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79章 到達滄州
  第79章 到達滄州
  天亮的時候,大雨卻又大了起來,打著一把油紙傘的李岩,急匆匆的從河邊走回來,進了帳篷向王學軍稟報:“河水已經漲到了河堤,我們不能在這裡繼續扎營了,否則按照這個勢頭下去,一旦河水漫過河堤,我們就被水淹七軍了。”

  望著根本沒有轉晴的天氣,王學軍氣餒的嘿了一聲:“這真是成也天氣敗也天氣,徹底的把我的計劃攪黃了。”

  紅娘子也解勸:“滿清氣勢洶洶,佔領中原已經成為他們的繼承目標,以後的仗有的打。如果我們不趕快過河,一旦更大的暴雨襲來,衝毀了浮橋,我們就徹底的被困死在這裡了。王爺,我們還是抓緊過河吧。”

  面對眼前危險的局勢,最終王學軍不得不放棄他的計劃,在阿濟格的騎兵撤退之後,立刻命令將士收拾行裝,急匆匆的過河。

  而就在王學軍最後一個過河之後,上遊的洪水再次爆發了,一人多高的水頭,轉眼就將剩下的那5座浮橋,衝的七零八落再也沒有一點蹤影。

  這倒讓王學軍不由得感覺到後怕。

  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啊。

  估計這時候滿清的軍隊,還在泥水裡瑟瑟發抖呢。他們再想追擊自己,最少的幾日之後了。

  自己的危險在這場暴雨之後,總算是解除了。

  天氣在中午的時候總算是放晴了,但大地上的泥濘卻沒有消減,將士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濘中跋涉,走到天黑的時候,才堪堪走出了十裡路,不得不在一個地勢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扎營住下。

  就這樣足足走了5天,才終於趕到了滄州。

  滄州知府趙應國早早的就到了十裡長亭迎接。

  先按照朝廷的規矩,拜見了公主,哭訴了對先帝的思念和惋惜,表達了自己忠於大明的決心。

  然後拜見了王學軍。對王學軍能保護太子和公主衝出重圍,免於靖康之恥深表謝意。

  這樣的舉動,也就是變相的承認了王學軍的身份。

  這讓王學軍和李岩等人,心情大好,放下了心。

  滄州的知府趙應國沒有像河間府的鄭志芳那樣賣國。

  他在大順攻城的時候,還是做了抵抗的,怎奈人單勢孤,為了避免流寇破城後屠城,才有條件的舉城投降。

  但投降前,還是和大順主導山東的劉方亮談判,解散明軍,滄州拿出錢糧供養大順軍,但大順軍不得入城的條件。

  劉方亮不是一個好殺的人,只要歸順大順,也就不求己甚了。

  於是,才保證了滄州安全,保證了運河與北京的暢通。讓北京城沒有出現饑餓。

  而李自成一敗走北京,大順軍心動搖,趙應國立刻驅逐了大順在滄州的官員,重新召集了那些被解散的官軍,恢復了大明的旗號。

  這一次由張紫妍縣主率領的30多萬百姓,來到滄州的時候。趙應國見到了各種崇禎遺詔,毫不猶豫地接納了這支百姓的難民隊伍。

  雖然城內狹窄,容納不下這些百姓,但他依舊忙前忙後日夜操勞,將這些百姓安置在了城外安全的地方。

  並且從運河漕運上,擠出來一大批糧食物資,供應這些百姓,使得這些顛沛流離的百姓,得到了喘息休整。

  面對趙應國的安排,王學軍發自內心的表示了感謝,在簡單的視察了難民營地之後,真的很滿意。

  “趙知府真是國家棟梁之才,將來太子一旦正位,我必保舉趙大人擔當起更大的責任。”

  對於攝政王的這種許諾,趙應國表現的不喜不驚,一面陪著眾人往城內走,一面詢問王學軍:“攝政王下一步準備往哪裡去?”

  王學軍就將和李岩的安排合盤托出:“我帶著這些百姓來到滄州,首先想將這些百姓暫時安置在這裡,利用漕運將養一下百姓。”

  看看趙應國皺眉,王學軍趕緊解釋:“趙大人不要多心,我帶來的百姓需要的物資,我會向任何的商人出資購買的,不給滄州添一點的累贅。”

  得到了這樣的保證,趙應國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表情有些尷尬的解釋:“這些百姓不願意歸順滿清,而跟著大人南下,足見他們的忠心。

  本來作為一地父母官,應該肩負起他們的生活責任。怎奈滄州多經戰亂,運河那些南來北往的商戶,再也經不起折騰,下官汗顏。”

  王學軍就無所謂的揮了揮手:“老父母的良苦用心,本王也領了,咱們就是各盡所能吧。不過你放心,我現在什麽都缺,就不缺錢。”說這話的時候,隨便在自己口袋裡抓了一把寶石,塞在趙應國手中:“拿去,先給我的百姓將士購買些牛羊補補身子,對了,對買藥材。”

  有寶藏做後盾,就是底氣十足。

  面對這樣的巨富,趙應國好半天才壓下自己心中的震驚。

  “那麽攝政王下一步想怎麽辦呢?”

  “然後我和李岩先生,先順著運河南下,轉到德州去濟南,會見朱帥,商討太子到濟南登基的事情。”

  趙應國拍手:“濟南的朱帥和諸位大人,都翹首以待太子陛臨主持大計。這樣一來,大明就有希望啦。”

  王學軍從趙應國的語言態度裡,獲得了濟南的一個小政府對太子的態度。

  對此深表欣慰。

  “那大人的軍隊該怎麽辦?”趙應國提出了這個問題。

  王學軍微微一笑:“我留三十多萬百姓在這裡,他們也需要保護,以防被滿清大軍的追擊。在說了,我帶著大隊人馬去濟南,難免會被別有用心者造謠生事,讓朱帥誤會。所以我準備就帶著我的親衛前去。”

  這樣,趙應國就放下了心。

  在他看來,太子回歸,和濟南的那個小政權,必將有一場談判。

  如果王學軍帶著大軍前去,就有了強力搶奪政權的嫌疑,弄不好就是骨肉相纏,發生不忍看的事情。

  王學軍能夠主動的不帶軍隊去,這真的是更好了。

  到了衙門裡,一桌上好的酒席早已經備齊。

  中國人好吃,有事要吃,沒有事創造事情也要吃。

  攝政王到來,怎麽能沒有接風宴席呢?

  對於這樣的安排,王學軍沒有一點的抵觸情緒。

  這月余艱難的行軍,王學軍要表現他和百姓同甘共苦的形象,要在將士們中間表現出與將士共赴國難的堅忍精神,就和大家同吃同住沒有搞特殊化。

  他的目的達到了,但也苦了自己。

  得到這一次機會,還不安安穩穩的好好的吃一頓?
  將公主讓到了首位。

  現在王學軍雖然貴為攝政王,公主的夫君。但畢竟還是臣子,在這個年代,是絕對不能僭越的。

  然後王學軍在左手王文正相陪,趙應國右手相伴。

  李岩夫妻和張紫妍同席相坐。下,甩開腮幫子大嚼。

  賓主之間寒暄吃喝了一陣之後,趙應國小心的提出:“既然太子二王不在軍中,那麽這次去濟南,下官認為應該請公主親駕為好。”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