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萬瑩的所見所聞(1)
黃穎彤大義凜然的跟陳景旭說:“總裁,靜雯學姐在校的時候,她就是個學霸,還是學生會副會長,很有本事的,現在集團的立場,我希望她任職。”
“你開心就好。”
“開心你個頭。”
面對陳景旭似笑非笑的表情,黃穎彤想毒打陳景旭一頓,真的是看熱鬧不然事兒尷尬。
“哈哈,她就交給你。”
“。。。。”
交友不慎。
估計黃穎彤就是這種感覺,讓一個情敵在她手底下做事,這算哪門子的事。
陳景旭可不管他們,反正黃穎彤不要或者留下,都是她自己決定,就算對方是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陳景旭也不稀罕,他這個人比較護短。
把對方安排到黃穎彤地下,也有種給黃穎彤出氣的情緒,雖然陳景旭不說話,但潛意識裡就是這樣想的。
相處久了,他很喜歡黃穎彤,特別是他的性格,跟陳景旭一拍即合,當然,這個喜歡是朋友間的習慣,不參雜情愛。
“媳婦兒,下班了。”
陳景旭給劉麗芬發了個信息,就在車上等劉麗芬。
陳景旭成年了,準備跟劉麗芬去考駕照,以備不時之需。
倚靠車裡,突然覺得時間過的很快,不知不覺已經過去十年了,陳景旭從1999年的那個夏天回來,一眨眼就到了2008,歲月不饒人。
不知不覺就哼唱一首歌曲。
誰讓,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
晴時有風陰有時雨,爭不過朝夕又念著往昔
偷走了青絲卻留住一個你,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
好的壞的都是風景,別怪我貪心只是不願醒
因為你隻為你願和我一起,看雲淡風輕
“老婆大人。”
“嗯呢。”
回到家,陳景旭好幾年沒有玩遊戲了,跟曾經瘋狂泡吧的已經相比,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什麽改變了他。
“老婆大人,聽說咱爸當村長了?”陳景旭腦袋枕著自己雙手,舒服的靠沙發上看電視。
“是啊,我爸都沒有讀過書,還跑去競爭村長。”劉麗芬腦袋瓜子也是嗡嗡嗡,關鍵還讓村民選上了:“應該是你用我爸名義在村裡鋪路開設雞場,讓劉家村村民們賺了不少。”
“哈哈,做村長好啊,我準備也做村長。”
“呃呃呃,要回官湖競選村長嗎?”劉麗芬很好奇,以自己男人如今的身份,競選一村之長,肯定是沒問題。
陳景旭可是給村裡投資了5個億,開發成了旅遊區,湛市,遂縣誰人不知那官湖村。
“NoNoNo,我準備到其他國家當村長去。”
劉麗芬不是很理解:“你要出國啊?”
“閑來無事,咱們可以出國玩玩,體驗一下異國風情。”陳景旭有計劃,準備跑非洲或者到巴鐵巴基斯坦那邊圈地打造一個中華村。
未來很多國人都喜歡玩這種直播,陳景旭也想提前體驗一下,享受一下異國他鄉。
“我陪你。”
“哈哈哈,以後別人喊你村長夫人。”
為了安全起見,陳景旭第一站選擇巴基斯坦。
今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巴鐵把國內全部的物資裝上運輸機援助華國,運輸機裝不下就把座椅全部拆掉,我們知道巴鐵國內經濟並不富裕,但願意為我們這麽做,確實非常令人感動。
為此。
陳景旭第二天找了一個熟悉巴基斯坦的導遊,她叫萬瑩。
“小陳總好。”
萬瑩有些激動,畢竟第一次見到千億總裁。
“你好,聽說萬瑩小姐走巴基斯坦這條線(導遊)?”
“是的,小陳總,那邊我很熟。”
“那給我說說一下那邊的情況,如果到那邊打造一個中華村應該選擇哪裡。”
未來。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讓很多的人都有了表達自己思想,展示自己才能,分享自己生活的平台,這樣的平台也催生了一些新型的職業,旅行自媒體,讓很多人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全世界,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所發生的故事,了解到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每件事情的發展都具有其兩面性,有如實的記錄,也有很多演繹的成分。
所以陳景旭想了解一個真實的巴鐵。
很多博主來到巴基斯坦也都體驗到了巴鐵的熱情和友好,甚至也會有人請喝一杯免費的茶,一瓶免費的水,這本是正常的事情,就像如果我們在國內遇到一些陌生人或者遇到老外一起相聚,大家聊的好,給你買瓶水喝,這本無可厚非。
但偶爾的一次免費絕不能代表所有東西都免費!
而很多時候大家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判一件事情,甚至因為獲得了一瓶免費的水或者一份免費的食物就肆意誇大說華國人在巴基斯坦吃東西不要錢,喝東西不要錢!以致於一些思考問題不用大腦的人信以為真。
巴基斯坦是不是有特殊待遇呀?
是不是有特殊的關照呀?
是不是出門上街都有警察保護呀?
是不是有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呀等等諸如此類。
陳景旭很好奇的問萬瑩。其實,結果真的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的。
“有嗎?沒有吧?”萬瑩沒有遇到過。
萬瑩跟陳景旭說:“我也不是一個喜歡佔別人便宜的人,即便有巴基斯坦人免費給了我一瓶水,我也會想辦法買個冰激凌回敬,因為禮尚往來本是我們華國人的優良傳統,每次乘坐出租、吃飯、理發、甚至遇到幫我打掃房間衛生的,在做完衛生後我都會給一些小費,因為我覺得或許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麽,但對於他們一兩百盧比可能是一家人一天的飯錢,給他們能讓他們當時開心,讓他們感受到有人在尊重他們的勞動與工作,在他們貧窮變相地幫助到他們,又不會讓他們覺得是施舍從而沒有面子。
但有一次我搭車,談好了價格是250盧比,我本來計劃好了準備給一百盧比的小費的,可是到目的地後司機就變卦了,張口就說400盧比,就因為我是華國人,其實那段距離我經常坐的,若是本地人最多200盧比,但因為我是華國人就多收了我50盧比,我也很清楚我只是不想計較而已,因為我知道特殊時期他們養家糊口不容易,但沒想到他們反而得寸進尺,我下車就給了250盧比轉頭就離開了,原本想給的小費也不給了!還有一件事,在首都有很多乞討的小孩兒,記得有天傍晚我跟團員出去晚餐,一個小女孩趴在我們車窗邊要錢,我看她可憐就去買了一瓶飲料給她,她拿了飲料又給我哭窮她的鞋子爛了,我拿了100盧比給她,可她還是不滿意,硬是指著她的鞋子說她要買新鞋,當地朋友看狀不對就過來拉我坐回到車上,告訴我她們是職業的,每天要東西,那小女孩惡狠狠地瞪著我的朋友說,你是巴基斯坦人,為什麽要幫助一個中國人說話?我問華國人要,又沒有問你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