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45章 決定談判
  第45章 決定談判
  吳三桂已經斷然拒絕了談判,雙方只能兵戎相見了。

  不解決這個大明最後的勢力,自己的江山絕對做不穩。

  在多方面的壓力下,和京營談判,是現在幾乎唯一性的選擇。

  但這個話題,在這個時候,是沒有人願意第1個提出來的。

  因為這關乎到一個立場的問題。

  尤其是對方手中掌握著前明的太子,更難以處理。

  這樣的決斷,必須由李自成自己親自說出口,否則未來,是誰先提出來的這個問題,都將背負起嚴重的後果。

  背著手,在大殿裡踱步,李自成也是猶豫不決。

  自己先前和崇禎想要談判,不過是要崇禎封自己為西北王,做到列土封侯。

  不過在那個時候,是因為他依舊認為,大明的朝廷,不但名正言順,正統深入人心。

  最主要的,他認為,崇禎的手裡,還掌握著江南半壁江山的軍隊,還掌握著天下最精銳的關寧鐵騎。

  自己知道自己不過是一群流寇,沒有任何根基,更是一群烏合之眾。

  他當時的希望是,只要崇禎皇帝承認自己西北王的正統地位,名正言順的割讓出西北四省,就足可以讓自己掌握了一塊堅實的,名正言順的地盤。

  他不是不知道流寇的缺點。

  黃巢就是他實實在在的榜樣。

  頭急需一塊堅實的地盤,改變流寇的本質。

  所以李自成,才在兵臨城下,眼看著大明江山唾手可得的時候,提出了這一個接近於委屈的條件,和崇禎談判。

  但是現在,自己雖然奪得了北京城,但天下的明軍和官吏,在沒有自己強大軍隊的壓迫下,依舊紛紛再反,這讓他無比頭疼。

  從來沒有檢討過自己的軍隊,對那些已經投降自己的官吏,進行殘酷的反攻倒算,造成的惡果,
  而是他認為,民心依舊向著大明,不是自己這個流寇出身的人可以取代的。

  河南山西,已經有大批原先投降自己的明朝官吏和將士,反水了。

  而吳三桂,也再次退回了山海關,亮明了立場。

  李自成聰明的知道,吳三桂是絕對不會裂土封王的。

  因為吳三桂掌握的那個地區,僅僅是錦州到山海關這狹長的一點點地區。

  那裡的出產,是絕對不能夠保證關寧鐵騎生存的。

  之所以關寧鐵騎能夠生存到現在,就是因為大明朝廷即便是在財政崩潰的時候,依舊不斷的在向他輸血。

  從這一點上來看,就注定了吳三桂,要麽必須打進北京,要麽就是投降關外的滿清。

  為了他們自己的生存,他們已經沒有第三個選擇。

  關寧鐵騎的戰鬥力,是現在整個中原地區,絕對不可忽視的存在。

  15萬關寧鐵騎如果突然間攻向自己,自己現在憑借著已經是墮落了的將士,能不能真正抵擋住他呢?

  就從今天袁宗第隊伍的表現看,答案已經非常明顯。

  或許可以有一場勝利,但是長久下去,自己必敗無疑。

  只要自己有一個失敗,那自己剛剛攻下的天下象征,就只能再次拱手於人。

  為了全力以赴對付未來最大的敵人吳三桂,自己必須解決後背的這個毒刺。

  “去和他們談判。”李自成最終親自下了決定。

  “我們不能再消耗我們的老隊伍了,我們也必須拔除北京城內的這個毒瘤,讓我們以後所有的行動,都名正言順。”

  這是最關鍵的政治正確。

  “先派一個人去試探一下。探聽一下對面的口風。”

  看了一眼所有縮著腦袋的大臣:“我們這一次談判的條件,就是他們必須歸順我們,交出太子,讓太子正式昭告天下,禪位給我。”

  然後背起雙手,雄心再次爆發:“為了在談判中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五軍總管。”

  田見秀立刻站了出來:“皇上。”

  “你立刻將京城內20萬大軍,全部壓向敵人的營地。”

  然後冷冷一笑:“不是大家以為戰爭已經結束了嗎?可以享受太平繁華了嗎?就用這種辦法,告訴將士們,敵人就在眼下,戰爭遠沒有結束。”

  對於這樣的決定,其他人依舊沉默不語。

  但李岩卻站起來歡欣鼓舞:“皇上睿智,正該如此。”

  然後想了一下:“但讓前明太子禪位,現在暫時還不可以。”

  李自成就不願的看了他一眼:“為什麽?”

  李岩就坦言道:“因為吳三桂。”

  然後向大家解釋:“個吳三桂,已經沒有談判的機會了,他必然反攻京師。”

  “為什麽?”李自成皺眉詢問。

  “因為我們總哨劉爺,搶了他的最愛小妾,逼死了他的老爹。”

  這樣直言面對第二人劉宗敏的錯誤,也只有李岩這個書呆子敢。

  但其實在所有人的眼裡,女人就如同衣服,誰有能力誰佔有。

  比如說當初的郝搖旗,就在潼關突圍的時,就曾經殺妻滅子。

  這樣慘絕人寰的舉動,這當時竟然被傳成了美談。

  而殺了老父親,更應該不值一提。

  古代的一代帝王劉邦,在自己的老父親被烹做羹湯的時候,劉邦還曾笑嘻嘻的說:“麻煩你在湯好了之後,給我分一杯羹。”

  拋開這些道德理念不說,就在這農民軍中,想當初西北大旱,天災人禍之下,易子而食,那都是家常便飯。殺了奄奄一息的老爹果腹,那簡直是太平常不過的事情。

  李志成的大軍,也承在困難的時候,在老營裡,也養著一幫兩腳羊。

  什麽是兩腳羊?那就是人,就是等待軍隊缺糧的時候,隨時屠殺吃肉的人。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也就麻木了。

  因為麻木,而變得不知道在什麽時候,思想上也就想當然了。

  為了生存,一個老爹的死亡那是很正常的,吳三桂也不會為此小題大做大驚小怪。

  這也就是為什麽,有了這樣嚴重的後果,李自成並沒有責備劉宗敏。

  這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自成依舊派人去和吳三桂談判的原因所在。

  他們依舊存在於他們自己的理念裡。

  如果真的讓他們統治了這個中原,那才是真正的人性扭曲,道德敗壞。

  別人這麽想,但還算理智的李岩,卻敏銳的發現了這裡的重大危機。

  因為做一個文人,一個傳承了幾千年儒家文化的文人,他最明白一個武舉人出身的吳三桂,會像天下大多數人一樣。

  他堅信,吳三桂一定秉承,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

  現在自己的集團,因為劉宗敏的胡作妄為,已經和吳三桂,結成了死仇。

  繼續和吳三桂談判招降的問題,那只是癡人說夢。

  而現在最應該防備的是,吳三桂投降滿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