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閱兵後余波
“如此強大的軍隊,前所未見!”馬士英興奮地對旁邊的楊铖新道。
“精神好,裝備好,唉,如果東南王早日晉位,只怕京師也不至於淪陷!”馬士英感慨地道。
有這樣的軍隊,什麽韃靼人、流寇統統完蛋!
楊铖新失笑道:“馬公說笑了,如果東南王有這樣的軍隊在大行皇帝朝中,彈劾他的奏章只怕有他這麽高,馬公你也肯定是其一!”
“楊某也有份!”楊铖新自嘲道。
馬士英一想也對,前明朝堂那種氣氛,屬於我好不了你也別想好的那種,如果顏某人擁有這樣的軍隊,皇帝猜忌不在話下,大臣們必群起而攻之,如楊铖新與顏某人是同鄉,但他也得上
表彈劾顏某顏某人,與他劃清界線,否則他就是顏某人的同黨!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所以還是太祖(朱重八)和成祖(朱老四)時期是最好的時期了。”馬士英再發感慨。
朱重八是開國皇帝,朱棣是馬上天子,他們能夠管住軍隊,將軍們不被皇帝所忌,從而帶兵立功。
但其余不那麽自信的皇帝,就不能放任將軍統兵,他們既要用到將軍,又要打壓將軍。
反過來,這樣的皇帝也被自己害死,崇禎就算一個。
老野豬皮算個球!
當初他在遼東王李成梁手下不過是個馬夫!
甚至馬夫都抬舉老野豬皮,可能是個馬奴,即李成梁上馬時踩著他們背脊上馬的那種。
李成梁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台部,數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
李成梁有大將才。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守遼東30年間,率領遼東鐵騎先後奏大捷者十,論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
但他不得不養寇自重,否則他一旦沒了兵權,則一亭長能縛他。
為大將者,豈可受獄卒之辱。
因此老野豬皮與李成梁是熟人,成為老李的白手套,沒想到老李玩脫了,等他掛了後,無人製約老野豬皮,致使他坐大,終成大患。
皇帝不自信,言官當道,說三道四的,朱重八和朱棣兩父子當朝,哪有言官的什麽事。
如今也是如此,顏常武上台,言官勢力大退,什麽人能用什麽人不能用,用壞了也不怕他造反,顏常武有此自信。
聽馬士英這麽說,楊铖新微笑道:“現在也是最好的時期!”
馬士英能說個“不”字嗎?唯唯諾諾,楊铖新提議道:“馬公你有空可以去一趟東南亞……”
馬士英的臉色徒變!
“東南亞”令人如雷灌耳,那可是流放之地!
見他那樣子,知道他是敏感了,楊铖新說道:“東南亞可是我輩‘中國人’的新興之地,那裡面積廣大,海域遼闊,有無數的寶藏,蓬蓬勃勃!
如今大明已定,殿下工作重點回歸東南亞,肯定會組織一南一北的交流,馬公可以去東南亞參觀學習,會有工作新思路的!”
“噢,好的,謝謝楊公指點!”馬士英明白是自己想岔了,連聲稱謝。
……
閱兵式結束後,眾說紛紜,大多數人很高興,皆稱我大明有此強軍,何憂外患!
亦有大明的忠貞臣民,對此憂心不已,認為如漢末似晉初,權臣登位,皇室堪憂。
兩位皇子朱慈焫和朱慈焌居宮內,接見了一位致仕大臣,姓熊名明遇,字良孺,號壇石,江西南昌進賢人。
他是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授長興知縣。四十三年(1615年)歷任兵科給事中、福建僉事、寧夏參議。為人多所論劾,疏陳時弊,言極危切。
天啟元年(1621年)以尚寶少卿進太仆少卿,尋擢南京右僉都禦史。
崇禎元年(1628年)起兵部右侍郎,遷南京刑部尚書、拜兵部尚書,致仕後又起故官,改工部尚書。引疾歸,
此人喜歡清淡,上奏章,因接近東林黨人,與魏忠賢不合,故屢遭貶謫甚至流放,仕途頗多周折。他工詩善文,當時頗享盛名。
他只是接近東林黨,人又老了,所以顏常武流放東林黨時,他逃過一劫。
閱兵式起,他並沒坐上觀禮台,而是在台側對面的江邊高地的群眾場所觀看,湊巧他有望遠鏡一副,張望觀禮台,看到一情節,於是來見皇子,名義上是就聘太子少師方逢年去職後的缺
位。
聽熊明遇如是說:“臣民踴躍向帝呼‘萬歲’,顏賊站前,遮於陛下之前以迎受之!”
“果真如此?”朱慈焫怒道。
“敢以熊某身家性命擔保!”熊明遇打包票道。
“賊子安敢欺我皇室!”朱慈焫怒不可遏,旋即有點泄氣道:“如今滿朝文武都是他的爪牙!”
自王鐸、高弘圖等冬至起事後,朝堂被清洗,原本親近皇室的大臣下台的下台,被貶謫的貶了,且顏常武在南京城一坐,甚至沒什麽人敢來見皇子!
“軍隊都被他掌控手裡!”朱慈焌苦澀地道。
皇子們漸漸長大,識得事理,沒有軍隊撐腰的皇室說話底氣也不硬。
“可恨哪,這些亂臣賊子!”朱慈焫說道:“這次閱兵,人均發十個銀元,都說是東南王的決定,不說是皇帝的聖恩。
“什麽?一萬受閱部隊,那就是十萬銀元了,我大明臣民的收入,民脂民膏被東南賊使用,他們不感謝皇恩浩蕩,卻感謝東南賊!”熊明遇怒道。
皇子與大臣一起,大罵顏常武,卻沒想到以前的崇禎皇帝,連十萬銀元的受閱獎金都沒有,就算有,也舍不得給……
“隻恨我等位於深宮,難以對付東南賊……”朱慈焫緩緩道。
熊明遇慨然道:“殿下放心,對付東南賊,臣在所不辭,且我大明自有忠臣,必能對付此僚!”
兩位皇子拜謝道:“全賴先生幫助了!”
“不敢當,在所不辭!”熊明遇連忙道。
當兩個皇子在謀劃時,在不遠的皇宮裡,也有人在討論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