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學霸的星辰大海》第272章 探索的動機(第一更)
  第272章 探索的動機(第一更)
  詳細的介紹完墨子其他的研究,潘教授撩了撩他額前有些稀疏的劉海感慨道:“可惜啊,非常遺憾的是,戰國時期的聖人實在太多了,有些聖人覺得光是通過思考,就能達到這個人生巔峰,且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麽樣運轉的。”

  “直到後來孟子對墨子進行了批評,慢慢我們華國的文化就開始走向儒家,跟哲學聯系在了一起,所以科學在我國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不過說到這裡我突然想提一句啊,網上竟然有好多人說我國沒有哲學家?我可真是……”潘教授露出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如果下次你有人聽到有人這麽說,你就把《華國哲學簡史》這本書推薦給他,也算是為小學教育做了貢獻。”

  “哈哈哈哈哈……”

  吳斌也忍不住笑出了聲,他沒想到這位看起來相當刻板的教授黑起人來倒是犀利。

  “不過我們今天不探討哲學,所以我就不說更多了,我剛剛說那麽些,就是想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麽要叫墨子沙龍,告訴大家其實我們華國在古時候就已經有很偉大的科學家了,所以大家絕對不要有不如人的感覺。”

  “啪啪啪啪啪啪啪。”

  吳斌一邊鼓掌,一邊有些感慨,他發現這些科研界的大牛在做科普時都會強調不要覺得我們不如西方這個概念,這裡面除了愛國因素之外,吳斌覺得也許充足的自信心,也是創造發明的重要品質。

  “近兩年,發生了一件足以載入科學史的時間,那就是激光干涉觀測站宣布人類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而引力波是什麽,它又是怎麽被發現的呢?”

  “這就要追溯到十幾億年前,距離我們地球數百萬個外星系之外,有兩個黑洞發生了碰撞,這股碰撞產生的引力波,就如漣漪一般,朝著四周傳播。而那個時候在我們的地球上,恐龍正經歷著崛起,演化以及消亡的過程。”

  “這時引力波的漣漪呢,依舊還在前進,大概到了五萬年前,引力波達到了我們的銀河系,而這正好是我們的祖先智人開始取代尼安德特人開始成為地球上最主要人猿的時候。”

  聽到這裡的顧佳琪下意識的想問吳斌啥是智人,啥是尼安德特人,但想到剛才吳斌的叮囑,還是硬生生把到嘴邊的問題給咽回去了。

  “到了100年前,被譽為擁有最強大腦的愛因斯坦,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並激發了數十年的猜測和沒有結果的尋找。”

  “直到20年前,諾獎的獲得者雷納維斯教授團隊製造出了一個將近有四公裡左右的巨大探測器,才終於探測到了這股十幾億年前就一直在宇宙中前進的引力波。”

  “之所以我今天要引用這件事,就是想要強點一點,當我們成為人類之後,就有一個永恆的話題,那就是探索,而我今天要報告的出題,就是……”說著潘教授指向大熒幕,上面顯示著五個大字。

  【探索的動機】

  “哢嚓”“哢嚓”“哢嚓”

  一時間,又是一陣相機的拍照聲響起。

  在潘教授用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件引出今天他要講的主題後,他介紹了最初給人類帶來心靈安全感,宣傳人人平等的宗教,到哥白尼的日心說以及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後的觀測。

  人類才第一次發現原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因為在這之前,基督教一直告訴所有人,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

  隨後開普勒又為總結行星的運動規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說完這些,潘教授突然抬了抬的眼鏡說:“首先強調一下啊,我呢,是不信教的,但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件事,曾經的的確確讓我覺得非常神奇。”

  “那就是1642年伽利略去世之後,1643年,牛頓出生了。”

  在介紹完這位天才的事跡之後,潘教授的總結語就是。

  “為何牛頓在科學界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為他告訴了人類,蘋果為什麽會落地,行星為什麽會圍繞太陽轉動,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計算的。”

  “這樣一來,就帶來了人類歷史思想上最大的一次解放,人類從此了解到,世界是獨立於人類而存在的,人類可以對這個世界進行凝視,深思,可以對世界的一部分進行了解和研究。”

  雖然這些知識吳斌都知道,但他還是在做筆記,因為這種將整個人類史與科學史串聯起來的講座讓他覺得很有意思,有時候要將一大堆事件整理成一條明朗的主線,也是需要一定水平的。

  接著潘教授又介紹了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懂得了電可以變化為磁,磁通過運動又能轉化為電,如今我們可以發電,就是得益於此。

  再接著麥克斯韋又用一個方程組,將光、電、磁這些看似獨立的現象全部給統一。

  最後引出普朗克的量子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對相愛相殺了百年的理論。

  而它們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要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至於科學家們為什麽對宇宙的起源如此好奇,原因也很簡單。

  舉個栗子來說,你在餓到不行的時候天上突然掉下來一碗飯,你狼吞虎咽的吃完了。

  然後到了第二天飯點的時候,天上又掉下來了一碗飯。

  就這麽舒舒服服的吃了一個星期,但你卻開始擔心了,為什麽天上會掉飯下來?如果它明天不掉了呢?我不是又要挨餓了?
  於是有了這個想法的第二天,你把一半的飯吃完,剩下的一半就用來研究,想要以後自己也能做出飯,這樣就不用擔心再挨餓了。

  例子很粗淺,但表達的道理卻是很深刻,世間萬物中,不管你想要去了解什麽,都得從它的源頭,也就是最基礎的部分學起,不然學的再多,也只是學了個型,學了個皮囊。

  照著飛機的樣子造出一台飛機的外殼,就能飛了嗎?當然不能。

  而這,就是這麽多代科學家想要了解宇宙起源的原因。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