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259章 奸詐狡猾
  第259章 奸詐狡猾
  秋高氣爽,建業西郊,英姿颯爽的一雙男兒策馬奔騰,張弓搭箭,面對樹林從中奔逃不及的野獸毫不留情地射出箭矢。

  “哈哈哈,公瑾,你又輸了。”

  孫策大笑著將弓箭收起來,招招手讓隨從去將戰利品抬回來。

  騎馬來到孫策身邊的周瑜苦笑不已,孫家兒郎各個驍勇,而且還都有一個嗜好,就是狩獵。

  舍命陪君子的周瑜心思不在這裡,而在公事上。

  異姓兄弟的一對主臣在日落之時慢悠悠地朝建業返回。

  “公瑾,你似乎有心事?”

  一向開朗的孫策瞧見周瑜心不在焉,於是出言相詢。

  面貌俊郎堪稱美男子的周瑜微微點頭,表情略顯凝重。

  “郭嘉在益州建水師,恐欲圖江南。”

  日後的江南是指如今的江東,而當代的江南卻是江東西面。

  孫策聞言,收起遊玩的心態,認同地點了點頭。

  曹操要打袁術,那麽袁術死後的屬地歸誰?這是一個問題。

  曹操即便剿滅了袁術,也未必會駐軍壽春,一來是他要整合兵力與袁紹決戰,二來壽春所在的位置會讓曹操夾在荊州和江東之間。

  郭嘉這個時候興建水師,意圖十分耐人尋味。

  如果郭嘉把心思打在了壽春這邊,那麽至少要先攻佔荊州才行。

  周瑜最擔憂的事情,就是郭嘉一旦拿下了荊州,那麽天下格局,將會發生巨變!
  有了關中的郭嘉就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有了關中再加上荊州,郭嘉將有起碼超過六成的機會令江山重歸一統!
  周瑜比誰都明白,無論是曹操,孫策,或是郭嘉,要圖霸天下,荊州是非取不可!
  得荊州者,將主導天下走勢。

  江東實際上與益州非常相似,益州有秦嶺,東吳有長江,是自保的天然優勢。

  可要向外走,光靠著自保的優勢,絕不可能。

  所以郭嘉看準時機攻伐關中,繼而兵行險著擊退了曹操和袁紹將關中牢牢握在手中。

  立足江東的孫策要席卷天下,僅靠江東六郡的屬地,很難直接北上吞並中原,又因長江這道天險所在,吞荊州幾乎是勢在必行。

  可江東,不管是兵力,財力,人力物力,從基礎到現有的囤積,都難以與荊州相提並論。

  孫策不想要荊州嗎?想,但他未必能打得下荊州,劉表隻跟孫策消耗,就能耗死孫策,郭嘉在益州糧草豐實,他的大軍去圍攻荊州,圍城一年郭嘉都支撐地起,可孫策若是外出征戰,短則一月,長則三月之內,必定退兵,糧草根本無力支持,這樣的底氣和資本,是郭嘉用了五年不出益州換回來的,孫策也明白,所以他也開始安定民生,希望用休養生息來發展壯大。

  而江東的兵馬人口基數是製約他們不能輕易動兵的根本原因,一旦損兵,想要補充就要耗費很長的時日。

  實際上孫策內心對郭嘉非常感激,如果不是郭嘉下令讓周泰去打荊州,陰差陽錯斬了黃祖,孫策現在恐怕手頭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揮軍殺入荊州,名義就是為父報仇。

  父仇不共戴天,孫策不管是出於自家人報仇雪恨的心理還是更進一步拉攏孫堅舊部效忠之心,他都要在有了實力之後去打荊州,而他準備打荊州的名義是名正言順,而且只要殺了黃祖,孫策就退兵,絕不在荊州留下一兵一卒,言出必行,是給父親報仇就是報仇,不能讓外人以為他是圖謀荊州,只不過孫策要打荊州也要先掂量自己的實力,孫家與荊州的世仇在歷史上也是到了孫權時代才將黃祖手刃。

  不管怎樣,黃祖死了,頭顱也在孫策手中祭奠了孫堅的在天之靈,這樣,江東免去了一次損耗,兵馬不損,糧草沒有征戰消耗,更不用犒賞將士,孫策剛剛自立門戶,兵馬錢糧正處拮據,省下一些,就是對他快速強盛的幫助。

  “他若伐荊州,有失道義。我料郭嘉八成是未雨綢繆罷了,短時之內是不會對荊州動兵的。”

  孫策遙望殘陽落日,微微感歎。

  誠如他所言,郭嘉剛與荊州言和,假如突然發難,的確師出無名。

  只不過身為當事人的劉表不能冒險,身家性命不能寄托在郭嘉的道德品質上。

  “公瑾,不出數年,荊州將再起戰火,江東也要早作準備,我意,任命你為江東水師大都督,江東不能沒有水師,不管曹操現在是將目光投向了北方,還是劉表防備的始終是郭嘉,江東都要先自保而後再圖進取。”

  周瑜即便是一個有著過人才乾的青年,但他剛剛二十出頭,便被孫策提拔到了如此的高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周瑜自己也感到震驚。

