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374章 晴天霹靂
  第374章 晴天霹靂
  在郭嘉威嚴之色下,文武齊聲只能遵命行事。

  至此,眾人看郭燁的眼光變了,他們也都知道將來承繼嗣位的人會是誰。

  郭嘉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耍陰謀詭計,因為代價很大,大到動搖統治根基,大到子孫血流成河。

  他說後繼之人是郭燁,就絕不是倉促的決定,也肯定不會隨意更改。

  在郭嘉還不到四旬的年紀時,他便立下世子,是有兩個目的,其一便是政權父子交接的保障,其二是斷絕其他兒子爭位的想法,避免同室操戈。

  可想而知,今日之後,不論治下誰有心攀龍附鳳,至少不會再去抱郭嘉其他兒子的大腿,因為沒有前途。

  除非郭燁等不及坐上郭嘉的位子,統治內部是不會出現問題。

  作為諸侯立嗣,往往都想要從眾多子嗣中選一個最出色最優秀的,因此會猶豫不決,看著一個又一個兒子成長起來,再對比較量,而郭嘉,跟本不考慮這些,他不等郭瑾成年,不等郭煜長大,更不等也許未來還會有的兒子,他要的就是穩定,等各個兒子都成長起來,隨著他權勢天下無雙,勢必會拉開一場暗流洶湧的嗣位之爭,那樣的鬥爭,不但會讓統治內部有派系的明爭暗鬥,也會讓郭嘉感到徹骨的寒冷。

  命運公平嗎?
  從來都不!

  郭燁被郭嘉看中,只要郭嘉滿意,覺得郭燁可以承繼大業,那麽郭嘉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他,至於其他,不做念想,他不奢求一個驚世駭俗的天才兒子,只需要讓他能夠信任與欣賞就足夠。

  定計之後,文武退去。

  武將們心事重重,如果郭嘉真遭遇不測,他們會竭誠盡心擁戴郭燁,但是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郭嘉有難。

  這裡面要屬魏延表情平靜,實則心潮澎湃。

  郭嘉麾下既有揚名四海的儒將,又有能征善戰威不可擋的熊虎將,他來投效郭嘉,得到了郭嘉的隆重接待,卻並沒有委以重任,反而置之一旁,唯獨與郭燁這幾日交往下來,讓他深深感受到了這位平易近人的公子對他的賞識。

  現在郭嘉當眾立了郭燁為世子,魏延忽然覺得柳暗花明峰回路轉,郭嘉點兵點將肯定不會首選他,但跟著郭燁,前途一片光明。

  賈詡與龐統待武將們都相繼離去之後,二人才並肩走出。

  黃昏余輝照耀在兩位儒雅的文人身上,二人心照不宣沉默前行一段路,左右無人之後,龐統才目視前路低聲道:“攻下江陵,結好江東,卻沒料到有這麽一場變故。但願不要出了意外。”

  賈詡微微點頭。

  在郭嘉既定戰略計劃中,走到江陵這一步後,現在要做的就是與江東先和平相處,所以江東的和親策略是多余的,可既然江東打出了這手牌,郭嘉便要應對。

  拒絕的話,兩家的關系會直線下降,因為不但是當著天下人的面打孫權的臉,更會讓江東誤認郭嘉有意伐江東。

  所以,郭嘉只能接受。

  可這孤身前去建業,驚險難測。

  “魏王南下前想要將主公誘去北方,主公讓魏王如願以償。吳侯現在嫁妹和親,看來是想讓主公輕視江東,魏王用惡計,吳侯用善計,陰陽有分,異曲同工。各家有各家的算盤,主公的計劃,料想吳侯與曹魏,都猜不到。”

  賈詡口氣一如既往那般風輕雲淡。

  江東現在擺低姿態,甚至孫權願意用親妹妹去給郭嘉當小妾,顯而易見是想要讓郭嘉卸下對江東的防備。

  龐統目光微微仰視西方的殘陽,若有所思道:“但願主公平安返回,孫權敢不敢用江東六郡冒險,我料九成不會,孫權不是鋌而走險善用奇謀之人。主公迎娶吳侯之妹,待來年,主公將揮戈問鼎君臨天下!”

  賈詡微微一笑,打趣笑道:“那時,我這把老骨頭也可以歸田隱居,享受清福了。”

  龐統扭頭朝賈詡望去,看著他銀發白須卻精神奕奕的模樣,指了指他後搖頭笑道:“誰不知文和先生是大智若愚,隱於廟堂,你若歸隱,主公可不會答應的。”

  二人相視一笑,隨意閑聊著遠去,落日余暉下的二人背影超然清逸。

  吳侯孫權要迎接郭嘉去建業,江東的船隊就在赤壁等著郭嘉,要路過江夏,暫時是劉備的據點,為防劉備從中作梗,當郭嘉在張任率一千近衛軍護送來到赤壁後,便登上了江東的戰船順江東去。

