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天縱英才麒麟兒》第144章 西域長史府
  第144章 西域長史府

  在西行之前,薑維囑咐各部各將,麾下兵馬出現缺額的,應抓緊補充兵丁。此外在自己返回蘭州之前,應盡量減少與魏國發生大規模的衝突。

  當下最重要的三件事便是練兵、開礦和種田。

  練兵自然是由各部將領負責安排,一方面抓緊補充缺額的兵員,另一方面也加強部隊的訓練。薑維按照諸葛亮的練兵之法,將諸葛亮的著作《兵法二十四篇》命人謄抄了很多本,下發給涼州刺史府的所有將領,讓他們加強兵法的學習。

  開礦則主要由楊儀負責,主要在於開發蘭州西北部的煤礦和寶盆山銅礦,此外還要積極探勘酒泉郡的鐵礦。只要這三處礦場可以迅速開起來,則涼州刺史府的財源和裝備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種田則是各個太守都要負責的事情,無論是麾下的武威太守馬岱、隴西太守傅僉還是銀川太守徐邈,都必須得把種田作為頭等大事,畢竟戰爭的根基在於糧草,涼州刺史府的糧倉必須要做到可以自給自足,才有機會穩穩守住雍涼大漢諸郡,進而和曹魏一爭高下。

  事情安排妥當後,薑維令諸葛瞻暫代蘭州太守,自己則帶著兩位夫人和小徒弟劉淵,並令梁緒領著兩千麒麟軍隨自己北上。

  他此行的目的地是西域長史府。

  西域長史府,是魏國在西域的前哨陣地。

  西域長史府的規模,可能是介於郡、縣之間,同時又具有軍屯的特點。西域長史府下的屬官有:長史、主簿、功曹史、兵曹史;還有錄事掾、倉曹掾、功曹掾、監量掾、監倉掾;鎧曹、水曹、帳下將、伍百、馬下、領下、消工等,設置十分完備。

  西域長史在行政上隸屬於涼州刺史節度。也就屬於薑維的治下。故而薑維才決心去巡視一番西域長史府。

  在西域長史治所內,有完整的行政機構,其衙署在樓蘭城內佔據中心的位置,規模較大。西域長史對樓蘭城和樓蘭地區的居民實行戶籍控制,設司法刑獄,建立郵行網,社會生活有明顯的漢族色彩。

  西域長史府下設有軍隊,除屯田外,還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總之,西域長史行政機構的組織形式和職能非常完備,對這一地區實行著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曹魏在樓蘭屯田的規模很大,士卒們開墾荒地,修渠築壩,種植各類作物,使樓蘭地區的農業生產有了相當的發展。正是得益於樓蘭地區綠洲的開發,才使得曹魏在西域的統治有了一處穩定的糧食生產地。

  薑維穿越前去過一次樓蘭,那裡早已淪為了一片黃沙,除了那首《樓蘭姑娘》沁人心脾外,樓蘭遺址一片荒涼,四處毫無生機。聽導遊說這裡曾經是整片整片的綠洲,三國時期是魏國西域長史府的治所,十分的繁榮,每每想到這裡,薑維都忍不住扼腕歎息。

  路過武威時,薑維巡視了武威城,這裡作為曹魏涼州治所,城池堅固,錢糧足備,果然有涼州第一大城的氣象。

  薑維在武威盤桓了數日後,便命令武威太守馬岱,出一萬涼州鐵騎,暫交關銀屏和花鬘各領五千,跟隨隊伍一起北上。隨後率領大軍繼續朝著樓蘭進發。

  馬岱還親自護送薑維一路跨越河西走廊,一直送到敦煌郡的玉門關,馬岱才返回武威。

  出玉門關時,歸降過來的原曹魏敦煌郡太守皇甫隆已經在玉門關等候多時了。

  下一站便由皇甫隆領著薑維繼續往西。

  曹魏在西域共有兵馬一萬,其中約有五千人屯在敦煌,另有五千人屯在樓蘭,皇甫隆便率領著敦煌的五千騎兵陪同薑維繼續深入西域。

  皇甫隆在敦煌的治理還是頗有成效的,薑維便請皇甫隆與自己並馬而行,皇甫隆一邊走一邊不斷地向薑維匯報著西域的事宜。

  自從出任敦煌太守以來,皇甫隆重點從兩個方面加強了西域的治理。

  一方面,皇甫隆著力提高河西和西域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讓當地農民學會將高低不平的耕地整成小塊的平地,用過水漫灌的衍灌法進行節水灌溉。在生產工具上,皇甫隆教農民製作中原農民常用的耬犁,並改撒播為耬播,以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糧食產量。

  另一方面,皇甫隆根據西域“漢胡雜居”的特點,在胡人中普及漢人的風俗,比如讓少數民族的婦人學會新式製裙法,從而節省布料。這樣就用實際行動促進這些胡人的漢化,更加有利於民族交流與融合。

  聽著皇甫隆的匯報,薑維覺得皇甫隆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官員,能夠將西域這片漢胡雜居的地域治理得井井有條,實在是難得,便有心好好栽培一下這名官員。

  這時候劉淵一直跟在薑維身後,聽見薑維和皇甫隆一路上聊得津津有味。便湊上來問道:
  “皇甫大人,您認為如何才能讓西域諸國歸心呢?”

  皇甫隆看著這個八歲的小孩,覺得這個孩子小小年紀便能問出這麽深層的問題,有些驚訝,於是看向薑維。

  薑維笑著解釋道:“還未給皇甫大人介紹,這個是我的徒弟,名叫劉淵,他爹是匈奴左賢王劉豹,身上也帶著一半漢人血統。”

  皇甫隆於是拱手道:“原來是刺史大人的高徒啊,不錯不錯,如此年紀便有這般見識,實在是難得!”

  劉淵趕緊對皇甫隆拱手道:“還望皇甫大人不吝賜教。”

  皇甫隆便說道:“這個問題十分複雜,不過在本官看來,卻有十分簡單,若要人西域諸國歸心,歸根到底無非兩條。”

  “哦?是哪兩條呢?”劉淵睜大了一雙眼睛,滿懷期待地看著皇甫隆。

  薑維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也想聽一聽皇甫隆的意見。

  皇甫隆便說道:

  “其一便是國力昌盛,威震西域。便如漢武帝士氣,國力昌盛,縱橫天下,西域諸國倘有不服,可遣十萬天兵討伐,大軍一至,小國頃刻間灰灰湮滅,任憑哪個不長眼的小國敢反叛,怕是也沒有這個膽氣。這邊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底氣!”

  “其二便是保持先進,治理有方。西域諸國為何仰慕我中原王朝,無非乃是我中原王朝有更加先進的文明,更加先進的技術,西域諸國想要學習中原,便會一心向漢。而負責治理西域的官員,也要善待各族,做到政通人和,如何方可長治久安。”

  聽完皇甫隆的一席話,劉淵頓時覺得說得很好,不禁對皇甫隆豎起了大拇指。

  “皇甫大人說得極好,學生受教了!”

  皇甫隆笑著點了點頭。

  又過了幾日,一行人不停地邁進,終於見到了一大片無邊無際的綠洲,皇甫隆激動地說道:

  “刺史大人,前方便是樓蘭國,也就是我大漢西域長史府的所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