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艦載機的那些事兒
當然這是一架較早期的原型機,所以並沒有前翼。在最初試驗的時候,T10K-3號機雖然可以在航母上降落,卻由於加強的飛機的結構,使得空重比蘇二七重了百分之十左右,使得它的外掛重量只有四噸,如果增加重量,就要增長滑跑距離,不然就無法從航母上起飛。
所以,從05號機開始,蘇三三開始有了前翼,形成了三面翼的氣動布局。
雖然這架原型機並不是三面翼的布局,但是對中國的飛機設計師來說,一樣是寶貝。除了可動的前翼結構,它的其余部分結構和定型的蘇三三是一樣的。
說到三面翼就不得不說,蘇三三雖然只是增加了一個小小的前翼,卻起到了極大的增升作用。
這個小小的前翼,可以偏轉的角度也是很大的,雖然不能差動,但是通過這個小小的前翼,與邊條共同作用,在飛機機翼上面形成了一個有利的可控渦系,使得升力系數比蘇二七又高了零點二左右。加上數字化電傳操縱系統,它的短距離起降能力十分強悍。
這種三面翼的氣動布局,和鴨式布局飛機有所不同,但都是充分利用前翼形成有利的渦流來提高升力和俯仰控制性。鴨式布局在中國西南的飛機設計所,搞得很出色,後來的殲二零戰機采用的就是鴨式布局,只不過主持殲十五艦載機的是北所罷了,北所最擅長的就是三面翼布局,這些都是在吃透了蘇二七的基礎上來的,所以在新一代隱身重型戰鬥機的競標當中,北所的方案就是三面翼布局。
沈歡記憶中,九八年對於中國航空工業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不但國產化的蘇二七,殲十一戰鬥機首飛成功了,而且正是第五代隱身重型戰鬥機競標塵埃落定的一年。
當然還有中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第一種國產三代戰鬥機殲十,也是在今年三月首飛成功!
沈歡也是從相關文獻中可以推斷出,提出研製高機動隱身重型戰鬥機的時間是九一年左右,接著國內的幾家設計所開始提出氣動方案,各自拿出最後優化過的氣動布局,而在這其中,章洪總師所在的設計所也參與了,只是沈歡不知道他有沒有參與,不過這些應該都是保密的,沈歡也不會去問。
沈歡雖然是一個造船工程師,不過因為身在軍工單位,他對軍用航空工業也是很感興趣,並且有過研究的。
借鑒了蘇三三艦載機的殲十五艦載機,當然也只是一種過渡型的艦載戰鬥機,有了殲二零這樣的隱身戰鬥機,那勢必要搞出一款中國的隱身艦載機來。畢竟在未來的海上作戰當中,中國的航母艦載機編隊面臨的是國外的F35戰鬥機,那可是米國搞出來的先進隱身戰鬥機。
殲十五雖然厲害,可畢竟落後了一代,機動性雖然很強,可是在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方面,是無法與五代機抗衡的,在面對F35戰鬥機的時候,它的作戰交換比能達到十比一就不錯了,也就是十架殲十五對一架F35。
所以沈歡這一次就讓章洪來做這個事情了,如果能夠讓中國提前幾年把蘇三三原型機搞到,那麽將來研製艦載機的進度也會加快很多,這樣的話殲十五就可以盡量少造幾架,畢竟它只是過渡機型,將來的主力還是新一代的隱身重型艦載戰鬥機。
當然在隱身戰鬥機的方案裡面,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就是北所和西南所了。北所的方案是網上流傳的一種新九三型布局方案,以及一種加上了前翼的三面翼布局方案,就跟蘇二七和蘇三三的關系是一樣的,因為北所就是在吃透蘇二七的氣動基礎上搞出來的方案。
南所就是搞的雙發雙垂尾機腹進氣鴨式布局的方案。這也是南所一直致力研究的鴨式布局的終極版本了,通過殲十戰鬥機的研製,南所真正的掌握了這種先進氣動布局,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南所的方案獲得了認可。
北所的新九三方案由於作戰能力不強,以及資料泄密,應該是最早就被淘汰了。當然三面翼布局也由於隱身問題,以及超音速機動能力不足而被淘汰了。
而蘇二七系列戰鬥機包括蘇三三艦載機,都有著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隱身問題,這個系列的戰鬥機雖然機動性超強,但是雷達反射面積卻也是最大的。據稱蘇二七戰鬥機的雷達反射面積達到了十二平方米,同樣級別的F15戰鬥機卻只有三平米左右。而殲二零為零點零五平方米左右,米國的F35與殲二零相當,而F22可以達到零點零一平方米左右。
蘇三三艦載機由於加了前翼,同時為了提高方向安定性,垂直安定面高度比蘇二七略有增加,所以它的雷達反射面積更大。
所有這些就注定了借鑒了蘇三三的殲十五艦載戰鬥機,只能是一個過渡機型。
這架原型機能不能順帶著弄回去,就要看章洪,看代表團領導的了,反正沈歡是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這第一天的參觀訪問,還是讓沈歡大開了眼界,現在他才知道了為什麽毛熊能夠跟米國一較高下,因為人家的實力太雄厚了!
光是留在武克蘭這麽一個並不大的加盟國的軍事工業,在很多領域就比中國要強很多。
當然最強的還是發動機方面了,無論是天上飛的,海裡遊的,還是陸地上跑的,在武克蘭都可以找到很強的產品,而這些中國現在根本造不出來,所以到武克蘭來撿寶,也成了中國最樂意乾的一件事情了。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中國從二毛這裡引進GT25000燃氣輪機,徹底解決了中國主力驅護艦的心臟病問題。另外還引進了主戰坦克用的柴油發動機,這才有了新一代的國產主戰坦克。
航空領域則是從二毛這裡引進了K8教練機用的無加力渦扇發動機,以及獵鷹教練機用的渦扇發動機。當然戰鬥機用的渦扇發動機,則是從大毛那裡引進的了。
不過中國從二毛這裡除了引進裝備和技術外,還引進了不少的人才,正是那些失些的二毛軍工企業的技術人才,到中國之後也大大加快了中國軍工的技術進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