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球美食之旅》第328章 最後的藝術!
  第328章 最後的藝術!

  1900年代-雷諾阿晚年仍勤勉的在繪畫上精進,他畫了很多裸體的女性,將柔軟的視覺觸感表現的栩栩如生。

  1910年代-雷諾阿有生之年終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懸掛在羅浮宮中,
  1919年逝世。

  雷諾阿《紅磨坊的舞會》,畫家生前貧病而死,但這幅畫1990年賣出7810萬美元高價。實在是很諷刺。

  張楓仔細的考究起這副畫來,從技巧上來看,透過樹葉的陽光斑駁的灑下來,光與色斑的處理手法,充分表現了印象派對現實生活中的光與色的變化的高度敏感。

  畫集中體現了他所處的那個最具有印象主義精神的時刻。裡面的人卻穿著當代的服裝。男人們都戴著高帽或草帽,女人們均穿著用箍擴撐著的裙子和腰墊。在這幅畫中,一個室外的波希米亞舞會的平凡景象,變成了美麗的女人們和殷勤的男人們的充滿光感和色彩的夢。一束束光線,忽隱忽現地在人物的色彩形體上搖拽著——有藍的、玫瑰紅的和黃的,細部交融在浪漫的煙霧之中,使得所有這些愉快人們的美感柔和起來,並提高了這種美的價值。

  畫中舞蹈著的是當時的蒙馬特女王——拉.姑柳與男舞伴華蘭丹。她是一個充滿野性、缺乏教養的舞女。人們圍著舞池,注視著這激烈的表演,誰也不在乎自己是誰,在這個地方就是盡情地享樂。

  “藝術不就如此嗎?”張楓看完後,忍不住歎道,要什麽教條,拍照留念後,張楓繼續往前走,來到了貝爾特·摩裡索特所作的畫前。

  貝爾特·摩裡索特(Berthe Morisot),1841年元月生於布爾日(Bourges),1895年三月死於巴黎,法國畫家。摩裡索特是第一位加入印象畫派的女畫家,曾受教於柯羅(Corot),好友兼大伯的馬奈(Manet)對她的畫風有絕對的影響。摩裡索特嫁給馬奈的弟弟歐仁·馬奈。不同於其他的印象派畫家,摩裡索特特別注重於色彩的光學體驗,和美國的卡薩特(Cassatt)同被認為19世紀後半葉最主要的女畫家。

  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以女性特有的感性來描繪母親和孩子以及畫家的女兒,在摩裡索特的作品裡體現出女性特有的的細膩和穩健。摩裡索特除了多次擔任同時代大畫家愛德華·馬奈的模特以外,有人指出她和此人有師徒關系以上的(戀愛的)感情。

  貝爾特·摩裡索特小時候和她的妹妹埃德梅一起在約瑟夫伯努瓦·吉夏爾那裡學習油畫,她們受到了那裡的畫家作品的影響。後來,卡米耶·柯羅來到巴黎學習巴比松畫派,開始在戶外創作作品。貝爾特·摩裡索特也轉而向柯羅學習。

  一八六四年畫家卡米耶·柯羅首次入選沙龍後,在盧浮宮美術館經由沙龍畫家亨利·方丹·拉圖爾的介紹與愛德華·馬奈遇見。除了馬奈受到極大的影響之外,莫奈、雷諾阿、畢沙羅、巴齊耶等巴蒂尼奧勒派(後印象派)的畫家們和埃米爾·左拉等的美術批評家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一八七四年,貝爾特·摩裡索特和愛德華·馬奈的弟弟歐仁·馬奈結婚,四年後的一八七八年她們的女兒朱莉·馬奈誕生。結婚後的貝爾特·摩裡索特參加了第四次印象派展覽。

  後來,摩裡索特一八九五年死於巴黎。

  她喜歡描繪室內景物,似乎想在熟悉、親密的家庭環境中表現富有詩意的畫面。這幅《搖籃》是女畫家第一次參加印象派展覽的作品之一。在畫中描繪一位年輕的母親注視著自己入睡的孩子情景,母親和在紗帳內熟睡的嬰兒構成了極為深情與和諧優雅的畫面,毫無矯揉造作之態,這是出於一位溫情女性之心理情感,這使畫面十分純潔,難怪雷諾阿稱譽她為“純潔的天才”,把她看著是優秀的室內情景畫家。這幅畫以筆觸流暢、色調清新留在人們記憶中。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是印象派重要畫家。埃德加·德加出身於金融資本家的家庭,德加的祖父是個畫家,因此德加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中。

  中學畢業後,埃德加·德加報考了美術學校,他在意大利學習意大利的藝術,特別是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與此同時,德加又在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S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一位得意門生路易·拉莫特(Louis-Lamott)的畫室裡學畫。那時的德加臨摹了15-16世紀的許多繪畫和素描;當他回到巴黎時,他已經是一個學到一手安格爾畫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

  素描張楓只能用相機記錄下來,但是無法看出太多的東西來,但他可以肯定,這種素描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素描,是一種在學院裡學習的素描(學院派),因此,愛德華·馬奈(Edouard——Manet,1832-1883)、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保羅·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在不久後都起來反對這種素描,但德加對它的態度則不同,他非常崇拜古典主義的素描。

  德加對素描有天生的愛好,他喜歡纖細、連貫而清晰的線條,認為這種線條是高雅風格的保證和達到他所傾慕的那種美的唯一方法。線條成了他的欲望。在線的運用上,德加達到了所有安格爾的弟子及其追隨者沒有一個能夠企及的、妙筆生花的地步。

  但很快,德加銳敏的理智使他覺察到一股新的藝術氣流,那就是“現實主義”。

  但這種理論主張放棄古希臘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樸實、真摯地表現所見的事物。為了接近美的理想而又不脫離現實,德加創作手法就是運用乾淨的線條和運用明暗的技巧。如果要描繪現實,就必須使手法服從形象的個性化,這就是畫肖像畫。德加青年時期的肖像畫準確地表現了他對素描的信仰、優異的技巧、細膩的感覺的過分的循規蹈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