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道德經注釋》第84章
  第84章

  (河上公注本作顯質章,彭本作不積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信、善、知,皆主立言,說此,全經結義也。篤實之論,一真而已,不尚虛華以悅世。求悅世者,虛華也,非篤實也,故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繼術之嘉,一是而已,不尚穿鑿以惑人。求惑人者,穿鑿也,非繼述也。故曰:“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通達之文,一理而已,不欲泛濫以逞才。求逞才者,泛濫也。非通達也,故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而又從立德、立功。以全此經之大用。積者,積善也。聖人不言積善,隻立己之大功、大德。而功無不宏,德無不普,故以功德為人,己愈有其功德。更以功德與人,己愈多其功德。道以默運為生成,故有利而無害。聖人之道,以無心為造化,不與人爭積善行,故其大與天同。古語雲: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三者俱不朽。可移跋於斯雲。

  涵虛子注此經畢後,時繹時尋,言行相印,自謂其不立文字,能吐真機矣。尾章以功德言作結注,亦自謂其美善矣。既而想起“為而不爭”四字如何以作八十一章之歸根?忽恍然曰:是也,是也,此一句尤足為全經之谷王也。修士所懼者,在聞道不為徒爭小功、小德、小文名與一切浮雲富貴競相征逐空消有用之軀耳。夫聖道與天道相同,天道主生成,原有利而無害也;聖道統造化,不亦有利無害乎?我願功成名遂,孝盡忠全之士,人人棲真,人人得道。先行玉煉之事,大隱市廛。次行金煉之功,深居崖谷。內盡其所為,外絕其爭念。夫惟不爭,則天下且莫能與之爭也,至人也。聖經大結之意,至矣哉。

  老子真傳
  老子,楚人也。父乾元杲,為商(別作周)上禦史。娶洪氏,諱嬰敷。晝寢,見五色霞光擁太一老君降於空際,倏變為流星,飛入口中。遂凝瓊胎,十二年而生於苦縣之賴鄉曲仁裡李樹下。即李為姓,以夢老君生,故稱老子,以耳長,故名重耳,號白陽甫。時商武丁元年三月十五日也。(以上見仙經及《路史》。

  《內傳》雲:“姓李,名耳,其母見日精下落,如流星飛入口中,因有娠。懷之七十二年,於陳國渦水旁李樹下生。指李樹曰,此為我姓。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故號老聃。”

  《五宗網紀》雲:“姓李,名宰,定王丁巳九月十四日生。”

  《月令廣義》雲:“玉女者,老子之母也。夢五色霞光,結如彈丸,流入口中,吞之有娠。懷胎八十一年,息苑樹下,剖左腋而生。時武丁元年三月十五日也。”

  《索綏前涼錄》雲:“乾元杲,七十二無妻。與鄰婦益壽氏為隅,娠八十年而生。”

  《酉陽雜俎》雲:“李母,元君也。日精入口,吞而有孕,如此七十二年而生。”

  劉勰《新論》雲:“老子感火星而生。”

  《路史》雲:“感流星而震,十有二年而生。生而能語,黃面皓首,故曰老子。邑於苦之賴鄉,賴乃萊也,故又曰老萊子。”

  《高士傳》:“老子生於殷時。”

  《神仙傳》:“老子,名重耳,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或雲懷之七十二年乃生。或雲其母無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雲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

  《列仙傳》雲:“老子乘白鹿入母胎。”

  《唐紀》雲:“老子之母,食李有孕,父母棄之,八十年而始生於李樹下。唐高祖追宗老子,故曰仙李蟠根。”

  《雜俎》雲:“玄妙玉女,天降玄黃氣,入口而孕,三千七百年生於西那王國,此乃道德天尊事,非老子也。”)
  至性純孝,賴俗化之。平生恬淡無欲,外損榮華,內養精氣。商周之際,歷數百年不衰,時稱古隱君子。

  《史記》:“百有六十余歲,或雲二百余歲。

  稚川雲:“老子在周三百余歲。”

  《路史》雲:“母四百有四十,或雲二百二十。”

  《廣記》雲:“二百七十歲。”

  《山堂肆考》雲:“生於殷武丁,至始皇九年,歷年九百九十六歲。”

  考武丁元年,至始皇九年,實共一千零八十七歲。老子在周,多更易名字。文王時,號燮邑子(一作支邑先生),為守藏史。武王時,號育成子,為柱下史。康王時,號郭叔子,頃王時,號老萊子。夫人甚賢哲,同老萊子隱於耕桑。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楚莊王聞之而方之,時老萊子方織,王進而問曰:“守國之政,願先生佐孤。”老子曰:“諾。”王去。其妻樵還,曰:“子許之乎?”曰:“焉。”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而鞭棰。可授以官祿者,可隨而斧鉞。’妾不能為人所製也。”投畚而去。老萊子欣然,即時與妻偕遁。

  史遷雲:“老子之子名宗,仕魏為將軍,封於段。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孫瑕,仕於漢。瑕子解為膠西王太傅,家於齊。”當時祖孫父子,想必播遷無定,支分派別歟?

