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240章 洪承疇王學軍都進大別山
  第240章 洪承疇王學軍都進大別山

  阿濟格接受了洪承疇的建議,向北京順治皇帝,向攝政王多爾袞上報大捷。

  攝政王知道整個戰役的全過程,接受了阿濟格和洛洛歡的捷報,並且大肆宣傳。

  一時間大清士氣高昂,佔領區的百姓一片黯然。

  但多爾袞沒有因勝利而賞賜阿濟格和洛洛歡,反倒大加褒獎封賞洪承疇,這讓大家有些迷糊。

  接著,多爾袞下令旨,命令留在確山和王學軍對峙的兩人,帶兵,後撤到儀封駐防。

  這樣的原因是,開封已經被闖軍殘部佔領,如果清軍還在確山,其實就等於腹背受敵了。

  退到儀封,不但解開了這個不利的局面,同時得到河北的供應。更想的是一石二鳥,讓歸順了南明隆武的闖軍殘部,和王學軍的新明,直接面對。

  他希望有著殺父之仇的新明和闖軍能起衝突,自己好漁翁得利。

  李自成被吳三桂等滿漢大將,從北京一路節節敗退,追擊到了西安老巢,結果還是沒有站穩腳跟,燒了西安,一路退進了湖南。

  敗退之中,李自成死難,結果闖軍群龍無首,分成了三股。

  一股是李過為首的,一路敗退進荊州地區,有兵十一萬,老營十五萬。

  一路是白旺保護高夫人的七萬軍隊,二十萬老營,敗退到平江。

  還有一股,是田建秀郝搖旗等為首的,竟然有二十一萬人馬的東路軍,保護著四十萬老營,駐扎長沙。

  這個時期,闖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況。

  為了抗清,也為了能據有一塊地盤喘息。

  三路人馬紛紛和南明隆武朝廷義和,施行聯合抗清。

  但南明卻陽奉陰違,總是記恨李自成逼死崇禎,推翻大明的仇恨,處處逼迫,讓闖軍沒有立足之地。

  就在大家彷徨的時候,高夫人進了軍營,這下徹底的解決了其他兩路闖軍,為誰繼任李自成衣缽問題而產生的分歧與彷徨。

  於是,在高夫人的支持下,李過繼任了李自成的衣缽,但沒有稱帝,而是保持著和南明繼續上的合作。

  在趁機佔領了半個河南之後,總算是站穩了腳跟。

  這時候的闖軍,合計有兵四十萬,老營百姓八十萬。

  在這一年的秋天,秋糧入庫後,將大順軍各部,整編成忠貞營。

  留下有戰鬥經驗的老兵,由郝搖旗,高一功,;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袁宗第;劉體純、張鼐;黨守素、藺養成;進才、牛萬才組成六隊,李過自帶一隊,高夫人自領一隊,再稱老八隊。

  在農業上,施行了新明承包辦法,招募從陝西,山西逃來的百姓屯墾,一時間到也混得風生水起。

  而隆武帝遷都廣西,雖然依舊是傀儡,但鄭芝龍的影響已經鞭長莫及,約束力下降,也混得有聲有色。

  浙動魯監國,憑借地區富庶,人口眾多,再加上河道縱橫不利騎兵隊天然優勢,頑強的生存。

  這就更加分散了大清的兵力。

  現在的大清是四處救火,四處起火。

  弄得坐鎮北京的多爾袞小順治焦頭爛額。

  都打不動了,留下李岩坐鎮陳留,王學軍準備灰溜溜的回陪都揚州。

  然而就在他要走的時候,突然接到錦衣衛匯報,洪承疇帶著東拚西湊出來的一萬綠營,回到大別山,去圍剿剩下的山寨兄弟去了。

  得到這個消息,捏著情報,王學軍愣愣的坐在那裡思想了好久。

  在後世,千裡躍進大別山,那是一個巨大的戰略決策。

  因為只要佔據了大別山,就直接威脅到了南京。

  現在的狀況和那個時候是多麽的相似啊?

