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天縱英才麒麟兒》第186章 王平出漢中
  第186章 王平出漢中

  漢中都督王平,作為一名長期跟隨諸葛亮北伐的將領,一直活躍在北伐的戰場之上。

  街亭之戰時,王平作為馬謖的副將一同守街亭,馬謖舍水上山,舉動失宜,王平連連規勸馬謖,馬謖不聽,被魏將張郃斷了水源,隨後馬謖軍慘遭大敗,士卒離散。

  唯有王平所領的千余人士兵鳴鼓自持,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於是王平將諸營軍士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

  建興九年,諸葛亮圍祁山,派遣王平駐守南圍。司馬懿率領大軍攻諸葛亮,遣張郃進攻王平,王平堅守不動,張郃不能勝。

  數次能夠在關鍵時刻取得戰果,王平在漢軍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原本漢中都督的位置一直是屬於魏延的,可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和魏延鬧得不可開交,若不是薑維從中調解,魏延早已人頭落地,故而劉禪也不再用魏延鎮守漢中。

  這便給了王平一個機會,一個成為蜀漢李國以來最重要的重鎮,漢中都督的機會。

  如今,蜀漢天子劉禪下了聖旨,全面北伐,這是繼諸葛亮六出祁山後的第七次舉國北伐,王平早早地接到了薑維的軍令,令他率漢中兵馬作為佯攻部隊,作出進逼長安的態勢,從而牽製住長安的駐軍,為雍州戰場創造有利條件。

  出漢中北伐中原,中間橫亙著延綿不斷的秦嶺山脈,山脈之中有數條天然形成的山谷,從而形成了多條通道,其中最著名的,從西往東主要有四條通道。

  第一條是陳倉道,這也是諸葛亮最喜歡走的通道,因為連接著雍州西部的大片土地,一直通往天水、隴西,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曾率軍經陳倉道圍攻陳倉,因魏軍堅守,圍攻二十余日未能破城。後諸葛亮用計引誘魏軍出擊,設伏兵斬殺魏將王雙。

  第二條是斜谷道,其南口名褒谷,北口名斜谷,因此而得名。斜谷道河谷深險,懸崖壁立,通行極為不易,歷代多修棧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自統大軍走祁山道,而命趙雲率偏師出斜谷作為疑兵。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便是率大軍出斜谷,與司馬懿在五丈原相持。

  第三條是駱谷道,其南口名儻谷,北口名駱谷,因此而得名。其道路最為盤旋曲折,行軍不易,諸葛亮北伐從未曾走過。

  第四條是子午道,又稱為子午谷,即為第一次北伐前魏延建議的進軍路線,從距離上來說是最短,但通行條件不易,比駱谷道還要難走,故而諸葛亮北伐也未曾考慮。

  現在擺在王平面前的似乎有四條通道可以選擇,可其實王平心裡很清楚,要實現佯攻長安的目標,同時又能保障後勤供應不出大問題,那麽他其實只有一條道可以選,那便是斜谷道。

  因為斜谷道能夠直逼關中平原,出斜谷道後,距離扶風鹹陽、很近,逼近鹹陽,長安必然震動,如此方可實現佯攻的戰略目標。

  當年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思想並不是直接越過秦嶺進攻關中,五次北伐除一次出陳倉道,一次出斜谷道外,其余三次的用兵方向都在祁山。

  例如初期戰果最大的首次北伐,他就明確否決了魏延的“子午谷”方略,而是制定了統大軍走祁山道先奪取隴西,然後自西向東,居高臨下奪取關中的方略。

  並且可以同時從漢中向北沿斜谷道、陳倉道進軍,形成西、南兩個方向夾擊關中的有利態勢。

  第一、三、四次北伐都是出祁山,除第一次的街亭之敗,其余兩次都是大勝魏軍。諸葛亮的戰略很明確,就是先想辦法立足隴西,然後對關中地區進行步步蠶食,逐步消耗魏國的軍力。

  而像魏延那種直接攻關中的方略是很難成功的,行軍艱難,城池堅固且不說。就算僥幸攻下城池,若魏軍大軍來支援,又能堅守多久?
  因為魏軍從東面來支援很容易,而漢軍從漢中支援關中則不易。很明顯,諸葛亮的方略在當時的實際情況下是更有可能實現的。

  故而薑維攻伐雍涼,從整體戰略而言,依舊走的是諸葛亮定下的“自西向東,居高臨下”的戰略。王平對於這一戰略在內心深處是極為認同的。

  此次薑維要求王平佯攻長安,務必要把架勢做足,作出一副一舉奪取長安的態勢,逼得長安守軍不敢出擊。

  王平的麾下如今共有八萬大軍,其中還得留出至少兩萬,來防禦上庸的魏軍,盡管隨著吳國北伐的節節勝利,魏國的上庸太守申耽應該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救援荊州戰場危局之上,一時半會當時無力攻擊漢中,但王平總歸不敢冒此奇險。

  王平的麾下,原本有許多的將領,然而如今老將吳懿、廖化都已經去了雍州戰場,如今還在漢中的將領中,王平較為器重的有如下幾人:中典軍、成陽亭侯胡濟、前領軍張翼,左將軍句扶,護軍蔣斌。

  除了上述武將外,還有一位能吏:尚書仆射董闕。當年故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董厥先後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在董厥擔任丞相府令史時,諸葛亮曾讚美董厥說:“董令史是有才能的人。我每次和他談論,都能思考周密、恰當。”

  董闕在漢中的地位,與楊儀在雍涼的地位如出一轍,也是文官中穩穩的第一人,漢中在董闕的經營下,一直都十分的穩健,王平和董闕兩人配合默契,使得漢中經過兩年多的恢復後,變得兵精糧足。

  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慮,王平最終下定決心,此次出征,他將親率張翼、句扶、蔣斌等將領出征,留下胡濟和董闕鎮守漢中。

  出兵的人數定在六萬人,對外號稱十萬大軍,由王平率領,經斜谷道翻越秦嶺北上,直逼關中平原。

  因為漢中缺馬,故而漢中兵馬幾乎是清一色的步兵,大軍出擊以後,行進得比較緩慢,斜谷道已經算道路情況比較好的了,但是道路也並不寬敞,故而大軍出征後,一共走了五日,才抵達諸葛亮第六次北伐的最終地點:五丈原。

  故地重遊,王平一時間各種心情湧上心頭,兩年過去了,漢軍終於又一次到底了渭水之畔,俯瞰著遼闊而平坦的關中平原,王平不禁眼角滑落出了瑩瑩的淚花,他仰天看著天上的雲朵,心中暗自歎道:

  “丞相,我大漢的威武之師,又一次來到了渭水之畔,您畢生的北伐宏願,我等必將繼承下去,此次北伐,形勢一片大好,您的弟子薑伯約已經穩穩佔據了隴西,而我也將率領大軍直逼長安,若一切順利,我大漢今年將收復長安,屆時,末將定然親自祭奠,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