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好萊塢之金牌製作人》第561章 雷曼兄弟
  第561章 雷曼兄弟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後的這一周,成為了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

  9月15日,米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家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進了歷史。

  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米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19條命的貓”。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佔鼇頭,但最後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

  9月9 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後倒閉破產。

  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給了米國銀行。

  出事的為什麽總是投資銀行?

  在米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後,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

  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並,估計它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股份撬動撬動。

  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遺余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產品等高杠杆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杆率帶來的財富盛宴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

  次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於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欲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多、更好、更強,至於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

  一個三口、四口之家,住在1000尺的房子裡已經很好了,為什麽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準。

  當一切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不顧風險的雷曼公司最後毀了自己,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金融創新出現後,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複雜的衍生產品市場,問題出現後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米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衝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

  這也就是為什麽很多數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米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並通過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後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況和風險特征,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以若乾參數來完全描述市場風險的變化,替代理性的市場投資決策,必將導致危機的發生。

  近30 年來,金融創新的結果是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交易完成後,最終的投資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間已經相隔萬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

  例如,引發本輪危機的房屋次貸產品,從最初的房屋抵押貸款到最後的CDO等衍生產品,中間經過借貸、打包、信用增持、評級、銷售等繁雜階段,整個過程設計有數十個不同機構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杠杆融資,也就是有少量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杠杆比例是14.5倍。

  瑞士信貸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部主任表示,美林銀行及雷曼兄弟等大型投資銀行之所以紛紛在瞬間倒下,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投資了大量的與次級債有關的證券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投資原則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資杠杆,即這些產品的投資收益與虧損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賺就會賺得更大,虧也會虧得更多。

  這個時候已沒有什麽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實力區別,現在哪家銀行能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的距離。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以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

  隨著信用風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政府想救也難了。

  得知雷曼破產後,遠在歐洲的人們都傷心不已,米國政府為什麽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規模比貝爾斯登更大,為什麽米國政府在先後救援了貝爾斯登以及兩房之後,卻拒絕為擬收購雷曼兄弟的美洲銀行以及巴克萊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導
  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呢?米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實,米國政府在救援了貝爾斯登之後,美聯儲受到了大量的批評。

  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見是,為什麽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為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失誤買單?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機構會不會滋生新的道德風險,即鼓勵金融機構去承擔更大的風險,反正最後有政府埋單?因此,當雷曼兄弟出事之後,米國政府就不得不更加慎重了。

  政府拿這麽多錢去救那些資夲家,吸血鬼,民間反對的浪潮是一浪接一浪,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投行資本家們在發達時不算上他們一份,虧錢時則拉上他們,要死大家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