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寒門天下》第422章 厚積薄發
  第422章 厚積薄發
  周瑜根本沒心思回應郭嘉的“問候”,視線越過岸上的太平軍,周瑜看到了江面上正遠去的戰船。

  如龍如蛇蜿蜒遠去,太平軍戰船尾端,張虎與張方並肩而立,兩個年輕人不知道,他們的身影仿佛帶走了周瑜所有希望。

  這船隊是去哪裡?
  還用想嗎?

  周瑜看著那戰船隊伍,如若所料不差,至少也是五萬的大軍!
  江東,就算把各郡的衙役集中在一起,也絕對不超過一萬,簡而言之,江東的覆滅,任他周瑜也無力回天。

  “公瑾,是去救建業,還是留下與我決一死戰?”

  郭嘉肅容朗聲道。

  周瑜目眥欲裂,他去救建業?怎麽救?
  心中打定主意,周瑜給旁邊的侍衛傳話,讓他回去轉告黃蓋呂蒙等人,走另一條路立即回援江東,而他自己,則要在此處先拖住郭嘉。

  “公瑾,要不投降吧,我是真的愛惜公瑾之才,不忍看你血灑疆場。”

  郭嘉這句話倒是真的發自內心,到了眼前這個局面,郭嘉也不需要惺惺作態。

  周瑜面色沉重,冷聲鏗鏘道:“江東只有戰死的將,沒有投降的將!全軍聽令,衝鋒!”

  周瑜一聲令下,三萬兵馬如潮水湧向太平軍。

  郭嘉渾不在意,太平軍身後是長江,而戰船八成都被郭燁帶走了,現在太平軍算是背水一戰。

  他的身旁,典韋率領虎衛,蕭仁率領近衛軍,許褚孟獲率領無當飛軍,加起來也就五萬的兵馬,面對周瑜的三萬大軍,郭嘉自然是勝券在握。

  “殺,斬盡殺絕!”

  郭嘉輕描淡寫地下令,而後五萬太平軍與江東軍針鋒相對衝殺起來。

  正面是虎衛攔截敵人,兩翼是無當飛軍與近衛軍,郭嘉騎在馬上靜觀戰場,表情如常。

  正面衝鋒,江東軍猶如撞上一塊鐵板,這樣狹路相逢的戰事,江東軍準備不足,太平軍剛剛上岸,也不見得能在排兵布陣上技高一籌,所以郭嘉的應對方式很簡單,虎衛作為中流砥柱,擋住敵軍正面衝鋒,而後利用兵力優勢延伸兩翼對敵軍形成大包圍之勢。

  喊殺慘叫震耳欲聾,兩軍針鋒相對,誰也難以抽身,郭嘉雙眼微微眯起,他已經洞悉了周瑜的打算,現在江東軍可謂亂作一團,毫無章法可言,簡直就是在亂戰,但是亂戰有亂戰的好處,那就是混亂密集,堵住了太平軍前進的道路,背水一戰的太平軍要前進,就要掃平這些敵軍,而周瑜,顯然就是要用這三萬兵馬來阻擋太平軍前進,拖延一時,就能讓黃蓋,呂蒙,凌統三方的兵馬回援江東,盡管,那也並不現實。

  典韋和許褚都是太平軍中身經百戰的絕世猛將,這種混戰正是他們大殺四方的完美舞台。

  硬要說智將儒將往往在行軍策略上才華出眾,而真正的猛將實則是一把提升士氣的尖刀,數萬人的戰場中,一個猛將投入進去,其實掀不起多少浪花,不過,有猛將帶頭,則跟在他身後的將士會勇氣驟增戰力暴強。

  典韋雙戟亂舞,許褚橫刀立馬,二人所到之處掀起的腥風血雨令敵軍聞風喪膽,時常可見五步之內無人敢近,二人前進一步,敵軍嚇破膽倒退跌倒此起彼伏,而在二人身後的太平軍則猶如出籠猛獸猙獰可怖。

  周瑜死死握著佩劍,咬牙切齒也無濟於事,他這三萬兵馬並不是江東軍的王牌軍,真正的精銳都在黃蓋手中,而他連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驍將都沒有,怎麽與太平軍抗衡?

  以寡敵眾,兼戰力較弱,戰場上的風向只在轉瞬之間就傾向一邊。

  彷如狂潮怒浪湧向太平軍的江東軍驚濤拍岸一瞬間,之後便如退潮般開始潰敗。

  生死一瞬,周瑜腦海中想起了結義兄弟,那個他立志輔佐爭霸天下的君主,孫伯符。

  周瑜不僅是儒將,同樣勇冠三軍!