  或雲: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在吳為陶朱公,漢初為黃石公,文帝時為河上公,此皆不可測者也。

  葛稚川雲:老子無世不出,數易名字。其所以然者,按《九宮》及《三五經》、《元辰經》雲:人生各有厄會,至其時,必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乃可以度厄延年。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老子在周數百余年,其中必在厄會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當以史書實錄為主,並老子有經秘文以相參審,其他若俗說多虛妄。

  又《西升中胎》及《複命苞》、《珠韜玉機》、《金篇內經》皆雲:老子白黃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長九尺,齒六八,此聖人之儀表也。夫人受命,自有通神遠見者,與常人不同,應為道主,故能為天神所濟,眾仙所從。是以所出度世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目錄尚在,信而可征。其不在此數者,皆後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稚川)。

  老子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史記)。專以長生為務,故在周雖久,而名位不遷。蓋欲和光同塵,內實自然。道成乃去,蓋仙人也(《神仙傳》)。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猶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也。”

  一日,問孔子曰:“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老子曰:“使道可獻人,則人莫不獻之其君矣。使道可進人,則人莫不進之其親矣。使道可告人,則人莫不告之其兄弟矣。使道可傳人,則人莫不傳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道不可居也。”

  孔子見老子而語仁義,老子曰:“播糠眯目,則四方易位。蚊虻咂膚,則通夕不寐。今仁義慘然,乃憤吾心志,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放風而動,總德而立,同歸自然可也,又奚傑然若負大鼓而求亡子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樸,不足以辨媸妍。不譽之觀,不足以廣本性。泉涸魚相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孔了謂老子曰:“某治詩、書、禮、樂、易象、春秋,以乾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甚矣!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皆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

  孔子歸,三日不談。子貢怪而問之,孔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網,遊者可以綸,飛者可以矰。至於龍,吾不知其乘風雲而上九天矣。今見老子,其猶龍乎?”(集史遷、《莊子》)
  老子居周,久之,見周德衰,乃乘青牛車,西出秦關,以升昆侖。關令尹喜望紫氣,先知焉,乃掃道四十裡以迎之。已而老子果至,尹喜曰:“翁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乃停車關中,作《道德》五千余言,盡授尹喜而去。

  東漢間,青州有王氏子者,名成,字玄甫,道號東華,遇昆侖西母王啟珠。珠喜其同姓,賜號白雲上真,授以老子之青符玉篆,金科靈文。玄甫服習三年,勤心弗懈。老子感而降之,即以《黃庭·內景》刪為一卷,名曰《外景》,以授玄甫修持,兼示九轉八瓊丹火候。玄甫乃韜光晦跡,結庵靜煉。功成,號東華帝君,理東方少陽之氣。複稱紫府少陽,為扶桑大帝,君輔相。

  三傳至純陽先生,先生雲:老子之《外景》及玉宸之《內景》皆藏於扶桑宮中,東華祖讚而傳之,所以著老子度世之心也。夫老子,前身本太上老君所托,故隱顯變化,與老君如一轍。老君在上古,首化三清。天皇時變名萬法天師,地皇時變名玄中法師,人皇時變名堅固先生,三皇后變名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鬱華子(又改鬱密),神農時為九靈老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商湯時為錫則子。至商武丁時,始降全神為老子。此又別開生面,再造乾坤之時也。後人不知,混以老君為老子,遂以前身之事攢入後身。或雲老子是先天地生,或雲老子是天之精魄。使核實者歎為虛渺,不出《老仙正經》。《抱樸子》雲:夫有天德,則有道術。道術之士,何時暫之?是以羲軒以來,至於三代,顯名道術者,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學之徒,好奇尚異,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說。

  其實論之,老子蓋得道之尤精者,非神異也。何者?若謂老子是得道,則人必勉力追慕。若謂是神異,則長生不可學也。以愚論之,老君在前為神異,老子在後與人同。為神異者不可學,與人同者則可學也。稚川之心,隻從實據而已。儒者謂聖人之生,因人氣而稟天精,其言最允。老子生身,借四大以成形,精修盛業,為神仙模范,道德宗風。功完行滿,歸總諸天。分而為萬,合而為一。分神降世,俱以修道為本,其不可學者在此,其有可學者亦在此也。至若莊生、方朔輩,謂為老子易名者,皆不可信,此蓋老子所賜者也。寶頌雲:“產漆園、方朔之輩,丹析微芒。是乃如丹陽之母,夢受神人丹篆,而產大仙才也。”仙傳曰:“世遵老子之教者,皆清虛恬靜,與世無爭,故能被褐懷玉,無有顛沛於險世。”其源遠流長,汪洋若此,豈非乾坤所定萬世之師表哉?
  月居青島數載,嘗以老子清淨法指示晚成朱子、結成李子、回風劉子,蓋兢兢恐懼,不敢忘家法雲。

  前有老君,後有老子,是一是二,融洽分明。其文品則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者也。(吾山)

  夾敘夾議,亦史亦莊。所集諸家傳記,皆能擷秀餐英。此老子第一篇寶傳也。(保和)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