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0章 陳子升說蘇丹
就在包頭佬的皇宮大殿上,陳子升鼓起三寸不爛之舌,繪聲繪色講述了一通東方歷史中劉禪樂不思蜀的事情。
他的口才很好,蘇丹卻越聽越怒,厲聲道:“夠了!”
陳子升住口,蘇丹凜然的目光看著他,不懷好意,他則淡然以對,甚至還注意著蘇丹的容貌。
蘇丹很年輕,不到二十,長得眉清目秀,臉龐尖尖不夠富態,顯示最近幾年他日子的不好過。
蘇丹心懷戾氣,有種衝動,想招呼眾TJ上前拿下面前可惡的異教徒!
但看到陳子升並不畏懼,是個真正的勇士!
陳子升既敢進伊城,早將生死置之度外,無所畏懼。
蘇丹的神情緩和下來,他向TJ大總管塞利姆作上手勢,塞利姆遂問道:“如果我主願意歸入貴國,獻出聖-城,貴國國王將給我主什麽待遇?”
終於到了實質性的問題,陳子升精神一振,說道:“我國國君之下,還有親王、郡王,其中親王必須國姓,蘇丹陛下來歸,可得郡王,世襲罔替!”
塞利姆嘲笑道:“我主何等的身份,你們給出這樣的待遇,你們給得出口?”
陳子升遂加碼道:“陛下可在阿曼、也門選擇一城作為湯沐邑,如山陽公之製也!”
他詳加解釋了一下“山陽公”是何等的待遇,亦即漢獻帝劉協禪位後的待遇,禪位後他被封為山陽公,有一萬戶的封邑,位於所有諸侯王之上,他向皇帝奏事不必稱臣,接受皇帝的詔書可以不拜,還可以象原來做皇帝一樣祭祀天地與祖宗,真可謂莫大的榮耀。
在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顏常武派陳子升對包頭佬蘇丹作政治誘降,給出如此豐厚的待遇,在東南國高官中也有很大的爭議。
許多人認為可以一鼓作氣,拿下伊斯坦布爾,殺死蘇丹,滅其國祀!
但這些人當中,居然不包括重臣戴維先生,要知道戴維先生是白皮,是包頭佬的死對頭。
他支持了顏常武的話,即“一王不弑一王!一國之君不弑他國之君!”
在可以控盤的時候,不必要下狠手,否則報應不爽,如公元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被劉裕毒死。
之後就象打開了地獄之門,凡是禪讓皇位的全都死於非命。
而在此之前則相對較好,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善終;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善終,曹丕與司馬炎這點還是好的,善待前朝皇帝,是為“德”!
顏常武亦是如此,他在攻略中華諸地時,多行德政,善待民眾,戴維先生認為不可改弦易轍,當一如既往,這不是宋襄公式的假道學,更不會是放虎歸山。
因此陳子升代表顏常武,向蘇丹給出了這樣豐厚的投降條件,卻讓蘇丹不能置信!
蘇丹很清楚在中東地區的爭鬥,敗即死,沒有其它的選擇可選,他無法理解東方的仁義道德!
現在聽到了,他得寸進尺,甚至還想得到更多更好的條件,由塞利姆提出道:“蘇丹退位,回到安納托利亞放牧!”
安納托利亞即小亞細亞,乃包頭佬龍興之地。
這包頭佬蘇丹很不老實,真當我們中國人是傻的啊!
他回到安納托利亞,周圍都是他的子民,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揭竿而起,重新登位!
若接受了東南國的封號後再舉事,就是造反,以下犯上,從而信譽破產,就連他的子民也不會信他。
陳子升哪還不看出蘇丹打的如意算盤,遂說起道:“在我們中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當然,他用的是土耳其語的解釋,提醒蘇丹你很聰明,但我們不傻!
蘇丹默然!
陳子升的聲音不大,但很有力地道:“這是我方的條件,如果不從,則大家繼續打吧!”
塞利姆陰陰地對陳子升道:“城破之前,我們將付之一炬,你們什麽也得不到!”
陳子升微笑道:“隨便你們,這反倒是再好不過了,省得我們動手!”
“你們真的要毀城?”他問道。
塞利姆惡狠狠地道:“大家一起完蛋吧!不要以為你一定能夠勝利,我們將戰鬥到底,你將受到重挫,如果你還想攻打白皮,你想都不用想!”
“你們城內有很多的聖跡,我們在布爾薩檢查過了,等城破之後,我們會繼續檢查!”陳子升聳聳肩,挑釁道:“需要我們進行檢查嗎?”
“住口!”年輕蘇丹沉不住氣,開聲道。
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保不住布爾薩!
陳子升並不懼怕他,雙手一攤地道:“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則我們使用什麽手段,都不算過分!”
“你退下吧!”蘇丹揮揮手道。
陳子升向他行了個軍禮,再鞠了一躬,禮儀周到地面向蘇丹後退,然後離開。
隨他一道的麥斯歐德·帕夏也想離開,卻被幾個身材高大的TJ一湧而上,將他攔下了。
看到那些凶惡的面孔,麥斯歐德·帕夏嚇得魂飛魄散,連聲叫喚道:“陳少將,陳大人!”
結果陳子升恍若未聞,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任由這宮裡的TJ們將麥斯歐德·帕夏拿下!
對於象麥斯歐德·帕夏這樣的貳臣,中華是道德高大上的國家,其實是厭惡他們的。
根據傳統儒家的政治倫理,中國封建文人們一直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最高境界”。但是,在改朝易代之際,他們經常“不知所措”:到底是忠於舊王朝,還是投靠新王朝?
顏常武以忠君為最高標準,在上諭中把降清及從賊的明朝官員均稱為“貳臣”或稱為“二姓”。
至於歸順給他的前明官員,倒不算從賊,因為他顏某人雖是海賊,卻也是大明的高官出身哦,所以這就是手控大義名份的重要性。
中國歷史不乏二姓甚至三姓之輩,例如張飛罵呂布是“三姓家奴”。
顏常武指出: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從封建道德出發,實在是“大節有虧”。
再有,當中華對外進攻時,那些投降中華的國家、部族人員,這些人盡管為中華作出了貢獻,但以“忠君”的標準衡量,他們是不完美的。
他為了自家統治,把這些曾經投靠中華的家夥們都稱為“貳臣”,的確有“過河拆橋”的嫌疑。這些“貳臣”們會生出“何必當初”的感歎。
如今陳子升拋棄麥斯歐德·帕夏,這是把這位貳臣送給蘇丹消消氣!
至於說出賣麥斯歐德·帕夏,陳子升大可以說不關他的事。
果不其然,蘇丹弄死了麥斯歐德·帕夏,心裡消了點氣,回內宮與太后杜亨·哈提婕商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