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255章 軍備競賽
  第255章 軍備競賽
  和新明的仗,不能打也得打,因為多擇洪承疇和三順王,乃至吳三桂合起來的百萬大軍,因為王學軍和大順軍,佔據了河南,已經變相的被隔絕在了江南敵後了。

  現在橫空出世的新明,已經等於將整個帝國一杆子,分割成了兩部分了。

  “擴軍,擴軍。我們要擴軍滿蒙八旗十萬,綠營二十萬。”

  軍費在哪裡出?

  國債在大清是實行不通的,那就恢復老祖宗拿手的傳統,搶。

  先搶百姓的。

  山西總兵余良友,見山東新明勢力強橫起來,河南又落入漢人之手。

  於是,就興起了降順,反順,再降清,再反清,佔領山西,和河南連接一起的想法。

  於是,秘密派人到忠貞營李過處聯絡。

  同時,重點的派人聯絡新明。

  王學軍知道,自己現在是強弩之末,需要練兵喘息。

  一旦余良友起兵,自己就必須得救。不救,就失去大義在先,便宜了已經依附了南明朱由榔的永歷朝了。

  但最近隔著李過的忠貞營,即便想接應,都辦不到。

  現在李過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隊伍過境他的地盤的,怕的就是一個自己順手牽羊摟草打兔子,滅了他們。

  畢竟,現在雙方敵友不明。

  於是苦口婆心的規勸他:“先別急著動,先忍一忍。”

  結果這樣往來之後,余良友徹底的站在了永歷帝一方,和李過的忠貞營結成盟友。

  在崇禎二十年冬十一月,打出了反清的義旗。並且迅速佔領了河津,運城,夏縣。

  李過也派出老八隊的四隊人馬,殺向了山西地界接應,一時間,佔領了洛陽重鎮。

  多爾袞接報,當時大喜,這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啊。

  於是,立刻命令山陝總督,鄭親王濟爾哈朗,帥軍平叛。

  坐鎮太原的濟爾哈朗秉承多爾袞的意思,帶著精兵強將,南下,一戰,破河津,再戰破運城,轉而拿下夏縣,將余良友抓捕,斬於陣前。

  收復三城之後,濟爾哈朗下令屠城。

  河津是河南,山西,陝西交叉的黃河古渡,勾連漢中秦川,是運城食鹽最重要的航運渡口,其中借食鹽之利,可謂富庶無比。

  運城,是中原帝國四大鹽場之一,所產食鹽銷售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再往西,直到新疆西藏。

  運城家資百萬的比比皆是。

  夏縣一片沃野,是山西有名的糧倉。

  清軍佔領這裡,當時還拿不下臉來對富人鹽商下手,也怕鹽商富戶被逼急了造反。

  同時還指望著他們維持食鹽的轉運呢。

  但這次不同了,多爾袞為了湊款練兵,下令屠城,拿下那些富商的家資。

  濟爾哈朗當時殺的三縣血流成河。

  家有一頭驢資產以上的,滿門屠殺,家產充公。

  沒有一頭驢的,立刻變為驢子,為大清子弟耕作土地。

  只是這三城,轉眼就為大清獲取了一千萬兩實實在在的白銀,那些不動產還不算在內。

  但這不算完。

  多爾袞還下令,將這三縣周圍六座縣城同樣加以屠殺。

  這個叫連坐法,一家造反,殺一街,一鎮造反殺一縣,一縣造反,殺三縣。

  這樣一來,即起到了震懾不服漢人的作用,又能聚斂錢財的作用。更是進行對漢人的減丁政策。真是一舉三得。

  一時間,殺的血流成河財源滾滾。

  還有一個軍費來源,那就是賣官。

  順治下旨:“現在,湖廣(湖南湖北),浙江一部、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八省遵依大清的表文尚未報到。

  當速行遣官招撫,在京文武官員不拘見任、家居及士民人等,有情願輸忠效力的,準赴兵部報名。按才給官。”

