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大名們的行動(下),為MadaraLi大人打賞加更
上杉謙信被迫又派出山本寺定長和屬於揚北眾的色部勝長帶領千人援救越中國,這一舉動也拖延了上杉謙信對於本莊繁長反叛的鎮壓。
德川家康也通過各種手段,得到了遠江國的一個郡,各家都在加快自己擴張的步伐,沒有誰敢於停下來觀望,或許真的如黑田職高所說的,戰國走上了統一的道路、
這一過程本就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所以黑田職高非常清楚,黑田家必須要快點發展起來,當然了,如果只是滿足於現狀,一直和織田家僵持下去,黑田職高也是有信心的,只要能夠把織田信長耗死,自己一樣會有機會。
但是黑田職高知道,自己絕對不可以這麽做。
雖說仔細想想,本能寺之變乃是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距離現在也就是十三年半的時間。黑田職高現在二十三歲不到,屆時也不過是三十六歲的年紀,趁亂起對一團亂的織田家進行進攻其實才是最符合黑田家利益的局面。
只不過這樣的話,對於黑田家來說,攻下九州不過數年的時間,之後空空耗費了數年的時間,然後坐看豐臣、德川等勢力做大,這可不是黑田職高願意看到的。
他非常擔心十多年的時間之後,在自己已經把原來的歷史攪的大變樣之後,歷史又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麽樣子了,有的時候蝴蝶效應是真的存在的。只要你自己是那隻蝴蝶,如果不注意的話,在引起的大風暴之中,第一個被絞死的就是蝴蝶自己。
這七萬多的士卒,如果全部留作黑田家的常備,說實話黑田家可能還真的是養不起,畢竟他們都是不乾活的職業軍人,每年還要消耗黑田家巨額的錢糧。
不過黑田家現在的領地非常的大,而且周圍的勢力基本上都是黑田家虎視眈眈,所以黑田家又不能不保留足夠數量的士卒,對他們進行防范。
最後在和竹中重治、真田昌幸,以及奉行眾的小西隆佐、前田玄以等人商議之後,黑田職高最後的意見是在目前七萬余人的規模之上,裁撤掉一萬五千老弱傷殘之人,或者是家中獨子之人,剩下的人將會作為黑田家的軍事力量,繼續為黑田家征戰。
這其中之前在四國接收的三好家的麾下,還有主動減封的河野家的麾下,土佐國、伊予國其他的小大名、豪族、國人,以及在戰爭中已經降服於黑田家,或者是被肢解出來的毛利家之前麾下,擇其優者(主要是武士)入黑田家,其余人等在篩選之後將會被分配到黑田家的各軍團之中。
而各個軍團的人數總和在原則上保持在兩萬人左右,但是各個軍團要注意增加常備精銳的比例,也要加強對於士卒的訓練,這一點井手友氏的軍團做的是最好的,而小寺氏職、毛利元就、安藤守就三支軍團則還需要繼續努力,同時還不能夠因此荒廢了農業生產。
黑田家的本家將會從各地的降卒,還有領內的預備役之中,吸收一萬五千精銳之人,使得本領的常備士卒達到四萬,以確保之後可以分出兩支軍勢對九州進行攻伐,同時還能給領內留下足夠的勢力,保證本領的安全。
而被裁撤的一萬五千人,也不會什麽都得不到,他們將會統一給予一筆不多的補償之後,重新成為領內的普通百姓,給他們一小塊田地(需要他們自己去開墾),以黑田家五公五民的政策,只要他們能夠認真的勞動,就絕對不會餓死。
裁軍是一項比較麻煩的事情,這個到時候會只能夠使給出一個具體的指標,由本家的各家臣和軍團去具體執行,細節就不是黑田職高能夠管的了,畢竟那涉及了數萬人,他不可能一個個去看去數,那至少這一年他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
有一點黑田職高是知道的,只要事情交給了下面,而且還是這種層層下派的任務,到了最後難免會出現一些貓膩,不過黑田職高有一點要求保證人數,保證士卒質量是死命令。
同時還有黑田職高的幾句話:
一、多淘汰士卒,謊報人數,以貪墨軍餉,中飽私囊者斬;
二、依靠手上權利,公報私仇,趕人離開者,貶為庶民;
三、有因為裙帶關系,照顧故舊,收受賄賂,以弱代強者,貶為庶民;
四、有冤者可以隨時來黑田城申訴,一經查實,涉事之人以以上三條處置;
五、有誣告上司者,一經查實,杖責五十。
五條規矩一定,黑田家負責裁軍事務得從上至下的關聯人物全部都非常重視,畢竟連黑田職高的愛將栗山利安都因為罪過被發配了,家中之人應該會小心一些吧!雖然最後多少還是會有徇私舞弊出現,只不過影響畢竟會小很多。
人數多了一萬兩千人之後,緊接著黑田家就必須為他們做好列裝裝備的工作,好在黑田家的工坊區還有很多的庫存,這次正好一次性搬空,免得放在倉庫之中,久而久之也就自然損壞了,這本來也是一種公有資產流失的行為。
同時在工坊區新招募的三百名國學徒之中,也早早分出了一百學習、動手能力相對較差的學徒,前去其他的作坊,幫助製作製式武器和防具去了。在招收三百技術工學徒的事情上,可以說黑田職高又一次做出了提前的預判。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整個黑田家的領內,推廣新式的農具和水車等工具設施,這些所謂的新式農具包括稻釤,一種元代發明的割麥刀的改良版;船磨,一種元代發明的搗米器具;蹠鏵,也叫踏犁,一種元代發明的翻土農具。
看到沒有在明國已經開始普遍使用更加新穎的改良農具的時候,黑田職高給領內的百姓推廣的是元朝留下來的老東西,只不過即使是這些工具,在倭國也絕對是很先進的耕作工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