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340章 銅雀台賦
  第340章 銅雀台賦
  自從一統河北之後,曹操便將治所遷移到了鄴城,許昌名義上是大漢國都,卻已有名無實。

  晉封魏公之後,曹操自立門戶的野心昭然若揭,政治上的地位,他已然有了,但他還是要收攬人心,尤其是士林中的名望,他更要攥在手中,文人會打仗的是儒將,不會打仗的用一支筆也能有不俗的殺傷力。

  可曹操在士林的名望,排除他自身的文學修養,其人被天下士子甚為不屑,除了出身之外,還因曹操殺了孔聖人的玄孫孔融。

  征伐烏桓歸來,曹操再無後顧之憂,就事而論,討伐烏桓,曹操當得上是民族英雄,在他晉封魏公後,迫切地希望在士林中也讓曹家佔據一席之地,不管是歌功頌德還是引領風氣,都是對曹家有利的事情。

  鄴城
  曹操在此下令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台。

  銅雀台落成之日,曹操在此舉行詩會,天下聚焦。

  銅雀台高十丈,殿宇百十間,在建成之前,曹操就對左右表達過待平定天下後,他就在這裡頤養天年。

  詩會盛宴可謂熱鬧非凡,文武百官悉數到場,在雄偉的銅雀台上,曹操登台後高坐主位,俯視眾生。

  武將湊熱鬧,文臣即興賦詩,而這一場盛宴的主角,都是曹家的人。

  即便是歸降曹操的陳琳也搶不到半點風頭。

  “飛間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好啊!丕兒,這篇賦寫得好!”

  曹操開懷大笑,台下文武也都出言讚和,登台作賦後的曹丕一臉謙遜,只是淡淡一笑沒有得意忘形。

  若說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可以排個名,首位的不是曹衝,而是那個在宛城戰死的曹昂,其次才是曹衝,在曹衝之後,是曹植。

  至於曹丕,實際上並沒有討得曹操多大的歡心。

  但不可否認,曹家雖不是書香門第,可建安文學的潮流風氣,曹家父子三人都佔據著不俗的地位,曹操,曹丕,曹植。

  曹丕之後,曹操又讓曹植登台賦詩。

  年紀輕輕頗有公子風范的曹植毫不怯場,彬彬有禮地走上台,揮毫潑墨,文章一氣呵成。

  曹操將這篇賦命人呈至眼前,低頭閱覽起來,看到一半,忽然抬起頭朝曹植望去,神情詭異。

  曹植滿懷期待地盯著曹操,眼中帶著崇敬與興奮之色。

  曹操嘴角揚起一抹淡笑,命人當眾誦讀曹植的這篇賦。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曹植的賦文辭華美,聽在耳中簡直是一種享受,台下不少文臣都露出閉目陶醉之色。

  程昱,荀攸,滿寵,毛玠,陳群等人也在場,他們並沒有登台賦詩,但不影響他們品評詩賦,曹丕一篇賦贏得滿座喝彩,而曹植這篇賦足以名流千古。

  原本閉目聆聽沉浸在詩賦描寫的意境中,程昱,荀攸,滿寵等等幾個能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人,忽然睜大眼睛,神情凝重。

  朗誦詩賦的人還在繼續,但這幾人已經將視線投向高坐主位上的曹操。

  曹操一副愜意之色,閉著眼睛,表情沒有任何變化。

  辭藻華美,意境超然的詩賦得到了在場人的大聲讚揚,曹操獎賞曹植之後,自己也寫了篇詩賦。

  可程昱幾人的心思早已不在詩賦之中,而顯得心事重重。

  宴會散去,文臣武將們三三兩兩相繼離去,話題都離不開今天這場盛宴。

  荀攸走到程昱身邊,壓低聲音凝重地說道:“主公應該能瞧出來植公子賦中暗有所指,為何還命人當眾朗讀?”

  程昱搖了搖頭,也一頭霧水。

  “銅雀台詩會,天下矚目,今日台上所作詩賦不出數日將傳遍天下,就不知植公子這篇賦傳到郭嘉耳中,會是怎樣的情形,但願主公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會不會是主公想要借此試探郭嘉一番?”

  荀攸滿心疑惑。

  程昱苦笑道:“如今還需要試探嗎?雙雄難並立,遲早必分高下。”

  荀攸不再說話,打算過幾日去當面詢問曹操。

  遠在益州成都的郭嘉在建安十三年春天仍舊有條不亂地安排政事。

  在益州府議事堂中,郭嘉正坐在主位上與官員們商討今年的政務規劃時,門外侍衛進來拱手稟報道:“啟稟主公,瑾公子在外求見。”

  在場的人都很意外,郭嘉公私分明,他的子嗣,最年長的郭燁都老老實實在軍營裡待著,年少的郭瑾更是頭一次光臨益州府,來這裡,必然是公事,而郭瑾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能有什麽公事?
  郭嘉暫時擱置話題,讓人帶郭瑾上來。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都是謙謙君子形象的瑾公子竟然是趨步入堂,腳步不穩,雙手捧著一落竹簡慌慌張張走了進來。

