不設防。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主公,大事不好!”

  程昱滿面焦急地來到曹操面前,未等曹操開口詢問,他便道出危機。

  “主公,近日兗豫境內流言四起,民間市井皆傳聞天子有意組建新軍,這新軍的統領便是董承。”

  曹操怒而起身,逼視著程昱,切齒反問道:“此傳聞從何得知?又是真是假?我留在許都的文武難道都是擺設嗎?”

  程昱面露難色,又帶著幾分疑惑地說道:“這流言蜚語絕非空穴來風,而越傳越烈的地方,卻是荊州。在下以為,此事若不是天子真的有意招募新軍,便是有人暗中散布,究竟這流言是從何而起,是荊州傳入兗豫還是兗豫傳入荊州,已經很難再考究,主公,眼下我等該如何應對?”

  收起殺氣凜凜的表情,曹操轉過身背對程昱,沉默了一陣後,曹操忽然平靜地問道:“除了這則消息,是否有不利袁紹的流言?”

  程昱似乎頓悟一般,幡然醒悟,他脫口而出:“的確有!同時河北那邊也謠言四起,傳聞是袁紹凱旋後便會立次子袁熙為世子!主公,看來這謠言的幕後主使必定是郭嘉!”

  是,的確是郭嘉。

  當張遼撤軍函谷關的時機成熟,當郭嘉準備與袁紹曹操決戰時,他早已吩咐益州商會在荊州和河北的人就開始散布謠言。

  商人做買賣不分貴賤,三教九流都能接觸,他們散布謠言,遠比郭嘉派人刻意去做要更加深藏不露,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讓謠言傳遍大街小巷不是難事。

  因為益州商會不敢去曹操的屬地行商,所以郭嘉只能讓他們在荊州行事,在荊州散布不利曹操的謠言,總會傳到兗豫境內的。

  一南一北,兩則謠言已是傳的滿天飛,亦真亦假。

  要傳謠言,也要符合實際才行。

  如果郭嘉派人散步天子要傳位,天子要殺曹操,或者反過來,曹操要對天子不利等等,恐怕這樣的流言蜚語根本就傳不起來,因為平民百姓會害怕掉腦袋。

  招募軍隊,太平常的事情了,這些年,哪個諸侯沒募兵?百姓討論募兵的事情,猶如家常便飯。

  曹操與袁紹的內部都有隱患。

  要製造謠言,就要切中要害,不痛不癢的話,也就沒什麽好處可言。

  曹操在內部最大的敵人是天子,袁紹內部最不穩定的因素是三個兒子爭世子大位。

  “看來關中還有一場決定勝負的大戰。”

  曹操昂首長歎,頗為失落。

  他失落,是因郭嘉不能為他所用。

  他以為張遼撤軍函谷關,潼關不設防,這都是郭嘉打算求和的信號。

  可謠言一起,消息傳來後,曹操知道,他猜錯了,郭嘉如果不是早就有了決戰的計劃,便不會派人去散布這樣殺傷力巨大的謠言。

  既然已經猜到謠言是郭嘉派人暗中散布,曹操能如何?無視嗎?絕對不能!

  天子想要掌握軍隊,這是事實,董承作為外戚,必然也不甘心做一個有名無實的輔國將軍,他肯定也想擁有兵馬從曹操手中奪過軍政大權。

  曹操能夠給帝黨一派高官厚祿,卻永遠不能給他們軍權。

  但是,這謠言一起,百姓茶余飯後談得興起,若百姓中漸漸有人有了從軍念頭,這樣的輿論一旦升級,民心所向,將會讓曹操陷入極大的危境之中。

  百姓害怕打仗是事實,但總有人想要拿命拚搏富貴,天子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絕非諸侯能比,給天子當兵,軍隊地位必定遠超諸侯所屬的軍隊,而且這新軍主帥,是董承,與天子有親戚關系的董承!
  假如真有不少百姓渴望進入新軍,呼聲越來越高時,天子必定不會無動於衷,甚至是兩方一拍即合。

  曹操能無視嗎?

  歷史上曹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卻不能長期離開中央,甚至在仗打到關鍵時候,他都要主動撤軍,為什麽?因為天子不安分!因為帝黨蠢蠢欲動!

  他的後方總出問題,曹操不勝其煩,卻不能一絕後患背上弑君的罪名,天子會給他帶來麻煩,但是帶給他的利益更大。

  現在,曹操的心思已經飛回了許都,他必須趕回去安定內部,遏製住謠言,並且敲打敲打天子與帝黨。

  可是,袁紹不會放他走。

  盡管袁紹在得知河北的謠言後也必定在心煩意亂之中。

  曹操是真的對郭嘉又愛又恨。

  這兩則謠言的打擊真的是正中要害。

  袁紹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謠言是傳世子大位給袁熙。

  袁熙不討袁紹歡心,那麽袁紹會不會懷疑這則謠言是袁熙自己放出來給自己造勢的呢?

  袁譚是長子,長幼有序,他聽到這個消息必定不服。

  袁尚是袁紹最喜歡的兒子,盡管他是幼,是沒資格爭世子大位的,在他前頭有兩位兄長,如果是袁譚上位,袁尚恐怕心裡的不服會少很多,但偏偏謠言中是袁熙,他的二哥,既然長子繼位的傳統被打破,那麽他應該也有機會。

  曹操在措手不及的意外中,反而偷笑起來,恐怕袁紹比他還要焦頭爛額呢。

  不管怎樣,曹操都去見了袁紹。

  他想抽身遠去,關中大戰什麽結果他已然不在乎,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八成。

  現在大本營出了問題,他是真的想要撤。

  袁紹的確在得到河北傳來的消息後頭疼不已。

  怎麽處理這件事是其次,要處理,他首先要回河北。

  現在撤軍嗎?
  函谷關已經得手,關中近在眼前。

  他怎麽舍得撤?
  勞師遠征,他已經付出了近十萬的兵力傷亡,如果前功盡棄,那他何止是不甘心?
  曹操隱諱地表達了返回許都的想法,戰前他答應了袁紹的三個條件。

  至少前兩個,出兵和把關中敕封給袁紹,曹操都不打算食言。

  甚至更絕,曹操這一次來,已經帶著把關中敕封給袁紹的聖旨,反正他隨行帶著無數空白聖旨,要怎麽寫,他可以隨心所欲。

  袁紹閱過曹操呈遞給他的聖旨,二人之間的動作就跟傳遞普通信件沒區別。

  反正曹操肯定不會自討苦吃擺出宣旨的姿態,袁紹也不會乖乖跪下接旨,大家都是明白人,沒有外人在時,也就別玩虛的那一套。

  收起聖旨,袁紹心裡並不喜悅。

  他現在不光沉浸在文醜戰死的悲傷中,還有河北謠言的煩擾彌漫心田。

  曹操也不跟袁紹虛與委蛇,簡單明了地說:“本初兄,天子欲組建新軍,我必須回許都穩住局面,你看,如果天子真的招募了軍隊,將來你迎天子去鄴城,有可能嗎?”

  袁紹凝視著曹操。

  他的話,不假。

  天子沒有軍隊才會被挾持。

  有了軍隊的天子,是比所有諸侯都要難對付的大敵!
  “孟德啊,眼看關中戰事即將落下帷幕,你還是再等等吧,我率軍速戰速決,平定關中後,你我返回屬地,也算凱旋。”

  曹操來只是碰碰運氣,如果袁紹昏了頭真放他離去,那他就當走路撿到寶。

  離去的時候,曹操腦海中一直回想著袁紹的話。

  “速戰速決,速戰速決……郭嘉,難道這才是你希望的結果?”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