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364章 放馬過來
  第364章 放馬過來
  赤壁一戰,牽動天下,作為江東君主的孫權自然比任何人都關注這場戰鬥的結果。

  前線傳來消息赤壁大捷,孫權與魯肅坐上快船來到赤壁前線的江東軍營,迫不及待地催促斥候去打探前方軍情。

  赤壁對岸的烏林,那裡的戰事已經塵埃落定,大火卻還沒有熄滅,由盛轉衰,火勢稍微小了些,但依舊是一副烈焰滔天的景象。

  呂范丁奉韓當三將帶著五萬兵馬剿滅了曹兵余孽後渡江返回赤壁,這是孫權下達的軍令,因為他派出的斥候騎兵已經碰上了劉備向江夏撤回的部隊,得知了前方的情況。

  在曹軍兵敗如山倒的消息傳來後,孫權興奮難抑,但心思更多是被荊州所牽引。

  曹操在南方慘敗,與之同時北面會有郭嘉強攻,曹操必然會在北方與郭嘉爆發一場事關存亡的激烈戰鬥,那麽,這就是江東席卷荊州的機會!
  有了這個思量,孫權在一得到赤壁的捷報後便與魯肅奔赴前線。

  現在,是個關鍵時期,不能讓劉備搶了先機。

  軍營之中,孫權在帥位上閉目靜坐,魯肅坐在下首一言不發,帳內詭異的平靜讓人難以適從。

  孫權恨,魯肅歎。

  二人都沒有想到郭嘉居然真就拿益州來作為賭注從南方出兵。

  現在,江東不但喪失了席卷荊州的主動權,還因郭孫兩家的盟約導致對荊州戰略的被動,更有甚者,現在,郭嘉要是想打江東,將會比曹操更加可怕!
  江東兵疲馬乏,打仗器械也消損殆盡,短時之內根本無力再面對一場大戰!
  郭嘉兵馬不多,但都精銳,曹軍許多弊病,太平軍都沒有。

  換言之,雖然郭嘉兵馬比不上曹操那般壓人欲摧,但實際戰力將是曹軍的數倍有余。

  前驅豺狼,後來虎豹,江東的危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孫權魯肅一對主臣都在想著心事,外面傳來通報聲。

  “諸葛亮求見。”

  從北岸撤軍回江夏的劉備路上碰到江東的探騎,諸葛亮便得知孫權抵達了赤壁,於是立即渡江來求見。

  孫權睜開沉靜似水的眸子,向魯肅望去,問道:“子敬,郭嘉要對劉備趕盡殺絕,此刻,江東應與劉備劃清界限,以免引火燒身。”

  孫權不想見諸葛亮,盡管魯肅和諸葛亮都對他說過郭嘉肯定會從北面出兵,結果二人都猜錯了,或者說天下人都錯了,曹操猜錯了,因此落得個梟雄隕落的下場,孫劉聯盟猜錯了,結果讓郭嘉坐收漁利。

  而現在,孫權對魯肅無法升起苛責之心,主憂臣勞,魯肅對孫權的貢獻,讓孫權不忍責備,但諸葛亮一個外人,孫權就對他沒什麽好臉色。

  孫劉聯盟是抗曹,現在曹軍全軍覆沒,曹操也死了,加上劉備和郭嘉開戰,那麽江東適時與劉備撇清關系,算是出於自保吧。

  魯肅硬著頭皮朝孫權拱手道:“主公,抗曹之前,下官曾對主公說過,孫劉兩家是唇亡齒寒的關系,現在,也是如此。主公可試想一下,郭嘉若剿滅了劉備,荊州又落在郭嘉手中,江東度過此次難關後,又能太平多久呢?”

  孫權愁眉不展,心中壓抑已久的怒氣和怨氣得不到宣泄,讓他感到胸口有一股堵住的悶氣十分難受。

  話音乾澀,孫權問:“那為今之計該當如何?我若還與劉備結盟,豈不是樹敵郭嘉?”

  魯肅也想不出什麽妙計,江東因為與郭嘉的盟約而理虧,至少他們自己沒有什麽名義公然反對郭嘉提領荊州。

  “主公還是見一見孔明吧,局勢還沒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或許還有回轉余地。”

  孫權無可奈何,隻好命人召諸葛亮進來。

  別的人經歷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多多少少都會被戰火熏染,但諸葛亮整個人好似一塵不染,瀟灑如故,只不過走進來的臉色比較沉重而已。

  給孫權和魯肅都行了禮,諸葛亮也不廢話,開門見山道:“吳侯,亮此番前來,是想借吳侯一臂之力抵抗郭嘉。”

  孫權氣極反笑。

  先前你說郭嘉不會出現在南方戰場,結果,現在郭嘉要席卷荊州。

  郭嘉要殺的是劉備,而且是你家主公禦下無方先動的手。

  孫權反倒來了些精神,意味深長地問諸葛亮:“孔明,我與郭使君有過盟約,你怎能讓我做出背信棄義之事呢?你家主公麾下猛將冒犯郭使君在先,郭使君以直報怨,無可厚非吧?我洗耳恭聽,你說一個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來。”

  江東面對郭嘉不佔理,可劉備和郭嘉之間沒有盟約,諸葛亮還真就說出了一個聽起來堂堂正正的理由。

  “啟稟吳侯,郭嘉雖滅曹有功,但他卻目無天子,身為一方漢臣,天子不曾下詔敕封他提領荊州,他卻意欲圖霸荊州,這是臣子的本分嗎?由此可見,郭嘉已然與那曹賊有著相同的野心,名為漢臣,所行篡逆!吳侯身為大漢忠勇之士,豈能與逆賊講信義?我主劉皇叔實力不濟,絕然抵擋不了郭嘉,吳侯若袖手旁觀,不難預料未來江東會岌岌可危,那郭嘉,他非易於之輩,亡江東之心不死,一統天下野心不滅,難道吳侯要坐以待斃嗎?”