  郭瑾跨入堂中,直接衝到郭嘉面前,將懷裡的竹簡都呈遞向郭嘉,一副咬牙切齒的表情沉聲道:“父親,曹操在鄴城興建銅雀台,落成之日大宴群臣舉辦詩會,孩兒手裡,孩兒手裡是曹操兒子曹植所做詩賦,其中,其中有對父親不敬之言。”

  郭瑾喜歡文學,銅雀台詩會,沒有幾個讀書人不在意的,撇開陣營對立,郭瑾得到銅雀台詩會上的許許多多詩賦都十分欣賞,可唯獨曹植這篇賦,他看了之後大驚失色,而後怒火衝天。

  於是急忙將這一篇賦送來給郭嘉過目。

  堂中官員不少都露出了驚訝之色,銅雀台詩會,他們有所耳聞,但公務在身,不如郭瑾這般清閑專門催人去打聽消息,所以他們還沒得到那些在銅雀台上美名流傳的詩賦。

  大家不約而同地看著郭嘉,看他會作何反應,也好奇究竟曹植在賦裡寫了什麽,會讓郭瑾恨得咬牙切齒。

  郭嘉從郭瑾手上先拿起一個竹簡,沒有展開來閱讀,反倒是揚起手用竹簡在郭瑾腦袋上敲了敲。

  “你什麽時候才能像你大哥那樣榮辱不驚呢?就你從門外走進來那個慌張模樣,到了外面別說是我兒子,丟人現眼。”

  郭嘉是輕笑著說這番話,不輕不重。

  郭瑾一愣,暗暗慚愧,卻又張口道:“可是,父親,曹植這……”

  郭嘉嗤笑一聲道:“他對我不敬,你便這麽慌張,他要是提著劍殺到我眼前,你豈不是要喪失理智了?”

  郭瑾瞬間明白郭嘉是教導他要有一個靜若止水的心態。

  這也就是郭嘉現在的心態,不能跟著敵人的步調走,更不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見眼前這個兒子挺起胸膛恢復平靜表情,郭嘉才好整以暇地大開竹簡看了起來。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曹植這個人,是因三個原因,要麽是因他是曹操的兒子,要麽是因七步成詩,要麽是因洛神賦。

  而曹植的文學水平在當代絕對稱得上才華橫溢,引領建安文學潮流中的幾個人都不簡單,曹家一次有三人,更是難能可貴。

  曹植流傳下去的詩賦,很多,但因很多都是抒情詩,便沒有太多廣為人知。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攬二橋於西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哼哼,好個才氣無雙的曹子建,他這是給了我將來殺他的理由,好啊,好啊。”

  郭嘉念道一半,突然大笑起來。

  底下官員聽得滿面怒色。

  古時,喬和橋,是一回事。

  二橋,不管是不是指郭嘉的兩位妾大小喬,至少知道天下形勢和郭嘉妻妾的人,都會浮想聯翩,產生錯覺。

  早已不是年輕氣盛的毛頭小子,郭嘉面對這篇賦,更多的是在思考這篇賦背後的深意。

  曹操難道看不出曹植賦中的暗喻?

  那為什麽這篇賦還會流出來?
  宣戰嗎?
  又或是試圖激怒?
  郭嘉站起身,握著竹簡在手裡敲了敲,道:“錦繡山河,英雄美人,曹子建倒是很會替他的父親著想,就是不知道曹公有沒有命住在銅雀台裡享盡清福。”

  郭瑾事前也沒想過郭嘉看完這篇賦會有怎樣的反應,可現在,他目瞪口呆,似乎他的憤怒顯得有些胡鬧,而郭嘉和身邊這些官員,都沒有過激的表現。

  退出堂中,郭瑾小跑回府,將他自己關在書房裡,他想要用同樣的方式回擊曹家。

  傍晚,郭嘉公事忙完返回府邸,路過郭瑾的庭院時,意外地見到曹憲和曹節兩個少女守在書房門前暗自垂淚,兩個少女眼睛都哭紅了。

  郭嘉對恰巧在不遠處的吳莧叫了過來,問道:“怎麽回事?”

  吳莧面帶憂色說:“她倆覺得無顏面對瑾兒,瑾兒呢,又將自己關在書房裡,誰也不見,姐姐去叫了他好幾次,但他就是不出來。”

  曹家這兩姐妹,說到底是無辜的,哪怕郭嘉在戰場上和曹操你死我活,郭嘉也不會對她們有什麽偏見。

  她們心裡有愧可以理解,畢竟曹植那篇賦裡,不光是對郭嘉的一種挑釁,也是道德不容。

  曹操很多妻妾,但不少都是接手別人的老婆。

  似乎,現在又瞄準了郭嘉的老婆。

  郭嘉聽罷,對吳莧說道:“去勸勸她倆,都這麽多年了,在我眼中,她們就是我的女兒一樣,不要理會外界的風言風語,好好在這裡生活下去,能快樂無憂就盡量別自尋煩惱。”

  吳莧溫柔一笑,點頭答應下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