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720章 永明新朝
  第720章 永明新朝
  擁立金華王,東南府勢力強勢崛起,南京方面輸得一點也不冤枉!
  東南艦隊到達長江口,負責守備的大明長江炮台一彈不發!
  進入南京江面,南京炮台同樣是不發一彈。

  東南艦隊二十八艘戰列艦和三十艘巡航艦在南京下關江面列陣,陣容鼎盛。

  東南軍登陸,迅速控制了南京城各處。如入無人之境,各處官兵、官吏無比地配合。

  多年來的滲透,厚積薄發,讓東南府順利地達到了目的。

  南京城裡東南軍士兵上街,他們扛著火槍,身穿護甲,背著行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實行宵禁,確保控制。

  金華王朱由產在諸大臣、勳貴的一致擁護下,於五月初三,監國在南京,之後,諸臣工上表勸進,三辭方受之,於五月十五日祭過天地和孝陵後即皇帝位,定都南京,大赦天下,改次年為永明元年,意思是大明繼續,依舊是朱家的天下,如此民心安穩。

  改朝換代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造反更是要掉腦袋,滅族的大事!

  想曹操和司馬懿這等權傾朝野的權臣,也不敢在他們在生之年邁出最後一步,而是由他們的兒子給予前朝致命一擊。

  而武媚娘硬把朝代由李變成武,哪怕她是李家的媳婦,結果也殺了海量的人才坐穩這個寶座,但在她死後,一切複原。

  顏常武比起他們更是不堪,他雖然有多年的經營,但他的名聲和在大明的勢力,根本與上面的二男一女沒得比。

  之所以大家順從他意,是因為大家看出了他顯露出來的殺氣,還有他給大家的台階!
  光有殺氣,沒有台階,顏常武很可能要將在場的人殺掉一半以上,如此他在歷史將留下無比的惡名。

  他在位的時候可能沒什麽,但天道循環,待他龍馭上賓時,只怕報應會落在他子孫的身上!

  因為別人會有樣學樣,只要有勢力就能學,而他並不能保證他的子孫中不出權臣。

  有了台階,那些偽君子就不怕名聲受損,畢竟是老朱家的子孫。

  相反,如果給台階而不下,一旦朱由產登位,那些反對他的人死了就是白死,誰也不想乾。

  朱由產下達了一系列的旨意,其中有《討逆詔》,聲討李自成偽朝,曰明年必定北伐,為大行皇帝報仇!
  封賞滿朝文武及官吏兵佐,人人加百分之十工資,以收買人心,因此朱由產在歷史上留名,人稱為“百分之十皇帝!”

  這就是顏大少的真金白銀的好處和威力所在了!

  設立內閣,以孫承宗為首輔,負責主管朝廷事務,兼管吏部;再以姚明恭為次輔,管理戶部;讓詞臣王鐸入閣,以充朝廷門面。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乃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其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鬱勃,骨氣深厚。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現同樣為永明新朝的禮部尚書。

  以楊铖新為兵部左侍郎,東南府人甘輝為兵部右侍郎,實權掌握在甘輝的手裡,沒他的命令,一兵一卒也調動不了。

  成立大明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為楊铖新,副總參謀長卻是個紅毛番,前荷蘭人斯托姆,這洋人在東南府多年,甚至連荷蘭話都不會說了,是個中國通,指揮軍隊不成問題,實權掌握在他的手裡。

  刑部尚書委了祁彪佳,該位人士顏常武用起來很順手,而且他在大明也廣有名聲,乃是大明進士出身,素有清名。

  工部尚書委派了高弘圖,他在崇禎五年做過工部右侍郎,現為工部尚書,因他之前做過戶部尚書,六部尚書中以禮部、吏部和戶部為尊,無故不能將他貶謫,因此他也入閣。

  如此永明朝頭一回內閣組成人員四人,都有明朝官員的履歷,以孫承宗為首,他的作用確實極大!
  他資歷顯赫,為三朝元老,力壓眾人,誰都不能在他面前大聲。

  他成為聯系明朝官員與東南府的紐帶,有他在位,明朝官員們安心。

  永明一朝,明朝的官員留任不少,但最終的控制權還在顏常武的手裡。

  朱由產給他的待遇是“加封為東南公,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讚不名!”

  晉爵國公,禮儀上他不用向任何其他臣工行禮,可以禮絕百僚。

  入朝不趨,古禮,臣見君須趨,即快步走,入朝不趨,即上朝可不用快步走。

  劍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須脫鞋,貴族,大臣佩劍,秦製上殿不得佩劍,劍履上殿,即穿鞋佩劍直入殿堂。

  謁讚不名,古禮,臣拜君時由侍臣唱名,按照當時的禮儀,大臣朝見皇帝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司儀官,要把他的官銜和他的名字都喊出來。比方說此刻如果顏常武去朝見皇帝,司儀官就要喊“東南公、東南府執政官、龍虎將軍、顏常武參見皇上”,然後顏常武就跪下來,“吾皇萬歲,萬萬歲”。

  那麽現在給他的待遇是什麽呢?顏常武三個字可以不說了,這叫做“讚拜不名”,就是不喊“顏常武”,不喊了。

  在古代,直呼其名它是表示一種什麽意思呢?表示這個被叫名字的人地位是比較低的。

  古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它的稱呼,如果要尊敬對方是要稱字的;直呼其名就表示我是上級,或者是長輩,才能對別人直呼其名。

  譬如說,孫承宗的字為稚繩,大夥兒見他時叫他為稚繩公,而不能說孫承宗,對於他這樣等級的大腕,如顏常武會稱為“孫先生”,這是以主待西席的禮節,別人也沒資格說。

  那麽皇帝當然可以對大臣直呼其名,當著皇帝面,大臣之間說話也是要直呼其名的,以表示對皇帝的尊重。現在隻報官銜,不喊顏常武這兩個字了。

  再有關鍵一條:“大明軍政之事,悉由處分!”

  如此,顏常武凌駕於百官之上,皇帝之下(名義上),實權盡歸於他!

  就這樣,挾天子以令諸侯,顏常武完成了蛇吞象的歷史經典大劇!

  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滅了東林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