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為君之道
這個十三皇子,自作聰明,扮成使者,前來招安雲飛揚。
更是妄圖憑借自已的尊貴身份與虛境級打手——劉太傅,雙重手段,迫使雲飛揚屈服。
結果獵鷹不成反被啄,最終反倒把自已給賠進去了。
雲飛揚居住的十三皇子行宮內,一眾大將、謀臣皆在。雲飛揚倒也沒有虧待劉太傅,而是給予了親衛營長的身份。
時刻追隨在雲飛揚身邊貼身保護,聽候調令。
只不過像劉太傅這等恪守陳規的老古板,想要在短時間內讓其歸心,卻是根本不可能。他看向雲飛揚的眼神,依然充滿敵意。
估計要不是十三皇子落在雲飛揚手裡,這個老古板,寧死也不會受雲飛揚控制。
對此,雲飛揚卻是渾不在意。
一位高明的上位者,要做的不是每一個手下都服自已,而是讓他們發揮最大的價值。手下,不管是強大還是垃圾,都只有一個作用。
那就是為上位者服務,幫上位者做事,達成目標。
比如雲飛揚,想要統一真武大陸,成為天下共主。那麽所有的手下,都將為了幫他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
“帝君,咱們接收了十三皇子掌控的五州之地,已經坐擁羅浮帝國近九成的疆域。擁兵五百萬,是否立刻揮軍直取皇城?”
如今,霸皇宗已經只剩下三州之地,其中就包括羅浮帝都,皇城。
這也是羅浮帝國的政治之都。
“您現在勢大,霸皇宗必定惶急!只怕會加快攻下內宮的速度,徹底掌控帝都,奪取玉璽,然後以羅浮大帝的名義,廣發檄文,號召全天下的羅浮子民,勤王剿叛。”
……
一個個謀臣武將,都是紛紛提出自已的看法,建議雲飛揚立刻合兵直取帝都。
雲飛揚深諳帝王之術,只是高坐帝位,靜靜聽著,並不表態。
“大帝,臣以為您應該穩定民心,整頓軍紀,耐心等待!”一直未發言的謝閣老卻是說出了與眾人截然不同的觀點。
“哦,諸將皆勸本帝直取帝都,一舉稱帝,為何謝老卻是讓本帝耐心等待?難道就不怕錯失良機?”雲飛揚目光如星辰般耀眼,絲絲智慧的光芒閃動著。
“文士之言,優柔寡斷,不可取信!”
“謀臣誤事啊!”
不待謝老解釋,那些武將們一個個便開始不耐煩的嗷嗷叫,只差沒指著謝老的鼻子尖破口大罵。
這些武將們,大多心思簡單,粗爽暴力。
在他們看來,攻克帝都,拜將封候,就在眼前。可是謝老卻勸雲飛揚耐心等待,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煎熬。
“稍安勿躁,先聽聽謝老怎麽說!”雲飛揚雙手下壓,頓時再無一人敢吵鬧。
多日來,攻城克地,整頓軍紀,雲飛揚已經建立了無上權威。
軍隊裡面,再難收拾的剌頭,到了他面前,都得夾緊屁股做人。
“老夫本是羅浮前臣,說出來的話,可能有些誅心,但均是為帝君好!”謝老對著雲飛揚拱拱手,神態間,卻是極為忠烈。
這些時日以來,雲飛揚的為人、治國能力、仁慈,等等舉動,全都被謝老看在眼裡。
他覺得,雲飛揚雖然年輕,卻是千古明君。甚至比之羅浮大帝,還要更優秀百倍,千倍。
至於十三皇子,與其他皇子比起來,算得上非常優秀。但是與雲飛揚一比,簡直就是蚯蚓與神龍的區別。
這也使得謝老,一心想要輔助雲飛揚,圖謀天下。
平日裡,與謝老閑聊之時,雲飛揚也透露過一些野心與抱負。深得謝老的讚賞與支持。
“此時若是我們大軍攻城,縱然可以奪下帝都,但是將要面對的局面,卻是對帝君極為不利。”
“兩種情況,第一種,成功救出羅浮大帝。到時候,最多也就給咱們帝君封個王候。”
“如果強行弑君,謀篡帝位,必將受到億萬羅浮子民的反對。將落得一個叛賊的壞名聲,極不利於安邦治國。”
那些武將們,聽得謝老的分析,暗暗點頭,臉上也是露出後怕之色。
雲飛揚封候,與雲飛揚直接稱帝,那可是區別極大啊。
要是雲飛揚稱帝,他們就能封候封王。如果雲飛揚只是封候,那他們能保住目前的官階,就算是很不錯了。
“謝老頭,那第二種情況是什麽?”龔勝長老忍不住大聲問道。
“第二種情況,未能成功救出羅浮大帝,在攻城時,霸皇宗之人挾羅浮大帝為人質。或是直接將其殺死。”
“到時候,天下子民,不會怪罪霸皇宗。卻會怪雲帝君勤王不力,怪咱們害死了羅浮大帝。”
“背負如此罵名,你們說,帝君還能坐穩帝位嗎?你們只怕也要被天下子民戳脊梁骨吧?”
謝閣老的一番話,讓全場瞬間變得安靜無比,落針可聞。
是啊,一眾武將們,都被眼前的勝利與封候封王迷暈了頭腦。卻是從沒想過,急著攻克帝都,竟然有這無窮麻煩。
“那,那咱們就只能等?”金不喚忍不住問道。
“只能等!霸皇宗惶急之下,肯定會加派高手攻下內宮。到時候,無論羅浮大帝是否身死,咱們再行出手,都能成為英雄。”
“若羅浮大帝身死,咱們攻克帝都,那就是為大帝復仇。再扶十三皇子上位,天下歸心。到時候,真正的皇位,自然是雲帝君的。”
“若羅浮大帝沒死,也絕對再沒顏面坐那龍庭帝位。肯定要立新帝。仍然是十三皇子繼位,別的皇子想爭,也不夠資格。”
……
眾人聽得連連點頭,臉上也是露出笑容。只是看向謝閣老的眼神,卻是再無人敢輕視這位前朝閣老。
論陰謀詭計,誰也比不過這些文臣謀士!
雲飛揚其實早就想到了這些,也同樣打定主意,耐心等待。只是身為帝君,三軍主帥,代表著光明磊落。
這些陰謀詭計,卑劣之事,就算想到了,也絕不能說出來。
而是要借手下臣子之口,說出來,然後加以褒獎,再予以采用。
如此一來,非但不用擔心形像受到影響,而且還會被所有人稱讚為明君。
這便是治國之策,為君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