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親軍錦衣衛》第39章 就是一個白費錢糧的空架子
  第39章 就是一個白費錢糧的空架子

  知道了根本,趙興施禮,小心的啟奏:“若單單是為了錦衣衛一個月五十萬軍餉的事,小臣以為大可不必因噎廢食裁撤了錦衣衛,而讓諸位大臣缺失了一點監督,讓皇上耳目閉塞而不能掌握真正的天下真情,斷了掌握外敵情報的事了。”

  在明朝三個世紀的歷史上,這活兒多分量重的錦衣衛,就是大明皇室最為貼心的軍事力量。其每一個成員,都是優中選優,就以其最“出名”的情報工作來說,錦衣衛可不止會羅織冤獄害人,更常見不動聲色乾大事。比如明朝景泰年間的“北京保衛戰”與萬歷年間的“抗倭援朝戰爭”時,就有許多錦衣衛出生入死,冒死為明朝一次次拿到重大情報,助大明打贏這些國運之戰。

  崇禎吃驚的看著趙興,然後給這個似乎不大懂算帳的小小莽漢算帳,“區區每月五十萬還是小數目?一年下來,就是六百萬啊,還有各地錦衣衛的辦公使費,每年也需二百萬,這加起來,就是八百多萬啦。若加上東廠每年不下五百萬,合計最少是一千三百萬啊,等於十五萬個你的體重,這還是小數目嗎?”

  趙興卻沒有被嚇到,依舊淡淡從容的回答:“萬歲,小臣有個不該詢問的話。”

  崇禎需要趙興講實話做參考,也就毫不猶豫的道:“問吧。”

  “大明錦衣衛有員多少?”

  崇禎直接告訴了他:“十五萬多。”

  趙興點點頭,然後再告罪:“小臣本不該說的,所以,為說明此事,請錦衣衛指揮使大人過來,向萬歲實際稟明,請陛下俯允。”

  崇禎就猶豫了一下,但搖搖頭:“朕問你,就是想要得到實情.至於你怕僭越而得罪你的上司,朕是理解的,今天就將話說在這裡,若是因為今日事兒,在你的上司那裡獲罪,朕給你擔著,你說。”

  趙興就苦笑一咧嘴,被皇上召對,就是這樣,為了滿足皇上的問對疑惑,就必須得罪一些人,但自己想要脫了乾系,結果這皇上還死逼不放。

  算啦,為了保住錦衣衛這個大明最後一道底線,只有自己犧牲了。不過有崇禎這句承諾,應該不會被指揮使穿小鞋吧。

  現在的趙興才感覺自己是個穿越人,是如此的偉大,如此的有責任感,如此的有擔當。於是,趙興再次鼓起勇氣,對著崇禎道:“據小臣所知道的,在小臣的百戶,應該有員額一百,但,實際呢,卻只有五十不到,就比如小臣的名下小旗,應該有力士校尉十人,但現在只有小臣一人,連一個屬下都沒有。”

  崇禎聞聽,當時驚訝的張著嘴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好半天才吸了口冷氣,一拍桌子怒罵一聲:“該死,吃空額竟然到了這種令人發指的地步,他們到底貪墨了朕多少銀子?”

  自己的銀子被貪墨,任誰都急。

  趙興趕忙攔住崇禎的怒火繼續爆發,解釋道:“萬歲息怒,其實,您錯怪了指揮使和諸位上司了。”

  崇禎橫了他一眼:“難道不是這樣嗎?難道你就怕得罪你的上司,而不怕朕的雷霆怒火嗎?”

  趙興趕緊趴下磕頭:“不是小臣怕了上司報復,更不敢欺君而胡亂說話,請陛下聽小臣解釋。”

  呼呼喘氣的崇禎好辦天,才咬牙切齒的低聲道:“站起來,講。”

  趙興誠惶誠恐的再次爬起來,晃了下這站起來趴下,趴下再站起來多次造成的暈頭轉向,然後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一五一十的道:“其實,臣在的小旗,是不滿額的滿額。”

  “這是什麽渾話。”崇禎實在不明白趙興說的是什麽,但這次,他卻耐心的聽下去了。

  “陛下。小臣的手下沒人,但其實是真的有人,只是他們不歸小臣管,我也不敢管,人家也不來。”

  這麽一番回答,當時讓崇禎如聽繞口令,徹底的蒙圈暈菜了。

  不等皇上再問,趙興趕緊解釋:“錦衣衛雖然有十五六萬,但比起早年優中選優的錦衣衛來,錦衣衛這個大明軍界公認待遇優厚的崗位,就成了諸位大臣的眼中肥肉啦。萬歲,據小臣所知,明朝成化年間時,錦衣衛就“冗員之進無窮”。比如勳貴家的子弟,哪怕是個混吃混喝的草包,只要走走門路,就能拿到個錦衣衛“編制”,繼續拿高薪混吃混喝。”