  洪承疇進了大別山,剩下的那十幾個山寨,是絕對抵抗不住這個老謀深算的家夥的。

  沒有了這十幾個山寨作為支撐,整個大別山區的百姓,就沒有了繼續反抗滿清的希望。

  就會徹底的解除對南京的威脅。

  更讓南北中原地區,連成一片。

  而那樣的局面形成,自己在河南的這支隊伍,就再一次出現了腹背受敵,兩面被夾攻的窘境。

  剛剛收服的三個州府,隨時有被再次攻陷的可能。

  那把原本準備遷移山東人口,到這裡實行承包屯田的政策,就不能實行。

  這個政策一旦不能實行,自己佔據的這河南三府,就成了雞肋。

  不但不能像當初預測的那樣,讓這三個沃野千裡的府,給新明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收入,反倒會成為新明政權,財政上的一個巨大包袱。

  必須佔據大別山,威脅南京,讓洪承疇不敢對鎮江揚州輕舉妄動。

  必須佔據大別山,將整個中原徹底的割裂.
  必須佔據大別山,讓自己經營河南,後背無憂。

  必須佔據大別山,將南明的勢力,隔絕在西南偏安。

  必須佔據大別山,將大順的勢力,隔絕在西北。

  但,洪承疇去了大別山,那麽,讓誰去對付洪承疇呢?
  李岩?帥才,可去。

  但他去了,誰坐鎮河南,來和滿清對峙呢。

  李錦江,可行。

  現在的李錦江,已經是兩師四萬人馬的軍長了。

  但以他的能力,能對抗的過洪承疇嗎?

  再說了,抽掉他去了大別山,那麽,李岩手中的兵力就不足了,還能對付得了對面的阿濟格嗎?
  誰去對付洪承疇?
  在心中萬般盤算之後,王學軍發現,其實自己漏掉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那就是——自己。

  為什麽漏掉了自己呢?
  答案明了了,那就是,在內心潛意思裡,自己還是對洪承疇這個明末真正的,唯一碩果僅存的名人的恐懼。

  世界上什麽結最難打開?

  心結。

  自己的心結在此,最難打開。

  但必須打開。

  因為,自己真的要完成老天爺給自己的任務,恢復大明,就必須面對這個時代,一個又一個名人,一個又一個高山。

  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壽,多擇,多爾袞,順治,等等在這個世界裡,最耀眼的一群。

  豁然起身,信心和鬥志再次充滿全身。

  這樣的王學軍,讓在坐的所有人,眼前不覺一亮。

  似乎就在轉瞬之間,自己的這個王爺,突然變了一個人,突然-脫胎換骨。

  一個蔑視天下群雄的浩然之氣勃發。

  這樣的氣勢一出,不由得讓人有了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在他的面前,再也沒有人敢坐著了。

  於是,大堂裡,近百將軍,一起——站起來。

  “王爺,你什麽意思?”

  “我要回揚州。明知山有虎,那就不去明知山。”

  大家一片跌倒。

  這,這不是明顯的臨陣脫逃嗎?你還能不能行啊你。

  王學軍微微一笑:“我對外要宣布,我要回揚州。但,我要帶著我剩下的三千昆侖奴,走商城,到鳳陽祭拜大明先祖。”

  “王爺的意思是,您去對付洪承疇?”王光啟小心的詢問:“您有把握嗎?”

  王學軍就拿眼睛,熱切而誠懇的盯著王光啟:“往下說啊,請王爺為大明,不可親身犯險啊。”

  在王學軍熱切的目光中,王光啟堅定的,毫不猶豫的點頭:“這是王爺最英明的決斷,下官給您點讚。”

  於是,滿大堂就是一陣,屬下樓主,屬下沙發,屬下板凳,屬下吃瓜,屬下點讚。

  王學軍這個氣啊。

  你們不給我留台階,往死裡逼我,那好,我就死給你們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