  見到江東軍開始潰敗,為了提升士氣,周瑜拍馬而出,亮劍如風。

  策馬奔騰風馳電掣殺入戰場,周瑜刻意避開典韋許褚所在的局部,徑直殺入太平軍普通將士密集的區域,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所到之處,殘肢斷臂與血淋淋的頭顱四處飛舞,在周瑜奮勇拚殺之下,江東軍士氣得到了鼓舞,將士們再次提起勇氣停止了後退的步伐。

  大包圍之勢已然形成,郭嘉已經可以看到周瑜在包圍圈中渾身是血的模樣,那一抹染血的英姿,令人動容。

  這個天下,總有令人可敬可歎的忠勇之士。

  周瑜的忠,自然是對孫家,郭嘉佩服則以,卻也並不歎惋,這樣的忠勇之士,他也有,有什麽可羨慕的?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天下的英雄不會都到郭嘉的帳下,天,始終是公平的。

  陷入包圍圈中的江東軍與太平軍鏖戰大半夜,在天光微亮之時,戰事塵埃落定。

  三萬江東軍全軍覆沒,五萬太平軍也付出了近兩萬的代價。

  黑沉重甲在身的虎衛握著長戟將已經筋疲力盡的周瑜圍在陣中,江東軍,只剩下一人,戰馬已死,周瑜身上傷痕累累,卻依舊屹立不倒。

  始終沒有與典韋和許褚交手的周瑜其實在刻意避開這二人,他要為其他江東軍拖延時間,便不能早早讓這場戰役分出勝負,周瑜深知,他去挑戰典韋或許褚,或許不出半個時辰,他先戰死,然後江東軍便全軍或降或逃。

  而現在,三萬江東軍在他這位大都督的勇武感染下,無人逃生,無人投降,戰至最後,只剩下周瑜一人。

  虎衛自動讓開一條道路,郭嘉策馬來到周瑜眼前二十步的距離,周圍有典韋,許褚,蕭仁陪同在側,重圍之下,周瑜已然四面楚歌。

  “公瑾,放下兵器,我放你一條生路。”

  郭嘉口氣柔和,不帶一絲火氣。

  他說的是實話,江東覆亡在即,郭嘉不忍看到周瑜這位英雄人物戰死沙場,完全可以給他一個略顯平淡的結局,逍遙塵外或泯然眾人,都可以。

  周瑜喘著大氣,身上多處傷口還在流血,但他猛然抬頭,俊美的面孔帶著不甘凝視不遠處的郭嘉。

  “郭嘉,為何?為何?去年你就有機會踏平江東,為什麽要拖到今天?為什麽?”

  周瑜質問的口氣有些瘋狂。

  或許他很難接受現在這個結局,江東,被郭嘉玩弄股掌之間,正當江東自鳴得意時,郭嘉卻迎面給了他們雷霆一擊。

  從結果去反推過程,其實很多事情不難想通,周瑜難以置信,郭嘉騙了江東,也騙了天下人。

  究竟是江東負了郭嘉,還是一開始郭嘉就對江東有著不軌的謀劃,很難說清,而現在,不仁不義的小人之名是孫權來背負,郭嘉不但有出兵掃平江東的王道之名,更是站在了道德製高點上。

  郭嘉翻身下馬,緩步走前十步,此時此刻,他不願用一種俯視的目光來與周瑜對話,從前面對周瑜時的虛偽狡詐,在這一刻完全卸去,相反,在徹底擊潰對手後站在勝利一邊,郭嘉平和寧靜。

  看到周瑜眼中的掙扎,不甘,悔恨等等一系列複雜神色,郭嘉長歎一聲,淡淡道:“公瑾,作為一方諸侯,看似榮耀無比,實則如履薄冰。董卓竊據龍庭,王允引火燒身,劉焉僭越之行,公孫瓚殺害劉虞,袁紹承製帝詔,曹操封公封王等等,一步錯全盤輸,你說得對,我在關西,在益州,自崛起後圖強求盛二十余載,為的是什麽?是厚積薄發,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不動則已,動則九天之上。我太平軍論兵馬數量,全境超四十萬眾,僅以數量相比,唯曹魏可相提並論,但曹魏的兵,戰力不如我太平軍,鎧甲兵器也不如,軍紀軍心更是不如,為何,為何我到了今日才真正邁出這一步?”

  周瑜帶著血跡的面龐微微抽動,澀聲道:“摧枯拉朽,一戰功成。”

  垂下頭顱的周瑜忽然慘笑數聲,其聲悲愴,令人動容。

  “比之使君智高者,不如使君能忍,比之使君能忍者,不如使君勢強,比之使君勢強者,卻又不如使君詭詐。天道循環,強弱相克中有道,使君縱橫天下二十余載,幾乎每戰必克,終究是有原因的。”

  周瑜失魂落魄地微微搖頭,郭嘉也許比孫家崛起早,但實際上郭嘉的起點比孫策並不高,郭嘉有的,孫策都有,能臣志士或忠勇將士,這些,孫策有的不比郭嘉少,可孫家提領江東近二十載,始終比不上郭嘉的勢頭,是郭嘉比孫權更懂得韜光養晦嗎?還是郭嘉比孫權更懂得順應大勢?又或真是兵馬錢糧屬地多寡造成今日的結局?

  一時間誰也說不清,周瑜只知道,眼前,成王敗寇,無需多論。

  “公瑾,我知你一心效忠孫家,但我不忍見你葬身於此,放下兵器,帶著家眷歸田隱居吧。”

  郭嘉踏前一步,再次勸道。

  周瑜驀然抬頭,凝視郭嘉,反問一句。

  “使君,我若偷生,有何顏面去見伯符?”

  鏗

  血劍揚起,光影乍現。

  叱

  郭嘉扭頭凝眉閉目,一臉不忍之色。

  熱血灑在他的身前,再回過頭睜開雙眼,郭嘉眼前,周瑜雙膝跪地,垂手握劍支撐身體仍舊不倒,只是面前一灘鮮血緩緩流淌。

  亂世豪傑,死亦鬼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