  然後再解釋:“就比如小臣的屬下,三個在江南,是江南禦史的兩個兒子,和巡鹽禦史的一個孫子。還有三個是四川布政使的一個兒子,據說都已經五十幾歲了,還有一個雲南巡撫的一個孫子,據說還在繈褓之中。而另外的四個,是雲南沐王爺家的,其中還是一個世子。他們都是登記在冊的,小臣想貪墨了軍餉也不敢,也不經過我的手,他們也不能千裡迢迢的來當差。”然後又苦笑一下:“即便來了,小臣也不敢管。”

  然後偷偷的瞄了一眼陷入沉思的崇禎,趙興繼續直言道:“而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錦衣衛正因為地位特殊,往往還是朝堂拿來賞賜有功大臣子弟的辦法,就比如,當朝黃閣老,他的三個兒子,最小的那個才三歲,就已經是世襲錦衣衛千戶了。”

  崇禎老臉一紅。

  趙興說的對啊,因為大明的制度問題,皇上想要籠絡臣撩,賞賜一個人一個官爵,可惜,一個專門和皇帝對著乾的內閣,就絕對通不過。

  大明的各級官吏的任命,都是禦史台考察,報備吏部,再由吏部考功司考察,然後才由職方司給你安排,但安排了不等於你就可以上崗了。然後上報尚書,再是內閣。等內閣定了之後,才報給皇上。雖然皇上有三選之權,對自己不認可的駁回制度,但基本內閣是不同意的,皇上簽字認定,是為天子門生,你才正式的是個主政一方的官員了。所以,大明才有下抗上的風氣,因為大家都是天子學生,平級,誰怕誰,彈劾了上司,還能鬧個風骨之評呢。

  但一旦內閣駁回皇上不認可的官員,皇上也可以不簽字認可,那這事內閣也不能執行。所以才有神宗28年不上朝,結果讓大明的官員缺額一半,差點癱瘓了朝廷運作的怪事發生。

  弊端當然有,但這也是大明制度優越的原因所在,皇權和內閣也就是君權臣權互相製衡,利大於弊。

  但有些人是必須封賞的,怎麽辦?京營禁軍和錦衣衛,是皇上拿錢養的親軍,是不歸內閣管的,在這裡封官,你內閣管不到。所以,皇上一高興,就封誰誰錦衣衛百戶千戶什麽的,還各個做世襲,如此幾百年下來,就有了大批的乾佔名額拿俸祿的空額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造成京營和錦衣衛空額的不是下面的人,反倒是最上面的這位。

  各級的文武高官家屬,也瞄上了錦衣衛“肥肉”。比如嘉靖年間“閣老”嚴嵩家的幾個孫子,都是未成年就成了錦衣衛高官。楊博費宏等“明代名臣”家,其子侄們也都扎堆進入錦衣衛。他們都是空掛個名,只要家裡老爺子還在,躺著就能升官發財。

  趙興繼續解釋:“而真正敗壞錦衣衛名聲的,其實也不是真的錦衣衛,就比如小臣知道,北京市面上的錦衣衛,絕大多數都是“買的”,基本都是些市井無賴惡棍,打著錦衣衛的旗號敲詐勒索。”

  崇禎大驚:“還有如此事?”

  趙興無奈苦笑:“因為大量的名額都被官員子弟佔據了,反倒真正做事的沒了人手,就比如萬歲派王監丞監督小臣辦案,因為小臣手下無人,只能雇請幫閑幫襯。若是沒有這些幫閑,小臣就審不了案子了。”

  這事,王和中回來的時候,已經向崇禎稟報了,崇禎是知道的。

  “就比如有個叫趙瞎子的流氓,一次就敲詐京城商戶兩千兩白銀。為什麽如此猖狂?因為按此時錦衣衛的“規矩”,普通流氓只要拿出二三萬兩銀子,就能買個錦衣衛的“堂貼”,然後就能胡作非為,因為他們要拿回自己的本錢,就得巧立名目,構陷人罪名,極盡敲怎能事。本錢拿回來了,還要賺足利潤,如此惡性循環,怎麽不壞了錦衣衛的名聲?”最終哀歎一聲:“萬歲,所謂十五萬錦衣衛,高層基本就是白吃飯不做事的紈絝子弟,底層就是一群買堂貼的地痞無賴,真正錦衣衛不多啦。”

  然後再看看崇禎:“如果八百萬的費用太高,只要將吃白飯的,和那些買堂貼的都去除了,小臣感覺,估計現在真正做事的錦衣衛,不會多出三萬啦。”

  十五萬,到三萬,那麽一年的使費就只有不足一百萬啦。而為了省下一百萬,就自斷臂膀,這真的不值得啊。

  好久好久之後,崇禎吩咐:“你回去吧。”

  趙興跪倒磕頭,然後跟著那個小太監慢慢的退出了東暖閣,走出了集英殿,走出了皇宮。

  當他再一次回頭看那威武森嚴的宮殿群的時候,趙興感覺:“那是一個深鎖的牢籠。”

   厚著臉皮請推薦票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