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434章 生不逢時
  第434章 生不逢時
  軍隊之所以強大,將士的個人能力是基本的,或驍勇善戰,或能騎善射等等,掌握兵器使用方法,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這都是個人層面上的基本要求。

  真正強大是的是在軍隊紀律,戰術素養等方面。

  聞鼓而進,聞金而退,聚散有致,服從軍令等則是戰術紀律的執行能力,這一條是強軍勁旅必備的要素。

  更深一層要求則是統軍指揮者的戰術修養,在不同環境下,面對不同敵人時,如何最有效率地克敵製勝,則是對將帥的要求,能在這一條上做到出色,就是名將!
  再加上一個執行能力完美的軍隊來把主帥的戰術思想付諸行動實現出來,那麽這樣的軍隊,則絕對是軍隊中的佼佼者。

  一支軍隊隻知衝殺,只能通過客觀因素去獲得戰爭勝利,實際上只能算是烏合之眾。

  楚漢相爭實際上就是烏合之眾你來我往,最終劉邦贏了。

  為何?因為中國地廣人多,一場有名的戰役超過數萬,對主帥而言,他們最先考慮的是戰略,戰役層面,戰術反而是其次。

  只有那些兵馬不多,想要克敵製勝難以從戰略大方向壓倒性擊敗對手,便只能絞盡腦汁從戰術方面獲得勝利的戰役,才會將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戰術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麽春秋戰國湧現出了大批赫赫有名的軍事家,以及流傳給後代派別分明的兵書。

  兵貴精不貴多,曹操用兵如神,則也是他戰術上技高一籌,因為他養不起更多的兵,只能從戰術上入手擊潰敵人,袁紹之敗,除了烏巢一把遮天火外,也是他軍事能力完敗曹操的一方面導致。

  赤壁為何曹操會全軍覆沒?因為荊州兵這烏合之眾加入了曹軍,人數上增多了,可在戰力上,實際上是一個負增長,因此孫劉聯軍殺來,一戰而下。

  漢朝獨尊儒術,重文輕武,導致了戰術層面修養的匱乏。

  曹操能地處中原從夾縫中一步一步從弱小走向強大,政治舞台上是挾天子令諸侯,軍事上則是他勝過其他對手的戰術修養。

  有勇無謀的兵再多也是烏合之眾,只有真正凝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的軍隊才稱得上精銳。

  能讓郭嘉打起精神高看一眼現在的敵人,諸葛亮的確做到了讓他大吃一驚。

  諸葛亮接手劉備的軍隊不會超過一年時間,而就這短短時間裡,諸葛亮能指揮著軍隊從容變陣,則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誰也不知道,如果給諸葛亮更多的兵馬,給他更多的時間,這個文武全才的諸葛亮能做出怎樣驚人的成就!
  或許在另一個時空,如若不是秦嶺天塹難以逾越,北伐關中要克天險,東出荊州又要面對盟友孫吳,諸葛亮最終病故五丈原,如果,他能有一個不是那麽艱難的環境,或許,結局會截然不同。

  八陣圖對郭嘉而言可謂如雷貫耳,這被傳的神乎其神的陣法在他看來,絕不可能具有神鬼莫測的威力,軍陣就是軍陣,不可能帶著逆天的能力。

  所謂八陣圖,在郭嘉看來,最大可能便是一支軍隊對軍陣演變貫徹了然,能在指揮之下迅速變陣來對付敵人。

  沒有最強的戰術,只有最強的軍事指揮家!
  沒有一成不變無懈可擊的戰術,是戰術,則必然有其威力的一面,與其軟弱的一面,但是融會貫通了各種陣法後靈活運用,不同環境之下用最佳的軍陣禦敵,則就能達到所向披靡的效果。

  “果然是天下奇才!”

  郭燁望著鶴翼陣,對諸葛亮不吝溢美之詞。

  “真給他十年,恐怕他要成妖。”

  郭嘉眯著眼睛輕聲說道。

  面對諸葛亮這般化腐朽為神奇的能耐,不敬佩是虛偽,就個人能力而言,郭嘉自問給他一年時間,未必能把一直軍隊訓練地成諸葛亮手中的這般。

  不過,郭嘉並不擔憂。

  太平軍前前後後二十余載,難道每天訓練就是吆喝著練習砍殺嗎?
  不,當然不!
  太平軍的戰術素養一直是郭嘉最看重的地方,上到統軍大將,下到五人一伍的伍長,都要識字,學會所有軍陣,並且去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決不能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後果。

  當然,下級軍官最重要的是服從指揮,在接到命令第一時間去執行,才是關鍵。

  面對鶴翼陣,此陣最犀利的進攻還是正前方,與兩翼聯系起來形成密集進攻,不斷形成包夾之勢進行圍剿。

  “兩翼!虎衛位置不變,正面防守,傳令給魏延與許褚,各帶三千長槍兵,給我衝破敵軍伸展開的兩翼,切斷敵軍兩翼與中軍的聯系。”

  郭嘉從容下令,傳令官旗幟揮舞,魏延與許褚各帶一隊長槍兵如脫韁野馬殺入戰場,目的非常清晰,就朝著敵軍兩翼根部殺去。

  兩軍正面廝殺,虎衛在正面抵擋,魏延與許褚帶著長槍兵直切要害切斷了敵軍兩翼與中軍的聯系,從而讓敵軍失去了此陣最具威力的密集進攻。

  “傳令給典韋,變陣鋒矢。馬超,高順,甘寧,周泰,蔣欽,各領兵馬三千,從兩翼迂回合圍敵軍!”

