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1201章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
  第1201章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
  那馬士英在東南國深受教誨,知道東南國以經濟為先,“福利”為輔,以什麽豬的屁論英雄,越高越好,高的就是大英雄,否則就是前明官員的嘴炮專家。

  既然如此,他就懂得有的放矢。

  在東南國,他被當成了重要閣臣來培養,在各部轉職,清楚各部業務,對於如何發展經濟。

  而次輔楊天生則是東南國王后楊鶯兒之父,以海商做掩護,兼職海盜,待他女婿得國後,楊天生搖身一變,洗白了當起大官,先任職建設部,負責基建工程,先後歷任經濟部,主管經濟發展,又轉到福利衛生部,對於改善民眾生活深有體會,業務純熟!
  王侯將相豈有種乎,他認真任職,力圖青史留名。

  他很勤奮,懂得抓住這個機會!
  兩人搭檔,一主內一跑外,竭力把國民經濟更上一層樓。

  如果說姚明恭執政是守成和穩定,那麽馬士英-楊天生執政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改革階段。

  漕運改海運!
  漕運,是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內陸交通運輸系統,主要是指由南向北,通過京杭大運河運送官糧、軍糧以及重要的大宗物資到達封建王朝統治中心北京的系統性工程,包括開發運河、製造船隻、征收官糧、軍糧等。

  漕運萌芽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明代漕運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明朝對漕政管理極為重視,建立了從朝廷到州縣的管理機構,“行漕法規”也得到健全和完善,產生了支運、兌運和直達制度。

  通過漕運,把南方豐富的物資運往北方,尤其是帝都,從而穩定了北方的統治。

  新明以來,雖然京師南移,但是明朝在北方邊境用兵、建設,進入東北大地搞開發,需要的物資不減反增,甚至超過了北京帝都時期。

  但是漕運的麻煩多多,一曰淤塞,黃河水患頻繁,泥河滾滾湧入大運河,漕運船隻將被困住,不能按時到達京城,此時糧價就會飛漲,影響很壞;二曰“浮收”。在漕運過程中,損耗在所難免。官府不願承擔,便將其攤派給百姓。有時,征糧官在規定數外直接多收40%——50%,民眾不滿,'鬧漕'事件不斷;三曰“缺錢”,漕糧開拔,需要兵丁押船護送。官府支付的全程運費只有每船200兩,標準多年不變,而物價上漲很快,差旅費不足的兵丁們隻好向沿途官府攤派,並將這筆錢最終轉嫁給老百姓;四曰既得利益者,漕運開通,從官到民,都靠水吃水,固然官員賺大錢,小民也得靠這條漕運度日,他們人數不少,形成了一個堅定的利益集團……

  漕運不利,南方的糧食要歷盡艱險,曠日持久,從蘇杭運到京城。各省每年解送進京的漕糧日漸減少,倉儲積存日漸空虛。京師地區的糧食供應危機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

  歷代明朝皇帝對於漕運的麻煩心知肚明,在永樂年間,曾經嘗試漕運改為海運,利用海船把物資從南方運到北方,收到良好的效果。

  明朝開國至永樂年間,海運一直是南糧北調的重要手段,奈何阻力非常大!
  單是利益集團涉及到的就有官員、兵丁、商人、漕幫、船民等等不下百萬之眾,想要海運,得先把這百萬民眾搞定再說!
  他們還有官員為他們張目,反對海運,理由有四:風大浪急、海盜出沒、糧食易霉、成本較高。

  大多數是胡說八道,如說海運成本高,實際上海船一條頂倆是小事,大的海船一條頂上百條漕船,所需要人手很少。

  關鍵是海運多能順暢抵達,而漕運只要河道堵塞,那漕船過不來,京城陷入饑饉。

  至於糧食易霉,這個也好說,只要做好包裝,就能夠有效地抵禦發霉,還有風大浪急,海上年年都有商船往來,有船毀人亡的事,運河裡也多有險阻,歷年都有船隻遇險沉沒,船夫家破人亡,豈能只是海運有危險,漕運就沒事?

  海盜出沒?!
  以前確實是大問題,現在嘛,也不看看,東南國就是海盜建立的國度!

  漕運改海運是一項既定方針,姚明恭執政數年,已經為廢除漕運作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與準備,推行這項改革是水到渠成。

  改革最大阻力是利益集團,為此,首先對付官員,馬士英使用雷霆手段,把那些海運並不熱衷的朝廷官員與相關的地方官員全部調走。

  例如戶部郎中葛世振,明崇禎十三年的進士榜上的探馬郎,以文詞巨麗,又經世而出眾,其上奏兵餉之事,稱“增兵不如練兵,加餉不如清餉”之語,極得帝心,崇禎皇帝曾將其名書列於禦屏,後葛世振請假省親告歸,甲申變後,葛入南京出仕,其管理財政是有二把刷子,但堅決反對漕運改海運,結果去職。

  又有地方大員袁樞,為浙江巡撫,其父乃大明故兵部尚書袁可立,素有才乾,還是東南國的堅定擁躉,影響力很大。

  但他不同意走海運,結果被調往朝廷任職,被搬走了。

  諸多官員逐一過關,次輔楊天生親到杭州主持會議,逼著各路官員表態,不從者盡皆調任。

  作為政治靠山的官員們一去,民眾就好辦了許多,部分的漕運人員轉為海運助力,負責倉儲、搬運等工作。

  楊天生大興基建,修路、修橋、修水壩、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吸收大量漕運人口!

  這方面他是老手,駕輕就熟,在漕運一線的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基建建設。

  如此民眾去了打工,有了出路,就不怕民變了。

  還有移民!

  中國人雖有“故土難移”的習俗,但也得看清楚,在漕運地區的移民,到東北給地一百畝一戶四口人,到東南國的給地五十畝一丁,還有安家費十個銀元,土地可以傳之子孫!

  不得不說,土地的誘惑力巨大!
  適時在民眾中開展“開枝散葉”的宣傳,民眾移民踴躍。

  海運的時機成熟,於公元1653年正月,楊天生親蒞上海,部先後,申號令,各州、縣剝運之米,魚貫而至,鱗次而兌,浹旬得百六十余萬以大舟二百余啟運。

  他告祭風神、海神、天后,集長年三老,犒酒食銀牌而遣之。

  可謂萬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飆動黿龍踴躍。

  二月底,海運船隊順利抵達天津。

  從此,海運正式成為了南糧北調的手段,而漕運於次年停止!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