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99章 招降納叛
  第199章 招降納叛
  兵到東山,王學軍將李岩調了過來,做自己的參軍.
  讓許傑暫時代替李岩的山東總督職務,防備河北的滿清。

  因為當初張之及的一句話,李岩心中還有顧慮,不願就職。

  王學軍就拉著他的手:“你不要心中有負擔。天下人愛怎麽說你怎麽說你,只要我沒有那麽想,不就行啦?”

  這是一句人話,也是事實。

  真正的新明主人不認為他李岩有野心,別人怎麽說都是白費。

  “河南的各地清兵綠營,大部分都是你當初大順的屬下,這才是調你過來的關鍵。如果不經過幾場大的戰鬥,就能解決問題,還是好的。”

  李岩點頭:“我已經事先寫信給歸德清兵外委總兵何德錄了,他有投降我們的意思。只是還有顧慮。”

  王學軍苦笑:“都是我當初的言語太過偏激啦。看來,上位者是不能亂說話的。否則就會給大局造成非常致命的危害啊。”

  “但你對張天福將軍的處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緩和了這個惡劣的影響。”

  李岩用惡劣兩個字,來形容王學軍的錯誤,這也算是直言敢諫了。

  不過沒關系,李岩雖然不像許傑那樣和王學軍親密,但自打北京的時候,也交下了過命的交情。

  再說了,當初兩個人對話,都是針鋒相對,懟著說,習慣了。

  “是應該改變一下我的政策了。”想了一下:“當然,我是不能食言而肥的。”

  李岩笑著接口:“那就讓小皇帝來吧。這樣,還能讓世人知道,你還是聽皇上滴。”

  王學軍仰頭一笑:“你們這些文人啊,就是這點,什麽事情都要考慮出個彎彎繞來。”

  “這不好嗎?”

  “很好,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個本意吧,很邪惡。”

  “那王爺對未來的降將該怎麽安排呢?”張天福詢問。

  王學軍反問:“你說說,你們投降我,最擔心的是什麽?”

  張天福這麽多天和王學軍的接觸,已經了解了這個攝政王的脾氣了。

  知道其實他除了原則的東西之外,處世為人,還是很和氣隨便的。

  於是就坦言:“我們這些降將,最怕的就是兩點:一個是剝奪兵權,一個是沒有地盤。”

  王學軍就撓頭:“而我最怕的,也是這兩點,這個該怎麽辦呢?”

  這的確是矛盾的,而且還是針尖對麥芒的矛盾。

  李岩卻笑道:“張將軍提的這兩點,其實是一點。”

  “是什麽?”

  “在亂世,沒沒有軍隊,就等於沒了生存的基礎,沒有了地盤,就等於沒有了榮華富貴。如果有地位有榮華,生存無憂,那誰還願意過這刀頭舔血,有今天沒明天的時日?”

  張天福就笑著點頭:“軍師一番話,正是切中要害啊。要兵權,就是要地位,要地盤,就是要富貴。只要滿足這兩點,那我也願意老婆孩子熱炕頭不是。畢竟,這個年頭,有野心的人,還不是那麽多的。”

  “感情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退一步,就都不是矛盾。

  那好吧,我改變我的決斷。請皇上下旨天下,大赦所有降清的文武官員。

  只要願意投降我的,不,是願意投降新明的,我給他富貴榮華。

  恩,我現在就成立一個參謀部,那些歸降的,官加一等,進入參謀部,先當參謀。

  接受我們的再教育的同時,也發揮他們都余熱。

  一旦他們端正了態度,就可以量才使用。

  能帶兵的帶兵,不能帶兵的,就繼續在參謀部任職,這樣豈不好?”