  郭嘉立於戰車上,命令一條接一條地傳達下去。

  當敵軍兩翼被斷之後,虎衛從正面變陣,平面鋪開的陣型集中在中路,形成一個正面突擊的陣勢,在典韋率領下,硬撼敵軍中路,以虎衛重甲長戟的裝備與戰力,郭嘉不相信,劉備麾下即便是打頭陣的精銳白耳兵能夠抵擋的了!

  諸葛亮騎馬在後方,實際上在交戰之後,他就下令再度變陣,但是,指揮不動了。

  畢竟才接手這支軍隊很短的時間,本身訓練的時間就不夠,更別提從戰術素養上提升這支軍隊的整體實力。

  微微露出苦笑,諸葛亮反倒放下所有了內心包袱,遙望一眼城樓上目不轉睛關注戰事的劉備。

  主公,該做的,能做的,在下都做了。

  眼神再回到戰場上,諸葛亮悚然一驚。

  關羽,張飛,陳到率領的三萬兵馬,正面遇上的是猶如泰山一般難以撼動的虎衛,兩翼與後方分別被七股太平軍各三千人所包圍,許褚,馬超,甘寧,周泰,蔣欽,魏延,高順,劉備出兵三萬,郭嘉也只派出了不相伯仲的兵馬。

  但是,太平軍這七股兵馬擺出了各不相同的七個陣型,方圓,衝軛,長蛇,車懸,鉤行,玄襄,疏陣。

  七個不同的陣型加上正面的鋒矢,八個陣型環環相扣把劉備的兵馬徹底圍在戰場中央。

  關羽,張飛,陳到,三將完全沒了指揮能力,因為軍陣已亂,有兵馬要衝出重圍,但面對太平軍嚴陣有序的圍攻,顯然要付出不俗的傷亡。

  諸葛亮視線越過戰場,朝郭嘉望去,同時,郭嘉也不關注戰場,反而眺望著諸葛亮。

  “諸葛孔明,你不該驚訝的。難道我麾下的太平軍就是吃白食的嗎?”

  郭嘉輕聲低語,並沒有朗聲去奚落諸葛亮,實際上郭嘉心裡有一種後怕,如果諸葛亮早生二十年,那麽這樣的人,如果與他有同樣的時間來發展積蓄力量,很難想象逐鹿天下會是怎樣的結局。

  就混戰而言,郭嘉沒什麽興趣消磨下去,而關羽,張飛,陳到三將對麾下兵馬失去控制,則也讓郭嘉感到意興闌珊,像諸葛亮這種奇才,需要聽話的人,需要能夠執行他戰術思路的人,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可惜,諸葛亮缺少時間。

  眼看敵軍不斷被剿殺,太平軍反而死傷甚少,郭嘉完全失去耐心,與諸葛亮一戰,是鬥陣,既然諸葛亮都已經放棄,他也沒必要再等下去。

  命人去將蕭仁叫到身邊,郭嘉耳提面命,低聲道:“你率騎兵殺入徐州城,見到劉備隻管殺,就算他跪地投降,你也要製造一個他反抗死在戰亂的景象。懂嗎?哦,還有,把諸葛亮給我完好無損地抓來。”

  從小就跟在郭嘉身邊的蕭仁當即就點頭表示明白,他剛轉身離去,郭嘉又把張燕叫道身邊。

  “飛燕,你率領所有弓箭手和弩兵,從兩翼和後方圍住敵軍,同時給虎衛下令,撤回來,射殺敵軍即可,不必硬拚。”

  張燕立即領命去辦。

  轟隆隆

  馬蹄聲震天。

  徐州城上的劉備大驚失色,眼見敵軍騎兵繞過城外戰場直奔城內而來,劉備想叫人關上城門已經來不及了,何況城中已經沒有防守力量,關上城門又如何?
  騎兵帶著震耳欲聾的聲勢殺入徐州城,城下的諸葛亮閉著眼睛等待宿命一刻,卻被人從馬上拽下來,橫著放在了另一匹馬上。

  諸葛亮睜開眼睛,這姿勢太不雅觀,頓時想要起身,卻被人死死按住。

  “別動!”

  張任朝他吼了一聲,然後立即馬不停蹄朝太平軍這邊趕去,他還指望早早把諸葛亮放下後再殺進徐州城呢,盡管城內沒多少敵人。

  被圍在戰場中的關羽張飛陳到自然也見到了騎兵衝入徐州城的景象,頓時揮軍回城,可他們仍舊處於圍困之中,而本在背後的陷陣營,現在多了密密麻麻的弩兵,箭雨如蝗,如瀑爆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