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普江上的船
跟著人流,通過檢票口,沈歡踏上了那久違了的車客渡船!前世的時候,在那座連接了啟東、蟲鳴、常興以及中海城的那座大橋和江底隧道建成通車以後,這種車客渡船便慢慢變得少了很多。
不過這種船雖然看起來比較難看,卻是現在常興島上的人們,離開常興島重要的交通工具!盡管後來通了大橋和隧道,但選擇坐船的人還是不少,坐船還是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情懷,也許是一種比較休閑的旅行方式吧。
沈歡上了船,坐在了上層的旅客艙靠窗的一個座位。
那種久違了的感覺又回來了,坐得這麽高,可以看到普江之上,來來往往的船舶。
有萬噸巨輪,也有幾百噸的小船,沈歡還看到了兩艘軍艦從碼頭駛離,大概是準備出海訓練了。
只不過停泊在淞滬碼頭的軍艦,都是一些比較老舊的型號,噸位也不大。主要有江湖級和江衛級護衛艦,以及一些掃雷艇之類的輔助艦艇。
軍艦基本上是國產的,不過沈歡乘坐的這艘車客渡輪,卻並非國產。這是一款腳盆國建造的渡輪,下層可載5噸標準車30輛,上層可載旅客150人。這條船在1990年由中海客輪公司購置,名為海信一號車客渡輪,在當年十月投入淞滬至常興的車客渡航線,算起來也有七年的時間了。
沈歡默默地看著普江之上,過往的船隻,心緒飛到了一江之隔的江南常興造船廠廠。到了那裡之後,自己應該怎麽做呢?這是沈歡現在想得很多的一件事情,既然自己重生了,前世也是在江南常興造船廠工作了那麽多年,那裡的一切對自己來說都是很熟悉的了,但是要改變江南洪常興造船的格局,那可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自己雖然掌握了很多未來的技術,可是離開了體系也很難一下子讓江南常興變成世界上技術一流的造船企業,只能是慢慢來了。
想到了江南常興造船廠,沈歡腦海裡面便是浮現起一張俏麗的面龐來,不知道林妙語到了江南常興造船廠,會在哪個部門哪個車間呢?林妙語的背景似乎很強大,似乎值得深入交流一下,通過她來加快江南常興造船廠的技術進步,應該是很靠譜的一件事情。
車客渡輪的速度不快,需要將近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常興島唯一的客船碼頭。此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讓這普江似乎都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那些大大小小的輪船,船舷也被這些金輝映成了金黃色,就好像是一條條金船一樣,汽笛聲此起彼伏,好一幅繁忙而又輝煌的景象。
中海能夠成為沿海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其實也與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分不開,它位於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海與腳盆國九州島相望,南瀕航城灣。
中海港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發展到現在,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曾經多次位於世界第一。
正因為如此,中海才能成為國際性的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當然這些也離不開造船工業的發展。
沈歡暗自感慨,在古代中國就有發達的海上貿易,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也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比如在唐代時就有了設置水密倉的大型海船,西方國家卻是到了十八世紀才有。宋元明時期的造船業也非常的發達,這才有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
只可惜到了近代,由於閉關鎖國,造船工業也落後於西方了。江南常興造船廠便是在一百三十二年前就誕生了,不過在中海最早的還是外國人創辦的修船廠和造船廠。甚至在那個時期,外商在中海開辦的企業中,大半都是造船廠,這也促進了中海造船工業的發展。
當然後來有了江南常興造船廠,這個在洋務運動中成長起來的造船廠,在民國初的前幾年,造船二百多艘,載重量達到六萬多噸,成為中海最大的造船廠,改變了外國船廠長期控制和壟斷中海船舶工業的局面。
江南常興造船廠之後,在中海也慢慢出現了一批民族資本創辦的船廠,有的還一直發展到現在,形成了普江兩岸造船廠林立的風景線。當然不僅僅是造船廠多,事實上一個造船工業完整的體系都已經形成了。從船舶設計、造船到修船,以及各種船用儀器設備的設計生產,這些形成了個完整的造船產業集群。
沈歡腦海裡面,又浮起起林妙語的臉龐來,他記得前世的時候,林妙語便是進入了設在中海的中船工業集團設計所,只不過沒過兩年就調走了,再無任何音信。
而現在沈歡重生了,他這隻小小的蝴蝶會否引起江南常興造船廠甚至是整個造船工業的欣然大波呢?沈歡自己也不知道。
車客渡輪慢慢駛出普江,進入長江出海口,此時江面上的船舶,個頭便是大了許多,隨時可見那些十萬噸級的巨輪,甚至還有二十萬噸級的油輪出現。跟那些巨輪一比,這艘車客渡輪就像是群山面前的一個小土丘。
只不過那些巨輪,都是國外的船廠建造,中海的船廠要到七年後才能建造十幾萬噸的貨船。現在是九七年,江南常興造船廠能夠建造的最大噸位船隻,也就是六萬噸級了。
一個小時的航程,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當車客渡輪慢慢的靠向碼頭,沈歡的心又變得激動起來,很快就能回到自己的家了!雖然那只是一個五十平米的小房子,一家人都擠在這麽大點的地方,可是沈歡心裡面,還是覺得那個小小的蝸居,是全世界最溫暖的地方。
船艙裡面的廣播響起:“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本班輪渡已經抵達目的地常興島碼頭,請旅客們依次排隊下船,不要擁擠,請注意人車分流,避免意外發生!”
隨著人流,沈歡的腳終於又踏上了這片久違了的土地!常興島並不大,長倒是有三十多公裡,不過寬就只有兩三公裡,整個島上也就兩三萬人,除了幾個港口機器廠職工大約五千人,還有一萬多人都是島上的農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