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84章 蟄伏
  第184章 蟄伏
  在新明的財政支出裡,有一個新鮮的明目——軍事援助。

  這是給全國依舊堅持抗清的義士百姓的。

  現在的狀況是這樣的。

  潞王被錦衣衛勸走後,黃道周和鄭鴻逹沒了目標,滿清多擇的大軍又兵臨城下,這讓他們很茫然。

  投靠新明?想都不要想,就那劉宗周的下場足可以證明,自己這些人過去,根本就不會被委以重任,說不定也會被氣死。

  該怎麽辦?
  有辦法,去了個潞王,這天下老朱家的王多了,找不到近的,找個遠親也成。

  而就在杭州就有一個——唐王朱聿健。

  朱聿健命運坎坷之及,剛剛從鳳陽宗室監獄放出來,逃到了這裡。

  這個東西好啊,因為他就是一個光杆王爺,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班底,更好被大家控制,就他了。

  於是馬士英,鄭鴻逹,鄭芝龍,黃道周等直接在街上把正在討飯的朱聿健抓了過來,大家跪倒三呼萬歲,建立隆武朝。

  朱聿健剛一登基,大臣們立刻決定遷都。

  首先一點,滿清已經打到了城下,杭州城破指日可待。

  二一個,這裡離著新明揚州太近,按照他們陰暗的心理,即便滿清不滅了他們,新明也會滅了他們。

  而這時候,身後的紹興,又冒出一個唐王監國,那論血親,可比朱聿健近多啦,上來就直接反對朱聿健稱帝。

  三麵包圍,岌岌可危。

  逃,逃向哪裡呢?
  去福建。

  為什麽去福建?

  因為福建是鄭家兄弟的根基,基礎好,再加上鄭家十三芝(鄭成功十三個叔父,鄭鴻逹也是之一)都是海盜,海上力量強悍。

  實在見事不好,直接往海上跑。

  他們跑了,但浙江等地的抗清運動卻如火如荼的再次爆發。

  起因非他,那就是剃發令的強製推行。

  你可以奪我財產,你可以視我為奴,但你絕對不能毀我發膚,這是漢人在高壓下不得不屈服之後,最後的倔強和尊嚴。

  這點你都要剝奪,那還說什麽?拚啦。

  當時常州府給江陰發來嚴令剃發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話。

  縣令方亨叫書吏把府文寫成布告張貼。當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大不了一死,就死也罷!”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立刻鼎沸起來。

  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

  原先的典使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

  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會合鄉兵二十余萬人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

  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北門。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

  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征集,統一分配使用。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堅守了八十七天,城破後,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當時人士寫了一副對聯讚揚江陰百姓的英勇犧牲精神:“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一百裡江山。”

  向這樣的起義,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

  本來,王學軍的新明應該趁著這大好時機主動出擊。

  但可惜,實力他不允許啊。

  當時新明登基大典剛剛開始,官員任命,地方調整,政策推行,事情千頭萬緒。再加上手頭兵力就有三萬多,水師兩萬,還要防守北方和西面,以及長江防線。根本就抽不出力量支援各地起義軍。

  當時許傑和李岩馮英倫三個心腹,就勸依舊想要強勢出擊,緩解各地義軍壓力的攝政王。

  如果這時候出兵,內政不修,外有強敵,那就是自取滅亡。

  正可以趁著各地起義,牽製住了清軍,咱們就應該趁機發展穩固內部,整軍經武。

  王學軍不是一個莽撞的,遇事就熱血上頭的人。

  權衡利弊之後,忍痛采納了三人的建議,就眼睜睜的看著各地,其中幾乎是近在咫尺的江陰的抵抗。

  而又有的地方,你想救,人家還不要你救呢。

  就比如說嘉定,本來俞敏忠想救,結果那是魯王的勢力范圍,人家嘉定義軍直接拒絕你這個新明野朝廷的救援。

  我是信魯王的。

  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既然不能出人,那出錢出物資還行吧。

  於是,新明戶部裡,就有了這一筆軍事援助的開支。

  就比如,江陰在抵抗的時候,王學軍就支援了他們五萬把刀槍。

  然後他下令錦衣衛,潛入江陰,在城破無力回天之後,把閻應元搶了出來。讓本來歷史上壯烈了的民族英雄,現在成為了新明新編練軍隊的一個萬夫長。

  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王學軍本著,既然救不了全城,那就救下人才為我所用。

  現在新兵已經編練完畢,秋稅已經入庫,正是兵精糧足的時候。這時候是出兵的時候了。

  揚州軍機處衙門,包括天機府水陸將領,濟濟一堂,開始制定出擊大略。

  王學軍掐著指頭向大家統計:“現在,我們有陸軍老萬人隊,四萬,新編練的五萬。現在,全部裝備了先進的燧發槍,長弓也加以改進了。而且每隊還配備了速射東風大炮二百門。

  這些大炮,全部是鋼炮,相比於原先的佛郎機炮,更加輕便,密閉性更好,射程更遠。

  再采用了我的新配方火藥,威力更大了。所以,我們在武器火力上,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敵人。”

  對於這樣的狀況,所有的將領都歡欣鼓舞,對勝利充滿了信心。

  “這次我們出擊,戰略方向是什麽呢?”

  掃視了一下諸位:“有人建議我,直接出德州,直接北伐,直搗滿清心臟。”

  這個提議是馮英倫提出來的。

  “但這個提議,有利有弊,我認為弊大於利。為什麽這麽說呢。”

  然後就對馮英倫,其實也是對大家解釋自己的理解:“這個出擊方向的好處,就是可以振奮全民族的士氣,讓我們這個新明的名聲影響大大的擴展,讓滿清中樞震動。”

  這也是馮英倫提出這個這個建議的本心。

  “但他的弊端卻大於這一點。北京河北直隸,現在已經成了滿清的心臟,自從順治搬遷到北京之後,所有能征善戰的八旗兵以及蒙古兵,還有漢軍八旗,都匯聚於此,據錦衣衛的情報,就在北京周邊地區,已經有了30萬騎兵,還有幾十萬的綠營。這麽一大坨敵人,我們是啃不動的。雖然可以起到振奮民心的作用,但我們的付出代價將更大。

  雖然能打響我們的名聲,但損兵折將退回來,對我們的影響更加深重。”

  這麽一解釋,大家也就釋然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