  這是多爾袞順治商量所得。尤其是徒有虛名的八省總督佟養和舉雙手讚同。

  這下好了,雖然自己這個八省總督,現在幾乎無地無百姓,但現在收下總算有官,有屬下啦,這才多少像那麽點樣子嗎。

  一來大清可以賣官湊戳軍費,二來,也可以讓那些買官的,直接去被封地方,勸降招攬當地殘明官員兵馬,真是惠而不費啊。

  一縣從從九品,五百兩起,只要你能拿出十萬銀子,一省布政使就是你的了。

  而地方就那麽多,官員最終也只能賣那麽多。

  這算存貨不足。

  沒關系,沒官是吧,那咱們就憑空造他一批官。

  於是,在大清,一種說不清幹什麽,說不清什麽位置的四品道台官,橫空出世。

  這東西不需要位置,不需要安置,不需要給俸祿,想賣多少就多少。

  消息一公布,一些熱衷功名的無恥之徒,立即看準這是憑借清朝兵威,以三寸不爛之舌謀取盎貴的大好機會,於是自告奮勇。買個官帽再說。

  這叫先把茅坑佔住,省的有屎的時候,找不到茅房。

  大清空賣人情官爵,有錢的趨之若鶩,一時間大清吏部衙門門庭若市。這個政策,最終延續到了清朝滅亡。

  於是在大街上,你會看到要飯的道台,做苦力的鎳台,給人當小廝的藩台,至於抬轎的縣令,放牛的知府,那是比比皆是。

  酒桌一坐,大家打躬作揖,都口稱下官見過諸位大人。

  錢有了,就練兵。

  首先,多多在蒙古人中招募騎兵。

  自己家老祖宗真女真的時候,曾經對元朝的蒙古祖先,施行最嚴苛的減丁制度。

  凡是高過車輪的元蒙男孩,砍頭。

  但這次的減丁辦法是,高過車輪的男丁砍了是可惜的。必須參軍。

  畢竟做炮灰也比直接砍了能夠廢物利用不是。

  當然,這個年頭,還不需要那麽多兵,那就先放養著,等待以後需要的時候,再做炮灰。

  十萬大軍轉眼招滿額度。

  但攻城略地還需漢軍。

  再招募漢軍二十萬,補充到三順王和吳三桂的軍營,以及各地綠營。

  但多爾袞也看到了,原先自己的那種養兵辦法不行了。必須順應實際,改革。

  原先的辦法是,一旦出戰,一切裝備自備,自備七日吃喝,以後一切都靠搶,然後坐地分贓。

  漢八旗和綠營也是執行這種政策。

  但形勢變了,隨著以吳三桂為代表的大明軍隊大批的投降過來,編制成綠營了,他們已經習慣了拿軍餉為你賣命,不拿軍餉,誰還為你賣命?
  再說了,幾次和新明的戰爭中,也暴露出裝備自備的巨大缺點。

  在漢軍最熟悉的軍陣中,你竟然不能湊齊統一的一個刀盾兵和長矛兵,這就讓軍陣,完全發揮不出效果。

  還有就是吃飯問題。

  有的漢軍綠營,長時間撈不到仗打,搶不到糧食,總是挨餓。

  就地搶糧?

  現在那些地方都是大清的國土啦,只能我大清搶,還輪不到你們搶呢。

  於是,綠營士兵就經常處於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況。

  吃不飽飯,就不斷的有軍隊嘩變,或者散夥。

  即便能堅持的,但都餓的看人都雙影了,連刀槍都拿不動了,還怎麽打仗?

  現在有錢了,那就開始按照中原王朝的辦法,打造正規的部隊,把強盜變成官兵。

  多爾袞規定,滿族八旗,每兵每月二兩銀子,一副棉甲,一把大刀。

  每日四斤米,包括蔬菜食鹽在內。

  四斤米不多,在沒有肉食的情況下,人是相當能吃米飯的,要不書友試試三天沒肉,你能吃多少米飯。

  蒙古八旗,每兵每月一兩五錢銀子,一件老羊皮襖,一把大刀。

  每日三斤米。

  漢八旗,天佑軍,吳三桂軍隊,每兵每月一兩銀子,盔甲自找。發扎槍一杆。

  綠營,每兵每月五錢銀子,發扎槍一杆。

  每日二斤米。

  京師建銳健營,兵兩萬,目標十萬。

  全部由身強力壯這充任,一水的火器。

  原先大明工部庫裡,有太多的火器,再在確山之戰中,在戰場上,撿了新明軍近萬杆燧發槍。足可以裝備了。

  這一下,大清一下增加了十萬蒙八旗,二十萬漢軍。其新增軍隊數量,已經超過了王學軍的十萬。

  這一下,大清就再次擁有了和各種勢力搶奪地盤的能力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