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
天津一定要打下來!
如今大明南方有兩廣、閩省和江浙的錢糧輸送往北方帝都都走海運,天津港是終點站。
天津除了是錢糧聚集地,佟養性更關心的是大明設在天津的製炮廠!
這個製造廠是大明北方主要槍炮製造者,為大明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器,那裡出產仿製的紅衣大炮、魯密銃、三眼銃、虎蹲炮等等,還製作火藥。
攻佔天津,可以得到大清夢寐以求的技術人才,進一步攻克清朝仿製紅夷大炮和燧發槍的技術難題。
佟養性受命主持清朝的火器鑄造,主攻方向就是紅衣大炮和燧發槍,技術上老是不過關,紅衣大炮造得比東南軍的重上一半,威力還小過東南軍的火炮,而且不能持久,連續發射二十發以上,中間不停頓的話就可以會炸膛!
這麽一來,誰來敢用佟養性的炮!
東南軍製作的燧發槍有不少落入清軍手裡(明軍有好槍也失敗),用來仿製,製作出來的燧發槍毛病多多,經常啞火,打了多槍之後槍管就變形,他們缺少上好鋼鐵製造賓槍機,而且火藥質量也差。
清軍拒絕使用這些武器,那些旗下大爺說了:“我們更信任自己的馬刀與弓箭……”
本來,在平行空間裡,清軍曾經中大獎,一次是一條海邊洋人沉船,把船上上好的夷造紅衣大炮給送到了清軍的手裡。
另一次是叛徒孔有德,挾製了登州製炮廠的技師,把火器製造技術傳給了清人,同時還附送水師。
但在顏常武來了之後,洋人的船隻不許過長江,就沒了沉船大禮包。
孔有德的叛變也給顏大少乾掉了,就沒有賣一送一的事情給清軍。
因此,清軍的製造槍炮技術始終不過關,為此事,佟養性沒少挨黃台吉的斥責,他苦不堪言,遂甩鍋說技術難題不攻克,大清確實製造不出上好的火器,要求利用這次進入明國的機會,打下天津,俘獲製炮廠人員為已用。
清軍開始行動,領軍人物是阿巴泰,從長城界嶺口突破成功,進入明國地方,這是第五次大兵進入,明國北方大震!
由多爾袞率軍三萬破薊州(天津薊縣),兵鋒南下,直逼天津,趨勢非常明顯,一時間天津風聲鶴唳,亂成一團。
17世紀的天津,北門外是通往京師之路;東門外臨海河,順流東下可觀海上日出;西門外綠野叢林,花豔鳥鳴,炊煙縹渺;南門外的平原則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稻田。
一派田園風光,秀麗恰人。
作為北方漕運中心和商運中心的天津,江南糧船匯集河上的繁忙,再有海船泊岸檣帆如林,天津三衛的左營馬軍駐扎在大直沽一帶的營寨的情景;七十二沽平闊濤靜的景象;皓月當空時海河幽美的夜色……
然而,如此的美景勝地,很快就要迎來了兵火的侵襲!
多爾袞有情報來源,知道天津知府是田見龍,總兵是周遇吉,他很快就知道這兩個家夥是什麽貨色了!
田見龍,崇禎元年的賜同進士出身,升得很快,此時他聽聞清軍大至,不但不懼,反倒躍躍欲試。
他與周遇吉商量軍務道:“此戰有賴周將軍了!”
周遇吉,明末錦州衛人。又按周氏家譜稱其原籍為今江蘇睢寧縣風虎山,原名時純。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後,在與後金的作戰中極為勇敢,逐漸從普通士卒提拔為明朝軍隊的京營遊擊。
崇禎九年(1636年),滿兵進攻北京。周遇吉從尚書張鳳翼數血戰有功,連進二秩,為前鋒營副將。明年冬,從孫應元等討賊河南,戰光山、固始,皆大捷。十一年班師,進秩受。
是一等一的勇將,他對田見龍拱手道:“田大人已早做準備,此戰我軍可操勝算!”
“不可大意,當盡力而為!”田見龍道:“還請周將軍主持軍令,派遣軍隊。”
“請!”
“請!”
在天津的文官武將都集中在這間房裡,房中間放了城防的沙盤!
天津城是在1404年明朝永樂二年間修建的。這座城當時東西長,南北短形如算盤,所以人稱“算盤城”。它周長九余裡,城高三丈五尺,設四個城門,分別以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城的四角設有四個角樓,城內設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中間為鼓樓。
“本官計劃把城外所有民眾統統疏散,讓他們坐海船離開,到東南府去!”田見龍說道。
他如此說話,露出了他的真實面目,他是東南府的人!
身為大明官員,已被策反,加入東南府。
“只要不遠離,那必定落入韃子手裡,必須走得越遠越好,能夠走的,離開的都給他們走!”
“我們城裡準備了二年的糧食,打了大量水井,還有煤炭,足以打一場持久戰!”田見龍蠻有把握地道。
“我們軍隊五千人,征發城裡八千青壯參軍,讓韃子有來無回!”
“城內實行軍管,由軍隊與衙門差役共同組成,城裡嚴禁無故聚集。”周遇吉說道。
“大家看,城門各處都設置營壘,非請勿進,用來預防城裡城外裡應外合。”
“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槍炮和火槍,必讓他們碰得頭破血流。”
“下面,本將軍來作戰鬥部署,陳泰守東門、衛東玉守西門、藍式輝守北門、關丹守南門,各門正兵一千,新兵一千五百人,其余的歸本將軍指揮。”
“城裡實行保甲制度,一人犯事,諸人連坐,出首者無罪有賞!”周遇吉殺氣騰騰地道。
嚴防奸細乃是一個將帥應有的素質,見識過太多的堡壘從裡面被攻破的例子,豈能不防!
……
大戰來臨,首先撤退無關人員,官府派能言善辯之士四處宣講,把那台灣吹的如同人間天堂一般,東南府在天津經營了很久,民眾都清楚了一去便有現成的糧食、農具,耕牛,只收少少的田賦,胥吏亦不凶惡,好過當清人奴隸多多。
明朝的“戶口”管理制度嚴格,普通人不得隨便遷移,現借這個機會擺脫朝廷催賦的官差和自家的田主,去台灣豈不甚好!
天津是個繁華之地,有大量民眾遷台,足足十萬人又跑去了台灣,每天大大小小的船隻日夜不停的離開了天津,運人去台,周邊的大船俱被租用,運人南下!
待到韃子到來時,他們看到的是城外一片荒無人煙的景象,沒奈何之下,只能從更遠的地方捕捉人口到天津來填溝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