  張天福當時拍手:“這可太好了。我現在就向王爺申請,現在就去參謀部報道。”

  王學軍就橫了他一眼:“你小子是準備躲清閑啊。這怎麽行,這個拉磨的毛驢,你當定了,想撂挑子?門都沒有。”

  張天福就一咧嘴,幸福的跟什麽似的。

  這就是被信任的力量。

  有了這個決斷,王學軍緊急派人,回濟南通知皇帝。

  立刻頒發詔書,明告那些漢奸,有痛改前非,棄暗投明的,就按照王學軍的辦法處理。

  這樣一來,各地那些幾降幾判的軍官官吏,大部分都動了心思。

  說實話,跟著滿清,不好混。

  再加上漢人骨子裡的驕傲,就更難受了。

  雖然他們面對滿清官員,一個個唯唯諾諾,主子主子的叫的肉麻,但從內心裡,是瞧不起他們的。

  之所以投降,大部分是隨波逐流,對別的勢力不看好。

  這次山東突然出現的這個政權,不但在正統上沒的說,尤其是他們這兩年來的發展,簡直讓人刮目相看。

  更有山東軍,現在叫新明軍,幾次大敗清兵,這讓人對這個新明看好。

  同族相聚,這是人的本性。

  既然有族人的新明看著有前途,那還幹什麽給滿清野蠻人做奴才?

  面對天下投降的官員這樣的蠢蠢欲動,河南巡撫易道輝坐不住了。

  別人都可投降,唯獨自己不能投降。

  在大明的時候,自己殺河南的流寇太多了,是的和不是的,都殺。

  在大順的時候,自己殺前明的同僚太多了,手下絕不留情。

  在再次歸明的時候,自己殺大順的太多了,是的和不是的,多到自己都不知道多少了。

  在投降滿清後,為了為主子收集糧草物資,為了在推行剃發令中,表現自己的能力忠心,殺的河南十去七八。

  自己就是這河南赤地千裡,荒無人煙的製造者。

  而關鍵的是,大清剃發令,其實就是他鼓搗出來的。

  本來,多爾袞第一次推行剃發令,結果洪承疇和范文程等苦勸,做罷了。

  但易道輝和孫之獬,當初為了表示自己對大清的忠心,主動剃發易服。

  但這下就弄的尷尬了。

  朝堂站班,想要站在滿人的隊伍裡,然而滿族人認為他是漢人,根本不接受他。

  站到漢人官員群中,則漢人認為他頂著個豬尾巴,穿的長袍馬褂,就一滿族人嗎,也不容他。

  結果這兩位,站在哪面都不行,那總得給自己弄個位置吧。

  好吧,滿族人是自己的主子,自己不敢把他們怎麽樣,那你漢人,現在也是滿族人的奴才,大家都一樣,你豪橫個什麽?
  那就一起剃發易服,咱們變成一樣吧。

  於是,兩個人上書順治,剖析了剃發易服對大清統治的好處,這才再次掀起了血雨腥風的剃發令。

  自己穩坐河南巡撫了。

  但是難兄難弟孫之獬卻成了倒霉蛋。

  因為忠心,他也被派到山東地方,也給了個山東巡撫的名號,讓他悄悄的聯絡山東鄉黨,準備清兵反攻山東時候做內應。

  結果他去錯了地方。

  山東是什麽地方,是王學軍新政推行,最得人心的地方。

  山東是中原文化底蘊最深,淵源最長的地方。

  還沒等新明錦衣衛出動呢,那些士紳百姓,就直接把孫之獬抓了,然後用錐子遍刺其身,美其名曰,給他種頭髮。

  最終把他的嘴巴縫上直接剮了。

  當王學軍得到這個匯報之後,不但沒有為百姓的殘忍震驚,反倒褒獎了參與者。

  其中滅了孫之獬孫子曾孫等全家的的謝千,直接賞賜了一個縣令。

  如果自己投降了。以王學軍那做事方式,即便自己投降,那也不過是主動把腦袋送到他的劍下罷了。

  可能王學軍給自己最大的恩典,那就是給自己一個痛快。

  不行,自己這次堅定的做個奴才,堅決不再投降,誰說我跟誰急。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