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遣使
“啟稟陛下,臣賈璉啟奏,鴻臚寺前寺卿許立案善後事宜……”
站在賈璉前幾位的大理寺卿吳天一聽這話可就不困了。他不顧賈璉還在說話,自以為抓住了賈璉的話柄,一步走了出來擋在了賈璉身前。
“陛下,這許立一案朝廷已經全權交給了我三法司會審,未知賈少卿所說的善後事宜指的是什麽?”
朝堂之上響起一陣笑聲,隆正帝皺了皺眉頭。雖然他現在權威日重,但是也有不怕他的。
隆正帝看了看放在內閣幾位閣老前面的那兩把椅子。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
那是義平和義忠兩王的座位。當初自己剛剛繼位,在朝堂上還處於弱勢的時候,那兩個家夥天天跑到光明殿來惡心自己。
如今自己掌握住了朝局,那兩個倒是縮在府裡不出來了。就留下這些他們提拔上來的在這惡心自己。
隆正帝目光森然的看著眼前的吳天,吳天卻沒在意。他不是隆正帝提拔上來的,但是他也知道即使將來隆正帝徹底掌權應該也不會動自己。
賈璉當然不會被吳天這種小兒科的手段唬住。不過他和吳天不一樣,他的老板是隆正帝,所以他需要表現出他對老板的尊重。
“陛下,既然吳大人這樣說,再好不過。請陛下下旨,將倭奴使團全部移交大理寺。”
聽到賈璉的話,吳天愣住了。他覺得自己一下子被賈家子頂到了牆角。
雖然大鄭並不怎麽在乎那些藩國。但是除了皇帝個內閣外,有資格處理外事的就只有一個鴻臚寺。
軍機處當然也能夠接觸外事,翻那隻限於對外戰爭。只有皇帝下了戰爭決心,才輪到軍機處出場。
不管怎麽說,吳天這個大理寺卿也沒有處理倭奴使團的權力。
隆正帝非常滿意的看了看賈璉,小子,不錯。
“吳卿可還有什麽意見?”隆正帝故意問吳天。
吳天感覺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皇帝怎麽可能不知道他吳天已經無話可說了,這麽說不過是為了打他的臉而已。
但是誰叫他自己嘴欠呢,吳天隻好認命:“是臣無狀。”
“賈愛卿,你繼續說吧。”隆正帝知道,吳天的後台是相當強的,暫時不合適動他,但是不妨礙他打擊打擊吳天的面子。
隆正帝已經下定了決心,等明年省親,一定要讓賈妃先去。
而且,最重要的是,包括皇帝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忘了許立案涉案人員除了朝中大臣還有倭奴使團。
當初隆正帝只是下旨圈了倭奴使團就完了。進一步的處置到現在沒有個結果。
“陛下,如今倭奴使團已經被圈了一月有余。緹騎橫行於四方館,禦林縱橫於國賓處。
各國使團人心惶惶,不利於我大鄭宣王化於四方。
臣懇請陛下和諸位閣老研究,早日給倭奴使團一個結果,也好讓四方館恢復寧靜,鴻臚寺順利推進工作。”
隆正帝皺起了眉頭,賈璉毫無疑問是給他出了個難題。往常遇到類似問題,一般都是把貢使趕回去,同時絕貢以為懲戒。
但是這一次,倭人如此羞辱大鄭,如此輕拿輕放顯然是不合適的。這也是隆正帝一開始圈了他們的原因。
但是到底要怎麽做,隆正帝自己也沒有一個成熟的想法。
想不明白就不想,隆正帝抬頭看向文臣之首,那兩個端坐著的內閣大佬。
首輔寒楓和次輔陳夢雷。
寒楓感覺到了皇帝的注視,頓時就有些坐不住了。
寒楓和前任首輔徐淵很有些類似之處。他們同樣才華橫溢,年少成名。但是同樣久歷地方,直到盛名傳遍天下才受詔入朝。
唯一的區別是,和入朝時已經年過六旬,在大鄭的荒僻之地為官三十載的徐淵不同。
年未及五十的寒楓“受苦”的日子遠遠不夠。更何況寒楓地方的最後一任還是在天下一等一的膏腴之地,江南。
這就導致寒楓的威信遠遠比不上徐淵。徐源當年哪怕是永安帝點名讓他說話他也可以來一句陳還沒想好。
寒楓卻是在隆正帝的目光注視下就已經穩不住自己了。
“回皇爺,臣以為還是按舊例逐使,絕貢即可。不過為了懲戒大膽的倭人,這絕貢期限可以由三年改成五年。”
這是寒楓的意見,得到了朝中大多數人的讚同。但是賈璉卻很失望,一位堂堂首輔,內閣魁首,在處理外交事務上竟然如此守舊。
徐佳。林如海等重臣也先後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雖然細節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和寒楓的方案大同小異。最終都逃不脫絕貢逐使這四個字。
不過陳夢雷一直沒有說話,他在觀察賈璉,他發現賈璉面對這些建議一直是一副不大讚同的表情。
隆正帝也注意到陳次輔的異常:“先生,不知道您對這件事有什麽看法?”
陳夢雷笑呵呵的從座位上站起來:“皇爺,依臣看,不妨聽聽賈璉的意見。畢竟,他才是正管嘛。”
“呵呵,這倒是朕的疏忽。”隆正帝很給自己的老師面子:“賈璉,你來說說吧。”
“是,陛下,諸位大人,下官以為決不能這麽輕松的饒過這群倭人。
這一次他們敢於盜竊我大鄭的情報,並且聯合許立對朝鮮使團下手。
若非錦衣府得力,差一點就被他們成功了。此種行為若不懲戒,其他各國豈非紛紛效法。”
“行了,別繞這麽多彎子,你就直接說怎麽做吧。”
林如海還是不適應賈璉這種磨磨唧唧的說話方式,看得出來賈璉這是打算學習怎麽打官腔。當然很明顯並不成功。
賈璉也覺得亞歷山大,所以一聽林如海的話就直接結了尾:“所以臣的意見,絕貢是必須的,使臣卻不能隨意逐了。我們應該把這些倭使打入詔獄,同時遣使前往倭國,要倭王給個交代。”
一聽賈璉的話,禮部官員有些坐不住了。
大鄭開國以來,朝貢使團越來越多。三年一次朝貢神京從未停止,但是大鄭朝廷外派使節卻是很少發生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