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175章 大漢天子
  第175章 大漢天子
  歷盡千辛萬苦返回洛陽後的大漢天子居住在楊安殿中,既無兵馬在手,也無百姓生產,天子在楊安殿中每日規規矩矩上朝議事後,百官們都外出去尋找果腹之糧。

  楊安殿被打掃乾淨,卻還比不上大戶人家的大堂擺設齊全,白日將窗門大開借光卻仍舊視線昏暗,身著龍袍的劉協頭戴冠冕,照例朝議結束之後,遣退了文武。

  不少官員骨瘦如柴,弱不禁風,走起路來腳下趔趄,見者心酸不已。

  已經十六歲的劉協坐在高位上,閉目揮退了伺候他的宦官,殿內昏暗死寂,劉協雙手撫膝,漸漸握拳,骨節作響,臉上浮現痛惜之色,緊閉的雙眼湧出兩道淚水。

  六年前他就如願當上了皇帝,可他這個有名無實的天子,卻只有無盡的痛恨。

  遙想高祖楚漢相爭開創大漢基業,何等曠古爍今?武帝時遣霍去病越過千裡大漠重創匈奴,封狼居胥,何等所向披靡?大漢帝國,威名遠揚,番邦外族誰人不知大漢之威名?緣何國人稱漢人?不正是大漢聲威遠播,外族聞大漢而憧憬,聞漢人而向往嗎?!

  睜開淚水模糊了的視線,身為大漢天子的劉協卻只能擁有一座連蠟燭都點不起的小宮殿,心中淒涼與悲憤,無人能懂。

  哼呵
  劉協忽然發出一抹自嘲的冷笑。

  雙目無神地盯著殿外明媚的春光,劉協感慨造化弄人。

  從小立志中興大漢的他,深知大漢羸弱,皆因天子皇權旁落,外戚宦官專權誤國,朝中士族結黨營私,可到頭來,他現在能依仗的,還是外戚和士族。

  伏皇后和董貴人,伏完和董承,這就是外戚。

  忠心耿耿追隨著他從長安東歸洛陽的文武百官,就是士族。

  可他們什麽都沒有,外戚因帝王年幼難以獨當一面而攬權勢大,士族因政治權力而具有影響力,可一個沒有屬地,沒有兵馬,甚至連子民都沒有的皇帝,只有一群忠心的臣子,有什麽用?

  “陛下,陛下,不好啦,有賊軍入城了!”

  滿面驚慌六神無主的宦官連滾帶爬地衝入殿中。

  “混帳!天塌下來,也要給朕鎮定下來。”劉協憤怒起身,顯露三分帝王威嚴。

  宦官噤若寒蟬,伏在地上不住顫抖,剛剛散去的文武也一個接一個慌張地返回殿內,七嘴八舌地向劉協稟報城內來了數不清的兵馬。

  手下無兵,劉協就算要逃,連個擋駕的人都沒有,若是真有賊軍要來弑君,他已束手無策。

  不少大臣包括董承,伏完,楊彪都勸劉協趕緊逃命。

  年紀輕輕的少年皇帝從董卓入洛陽後就嘗盡酸苦,好不容易擺脫李傕郭汜從長安返回了洛陽,身倦心疲,已經不想再流亡了。

  “不,朕不逃,朕要看看來者何人,若天不佑大漢,今日便是朕的死期。朕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天下,有誰敢弑君!”

  劉協俯視殿內跪下的一眾大臣,表情決然,心靈麻木。

  若中興大漢無望,活著,還有什麽意義!
  “陛下,來者是涼州的韓遂和馬騰,跟在他們後面的是益州牧郭嘉。”

  又有宦官進入殿中來稟報,劉協面不改色,從容坐下,大手一揮,冷聲道:“朕就在此,誰敢造次!”

  殿內大臣們苦勸無效,一同起身露出肅容,與天子共存亡。

  來到皇宮外的郭嘉韓遂馬騰三人恪守君臣之禮,覲見通傳,沒有絲毫僭越之舉。

  戰戰兢兢的黃門官來傳令宣他們進殿,郭嘉讓韓遂和馬騰在前面走,他拉著郭燁的手跟在後面。

  就兵馬和官職而言,郭嘉應該領銜,但他刻意讓馬騰韓遂走在前頭,二人手中各捧著一個盒子,裡面裝著的就是李傕郭汜的人頭,這是功勞,郭嘉不要,都給他們。

  通往楊安殿的道上無人把守,郭嘉讓典韋帶著身穿黝黑重甲的虎衛跟在他們後面一路進入皇宮,擔任起了守宮衛。

  從名義上,郭嘉是益州牧,所以劉協沒理由在殿內對他發難,從現實出發,郭嘉大軍已經控制洛陽,要對郭嘉下手,等同玉石俱焚,郭嘉在天下人眼中是賤命一條,跟他一起死,顯然不值當。