  不過轉念一想,孫策自己就是一個年輕君主,提拔任命年輕人就無可厚非,郭嘉麾下的主將,一個個也都是年輕之輩。

  八年前,張遼二十歲,甘寧二十一歲,高順,許褚,典韋,也都一個個不到三十歲,那時,他們便跟隨郭嘉打天下,天下大亂,英雄輩出,武將的鋒芒往往就是在年輕時便足以大殺四方。

  郭嘉的一舉一動都是天下聚焦,所以他興建水師,各方反應是接踵而至。

  袁紹松了口氣,他已然要與曹操一決生死,當今天下能夠左右中原局勢的梟雄,只有關西的郭嘉。

  而曹操給郭嘉封了侯,升了官,又派荀彧親自去聯絡郭嘉,這一系列的舉動讓袁紹感到不安,生怕郭嘉倒向了曹操,即便不是臣服朝廷,可要是郭嘉公開說一句:“我與曹操共進退。”,袁紹恐怕都難以再下決心和曹操決戰。

  就是一句話的事。

  郭嘉說他支持誰,仗就可以不打了。

  聽起來很兒戲,可不把郭嘉的態度謹慎對待,才是真正拿自己性命開玩笑的兒戲。

  曹操怕袁紹和郭嘉聯起手來夾擊他,袁紹也怕曹操和郭嘉一起對他形成圍攻,郭嘉,再也不是那個遠在益州的逍遙諸侯,他出關東進,中原會陷入大亂,他不出關,只要開口說一句話,中原的諸侯也要戰戰兢兢。

  現在的局面,是袁紹最希望看到的,郭嘉興建水師,那麽戰略重心就在南方,中原的局勢,郭嘉不來攙和,袁紹也不用分心去對付郭嘉。

  袁紹松了口氣,曹操卻心中狐疑。

  荀彧返回許都給了曹操一個明確的答覆,郭嘉同意了結盟的協議。

  關西不平,郭嘉不入中原。

  關東不定,曹操絕不西進。

  如果現在郭嘉是厲兵秣馬去打韓遂馬超,曹操肯定相信郭嘉會兌現承諾。

  可偏偏郭嘉是做出了一副未來圖謀荊州的姿態,這就讓曹操心中生疑。

  這很明顯是故意要讓他和袁紹都放下戒心的舉動嘛。

  好讓他與袁紹沒有保留地決戰,然後出其不意地加入戰局,掠奪勝利果實。

  曹操很佩服郭嘉的魄力,能弄出這麽大的動靜來麻痹敵人,但是,卻瞞不過他的眼睛。

  從始至終,郭嘉就沒考慮過曹操,曹操怎麽看他,曹操會不會看穿他的用意,這都不重要。

  因為官渡之戰,不是曹操主動挑起,他是一個被動應戰者,戰與不戰的選擇權,在袁紹手裡,只要袁紹不防備郭嘉,全心全意和曹操一決生死,那麽曹操除了傾盡全力應戰外,別無他選。

  曹操頭皮發麻,他想通之後才悲哀而又憤慨地發現,形勢比人強,沒辦法啊。

  郭嘉現在優先考慮的對象是袁紹,恰如曹操慫恿袁紹時一樣,怎麽讓袁紹順心,怎麽讓袁紹沒有後顧之憂,怎麽讓袁紹得意起來,才是事情的關鍵。

  既然郭嘉有了這個舉動,意圖就很明顯了,至少曹操已經料定郭嘉肯定會出現在他與袁紹決戰的戰場上。

  而他根本無力分神防備郭嘉。

  這個局面,讓人感到十分地沮喪。

  “豎子奸詐!”

  曹操當著荀彧的面痛罵出口。

  荀彧面無表情,心中卻有些想笑。

  天下人,或許誰都可以這麽罵郭嘉,唯獨曹操不行。

  這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嗎?
  如果要問天下誰最奸詐狡猾,曹操可以去問問袁紹,看袁紹怎麽回答。

  自隨郭嘉返回益州後,賈詡沒有被郭嘉封為高官,僅僅是厚祿,現在的賈詡只是成都裡很清閑的一個小官。

  一如既往在教導著郭燁,賈詡若有所思地望著郭燁。

  這個孩子論天資,真的很平凡。

  除了刻苦和沉穩,似乎並沒有從郭嘉與蔡琰身上繼承下來多少過人的頭腦。

  相比他的弟弟,郭瑾,郭瑾像是一塊璞玉,雕琢之後便能成大器,而郭燁,則更像是路邊一塊石頭,平凡無華。

  雕玉成器很容易,點石成金卻難比登天。

  賈詡喜歡這個孩子,但是從前並不指望郭燁能學到多少東西,現在,他實際上是被郭燁的態度所感動,從不敷衍長輩的命令,賈詡讓他背兵法,他能倒背如流,讓他抄寫史書,他交來的拓本字字工整。

  可是,天分這玩意,到底存在不存在?

  賈詡把郭燁叫道面前,郭燁很聽話地站著,準備聆聽教誨。

  “燁公子,主公去巡視水師,你應該知道吧?”

  郭燁一頭霧水,這事兒誰能不知道?

  他點了點頭後,賈詡繼續問道:“那你可知道主公興建水師是要做什麽?”

  “打荊州!”

  郭燁脫口而出,賈詡面露失望地閉上了眼睛。

  “回家去,在主公回來之前,如果你想不出主公為何要在這時興建水師,就別來見我。”

  賈詡唉聲歎氣地邁步離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