  諸葛亮說完之後,就這麽站著凝視孫權。

  孫權別過目光,不與諸葛亮對視。

  眼下的局勢,孫權是兩頭為難。

  關鍵不是劉備死活,而是江東自身的安危。

  如果讓郭嘉吞了荊州,孫權睡覺都不安穩。

  可如果與劉備同氣連枝對抗郭嘉,江東就是背信棄義,失信天下。

  孫權思來想去,權衡之後,還是沒有答應諸葛亮。

  論本質,荊州不是江東的,不是劉備的,更不是郭嘉的。

  在漢朝還有皇帝在位之時,在大漢還沒正式滅亡之時,這座江山,名義上都是劉協的,能夠行使自由意志的人,只有劉協一人。

  郭嘉沒有詔令就殺入荊州實行吞並,這的確看起來是大逆不道,諸葛亮的話,沒錯。

  但是,劉備,孫權,如果以這個理由向郭嘉開戰,假設贏了。

  那麽擊退郭嘉之後,荊州歸誰?
  歸誰都沒有一個能站住腳的理由。

  到最後反而也淪落到和曹操郭嘉一樣野心昭昭的處境中。

  況且,憑現在的兵馬想要打敗郭嘉,孫權不樂觀,可以說毫無勝算。

  他打定主意,還是先靜觀其變。

  “孫劉兩家剛剛歷經一場大戰,急需休養,孔明啊,郭使君剿賊有功,也許要不了幾天,天子就會將荊州封賞給他。此事恕我不能應承,我江東的大都督出征沒有返回,還是先給一些時間戰後休整吧。”

  孫權一番話說完,諸葛亮並不沮喪和糾纏,行禮告辭。

  諸葛亮很清楚,孫權會想明白其中利害關系。

  至於是不是郭嘉會被天子敕封為荊州牧,這個事情大家心照不宣。

  郭嘉不用劉協封,只要上表朝廷,不管有沒有回復,就可以自領荊州牧,這也算是袁紹留下的慣例了。

  這個慣例,孫權用過,劉備用過,郭嘉用起來,至少這兩家肯定指責不了什麽。

  眼看黃昏將至,撤軍路上的江東軍突然停下了步伐。

  周瑜特意與劉備,郭嘉兩方兵馬都拉開距離後才撤軍。

  跟著劉備容易被郭嘉誤以為孫劉聯軍共同進退抵擋他,跟著郭嘉則會讓劉備誤以為江東與郭嘉一起追殺他,所以,周瑜反倒是最後才撤兵的。

  可在華容道外的平地上,周瑜發現浩浩蕩蕩的太平軍原地駐守,前方似乎發生著什麽,他不得而知。

  率軍從遠處繞過,周瑜來到太平軍陣前,目光一凝,表情略顯震驚。

  落日余暉下,鎧甲殘破,傷痕累累的趙雲一槍刺中鄧芝的左臂,鄧芝落馬,忍痛咬牙,抬起頭望了望氣喘籲籲搖搖欲墜的趙雲後轉身走回。

  郭嘉身邊的武將各個身負輕傷,典韋許褚都不例外。

  而郭嘉始終神色淡然地盯著趙雲。

  單打獨鬥,也許能趙雲一戰上百回合的人,太平軍只有典韋和許褚,加上還有一個沒來參戰的馬超。

  郭嘉派出九員戰將依次出陣與趙雲激戰,出戰次序是從強到弱,從最強的典韋,許褚,到了後面還剩下的鄧芝,張任。

  郭嘉的策略很簡單,先用最強的慢慢消耗趙雲,連續與典韋與許褚激戰之後,趙雲戰力將會下降,而後依次壓下去。

  如若是從弱到強地派遣將領出戰,恐怕趙雲能輕輕松松擊殺,而後也無法對趙雲形成消耗。

  只有先用與趙雲旗鼓相當的武將消磨一番,後面出戰的武將才有一拚之力。

  太平軍在這一天驚呆了。

  那個白馬銀槍俊逸倜儻的戰將,不但和典韋打了個平手,甚至讓許褚甘拜下風。

  一連八場大戰,太平軍這邊除了還沒有出戰的張任,其他八員戰將都身負輕傷,鎧甲殘破。

  趙雲也不好不到哪兒去,左臂的鎧甲脫落,右肩上甲胄破裂,滲出鮮血。

  力戰極致,趙雲憑一口氣支撐著沒有跌落下馬,眼前景象恍惚,他猛然甩甩頭,凝眸朝郭嘉這邊望去。

  “使君,還有一將,放馬過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