  偌大皇宮多為廢墟殘渣,楊安殿坐落其中有點兒出類拔萃的視覺反差,倒是還像模像樣,要是把楊安殿放在成都的話,恐怕就差強人意太多了。

  殿內百官分列兩旁,天子穩居主位,皆是一副嚴肅凝重的表情。

  馬騰與韓遂先跨入殿中,讓百官和天子心中一驚,不少人露出懼怕之色。

  不可否認,馬騰粗獷,韓遂彪悍,這種外表讓文人見了就是有點兒心裡犯怵。

  緊隨其後踏入殿中的郭嘉領著兒子郭燁,倒是讓所有人神情怪異。

  他們沒幾個是見過郭嘉的,隻覺得郭嘉豐神俊朗,溫文爾雅,加上手中牽著的孩童長相與郭嘉有幾分相似,清秀超逸,即便是覲見天子這樣的場面,也沒露出怯意,反而好奇地挨個打量百官,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臣,韓遂。”

  “臣,馬騰。”

  “臣,郭嘉。”

  “拜見陛下。”

  三人一同行禮,規規矩矩,郭燁不說話,跟著郭嘉也行了禮。

  坐在上位的劉協驚疑不定地俯視四人,他多年擔驚受怕,被李傕郭汜搶來搶去無視尊卑,突然聽到馬騰韓遂的名字,知道他們是涼州軍閥,加上與他早已相識的郭嘉也是一方軍閥,這樣的人物什麽時候對他真的懷有敬畏過?至少現在,三人的舉動消去了劉協心中的敵意。

  “三位愛卿前來覲見,所為何事?”

  沒有摸清來意前,劉協還是要小心謹慎一些。

  實際上他是多此一舉,他謹慎不謹慎完全不能夠左右命運,別說馬騰韓遂加起來就一千的兵馬,真要是對他不利,也有七分把握弑君。何況郭嘉的太平軍已經包圍了整個皇宮的裡裡外外。

  郭嘉微微垂首,並不說話,他把主角讓給韓遂和馬騰。

  馬騰和韓遂當即就呈上手中盒子,馬騰道:“啟稟陛下,數日前,臣與韓將軍,郭使君一同剿滅了逆賊李傕郭汜,盒內,便是二賊的首級。”

  “什麽?!”

  劉協聽到李傕郭汜的名字就已是怒發衝冠,聽到他們的死訊後更是面色劇變,震驚至極。

  嘩然一片。

  殿內百官也被這個消息震撼的無以複加。

  盒內頭顱早已腐臭,但劉協還是命人呈到面前,親自打開查看。

  惡臭傳出,劉協恍若未覺,斯文白淨的臉上浮現些許猙獰之色,緊緊盯著那兩顆頭顱,胸口起伏不定。

  “將二人首級懸置宮門外示眾!李傕郭汜死有余辜!朕還要將他們夷三族!”

  劉協十分解氣地坐了下來,臉上若喜若狂。

  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讚同劉協的詔令。

  李傕郭汜,不夷三族,不足以平怨憤!

  “陛下,此事,郭使君在數日前率軍討伐李傕郭汜,攻下長安後,已經做了,李傕郭汜三族已誅。”

  郭嘉一直低著頭默不作聲,沒有一點兒邀功的苗頭,韓遂只等著賞賜,其他不管,馬騰見郭嘉不主動出來,以為郭嘉謙遜不居功,又有可能是擔憂他先斬後奏,於禮不合,所以馬騰就幫郭嘉把事情說了,出發點是幫郭嘉請功。

  殿內有些喧鬧,大臣們竊竊私語,不少人臉上露出的表情落入郭嘉眼中,真的明白了什麽是大仇得報,雪恨雪恥後的大快人心。

  劉協心中百味雜陳,眯起眼睛俯視韓遂,馬騰,郭嘉三人,至於郭燁,他根本就沒留意。

  給排在前列的董承投去一個眼神,劉協卻忘了給韓遂馬騰賞賜,實際上他除了給他們一些虛名官職,也沒什麽可賞的。

  董承領悟了劉協的指示,帶著淡淡的笑意朝韓遂和馬騰問道:“二位將軍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忠心可表日月。不知二位將軍此來帶了多少兵馬?”

  韓遂和馬騰臉上忍不住露出喜色,殿內也忽然陷入了寂靜,所有人仿佛都在等著韓遂馬騰的回答。

  “五百隨從。”

  兩個人的回答是一樣的。

  殿內隱隱有歎息聲發出。

  董承不死心,繼續問道:“那二位將軍在涼州還有多少兵馬?”

  提起這個,韓遂和馬騰就有些傷感和不悅。

  韓遂甕聲甕氣道:“一萬。”

  這個數字有點兒誇大,但也相差不遠。

  馬騰很實在,如實答道:“六千。”

  這下殿內的歎息聲更加沉重。

  兩人加起來連兩萬的軍隊都沒有,能為漢室出力也極其有限了。

  韓遂和馬騰這會兒明白過來董承問話的意圖,意思是天子指望不上他們。

  馬騰自知實力淺薄,就算他出涼州時,也就幾萬的軍隊,要匡扶漢室與關東諸侯對抗是螳臂當車,他朝面色沉靜看不出喜怒的劉協拱手道:“陛下,郭使君為剿滅李傕郭汜從益州千裡出兵,忠心可嘉,他眼下有兵馬十數萬,懇請陛下明鑒,郭使君,將是陛下的輔弼重臣!”

  殿內鴉雀無聲,眾人表情似驚似懼。

  若要說實情,郭嘉擁兵近二十萬,不知他們又會是怎樣的表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