  即便劉備知道郭嘉在江東的戰船上,他也不敢橫江攔截,就算讓他殺了郭嘉又怎樣?江陵有近十五萬太平軍,郭嘉若出事,傾盡兵馬來復仇,孫劉繼續聯盟對抗,也恐無力回天。

  就在郭嘉踏入江東之時,退守樊城的曹仁派人將曹操的屍體運去鄴城,屍體因為是馬車運送,耗時較長,而曹仁派出的快馬趕去鄴城報信,則先到了。

  鄴城
  冬天的日光下,讓人懶洋洋提不起精神,朝著魏國府衙而去的官道上,一道修長的身影緩步前行。

  寬衣廣袖的司馬懿神情淡然,走在路上想著心事。

  算算日子,南方的戰況應該要傳回來消息了。

  魏王舉兵二十萬南下荊州,兵不血刃攻佔荊襄,就不知道攻伐江東的戰事結果如何。

  司馬懿露出一抹冷笑。

  似乎,天下就要是曹魏的了。

  漢室,到了滅亡的邊緣啊。

  “郭嘉,一失足,千古恨哪。”

  司馬懿冷笑不已。

  魏王先用曹植的一篇賦羞辱郭嘉,再公然讓郭嘉送質子去許昌,就這兩招,就把郭嘉激怒,揮軍北上在司隸展開大戰,結果魏王是虛晃一槍,把郭嘉的主力大部隊都拖在了關中,卸下後顧之憂南下席卷荊州。

  以此可見,郭嘉,名過其實了!
  司馬懿踏上魏王府的階梯,忽然,他停下了腳步,莊重氣派的府門大開著,從內傳出了混亂的哭聲,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門可羅雀的府門口,司馬懿自從應召出仕後,一向來的比別人早,回的比別人晚,所以他進出王府大門之時,往往行人稀少。

  可是就在他駐足思索的短暫時光過後,他忽然發現身後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扭頭一看,眉頭緊蹙。

  鄴城的文武,不論官階高低,各個面帶惶恐朝王府奔來。

  司馬懿在鄴城官場是一個新面孔,交際並不廣泛,擦肩而過這麽多行色匆匆的人,司馬懿愣是找不出能讓他詢問一番的人,好半天,才終於發現一個。

  陳群。

  一把抓住陳群,司馬懿想要詢問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司馬懿不想懵懂地走入王府,要讓自己心裡先有個準備。

  “仲達,你還站在這裡做什麽?”

  司馬懿沒開口,被他按住的陳群卻愁容滿面地反問起他了。

  “諸位大人愁眉不展,形色匆忙,王府內隱有哭聲傳出,敢問陳大人,究竟發生了何事?請坦誠告知,好讓在下心裡有個底。”

  司馬懿平靜地說完,陳群一愣,又反問一句:“你當真不知?”

  作為一個太子中庶子的司馬懿,既沒有實權,又資歷淺薄,他家族根基在中原,當官兒的司馬朗也不在鄴城。

  司馬懿除了被曹丕賞識重視外,在鄴城還真的做不到耳聽八方眼觀六路。

  司馬懿一副坦然的神色注視陳群,並不作答。

  意思很明白:你認為呢?
  陳群回過神來,想清楚了司馬懿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裝傻充愣。

  於是壓低聲音切齒道:“魏王,薨於荊州!命喪郭嘉之手!”

  “什!”

  司馬懿一臉驚容,脫口而出就要大喊,好在陳群眼疾手快一把捂住他的嘴巴。

  這可是魏王府門口,首先不能隨意喧嘩,更不能把這個事情宣之於口,萬一被曹家的人聽到,指不定會怎麽想呢。

  反正,這種事情大家聽到震驚一下可以,嘴上議論,也要避忌。

  司馬懿驚呆了。

  魏王曹操,死了?!

  月初傳來的消息是魏王在江陵厲兵秣馬要殺去江東!
  盡管司馬懿在曹丕身邊看過戰報和南面的局勢情報,他內心分析曹操這場伐江東的戰役,恐怕勝算不高。

  三分勝,七分敗。

  但即便是敗,司馬懿料想至少曹操也能固守住得手的勝利果實:荊州。

  不管怎樣,吞不下江東是一回事,保住荊州再擴張屬地是另一回事。

  打仗從來就不是一方勝一方敗,勝者實力大漲,敗者直接滅亡。

  司馬懿料想曹操有可能會在孫劉聯軍手上吃一個敗仗,就算是大敗,撤軍總可以吧?守住荊州總可以吧?孫劉聯軍打一場仗,不死人嗎?糧草輜重不消耗嗎?

  曹操在荊州可是有四十萬兵馬啊!

  孫劉聯軍有多少?就算臨時募兵,也不可能超過十五萬!

  怎麽,怎麽就落得一個戰死他鄉的下場呢?
  司馬懿驚醒過來,這個消息無異於晴天霹靂。

  “荊州局勢如何?魏王折了多少兵馬?”

  司馬懿又想到陳群所說“魏王命喪郭嘉之手”,他推斷,極有可能是郭嘉出人意料地加入戰局,斷了曹操撤軍的退路。

  他想不到曹操率軍三十萬會在赤壁全軍覆沒,這個結果是司馬懿除非親眼所見,否則絕不相信的。

  陳群看了看左右行人,湊到司馬懿耳邊,沉聲道:“魏王在江夏,折了三十萬兵馬。曹子孝率領十萬兵馬從江陵撤軍,退守樊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