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聰明熊大
“該撫之,可赦獻忠、汝才等罪,授之官,以安其心,俾使諸寇有樣學樣,平定賊亂不成問題!”師帳裡,熊文燦與諸人侃侃而談。
“下官以為萬萬不可!張獻忠狼子野心,壞事做盡,天怒人怨,該當捉拿,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僉事張大經與他據理力爭。
“不然!”熊文燦耐心地道:“本官在閩省,撫之即平,天威所至,諸寇安定,海波不起,閩海平靖!”
張大經粗起脖子爭論道:“張獻忠罪不可赦,其破鳳陽,毀皇陵,拆龍興寺(就是老朱出家的皇覺寺),如若赦之,天下盡反矣!”
“正是如此,如能赦之,則賊必感受朝廷恩德,不複反矣!”熊文燦強辯道。
又有通判孔貞會委婉地道:“督師大人,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
兩監軍TJ和武將們一聲不吭,看著帳內文官們爭執。
雖說老熊官高,但明朝的文官很叼,敢連皇帝都不鳥,至於TJ,TJ是人嗎?還有武將,好好聽令打仗得了,其他的事不關他們的事。
僅僅上述一個誰說話的小細節就知道明朝為什麽打敗仗的原因了!
顏大少軍隊開戰,上至統帥將軍、中至參謀、下到偵察兵,誰都有發言權,暢所欲言,一切只為了打勝仗!
軍議最終以熊大的胳膊粗而強行通過了計劃招撫張獻忠之事,派出使節,與張獻忠等談和,約定只要投降,朝廷既往不究!
TJ和武將們默不作聲,而文官們則憤憤不平,魚貫而出。
帥帳內留下熊文燦坐定,面色陰睛不定,心中思緒萬千。
低級文官都知道張獻忠等人不可信,他老熊會不知道?!
流寇非海寇比,確實!
東南府顏常武,雖為海寇(大明朝廷對他的看法),卻為人陽光、性格豪爽,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乃國士無雙,又智珠遠照,深得軍民之心,勝過朝廷的袞袞諸公。
方有熊文燦將最喜歡的小女兒送給顏大少作妾,嫁妝是熊氏女中最豐厚的。
要知道明朝等級嚴格,一個窮秀才之女,甚至都不嫁給城中有錢的宰豬佬的兒子!
更不用說總督的女兒,不嫁海寇之子,而且還是作妾!
至於張獻忠,以熊文燦的本心,將其碎屍萬段,不在話下!
問題是,剿平了張獻忠諸賊之後呢?
老熊升官發財,不亦樂乎?
此時一個嚴重問題出來,作為國之乾城、大明棟梁的熊大,是不是該到關外與黃台吉練練?
眾望所歸,你不去的話還能派誰去!
問題是那地方是個坑,多少好漢都給坑死了!
王化貞、熊廷弼、袁承煥、孫承宗……死的死、下獄的下獄、罷職的罷職,沒有什麽人有好的結果!
關鍵在於就算你有三頭六臂,應付的不僅是黃台吉的凶猛八旗在前面砍你,還有性急的皇帝,恨不得你明年就一腳把黃台吉踏到爪哇國與顏常武打對台,還有你的同僚在背後捅你,為官這麽多載,老熊深知有時朝廷的大官們比黃台吉更可怕、更可恨!
熊文燦很清楚自己的能耐,憑借著大炮火槍,對付農民可以,但對付黃台吉的話,根本不夠看的。
除非東南府傾力相助。
只是他那個便宜女婿明確表示,百萬華人下南洋,主要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放在南洋,老熊你去惹黃台吉,恕不奉陪!
且東南府真要對付黃台吉,也輪不到熊文燦來領風騷!
在沒有東南府的支援下,熊文燦明白千萬別惹黃台吉!
所以他要養寇自重!
留著張獻忠那些賊寇,如此他就在此鎮守,就不用去打黃台吉了!
先例在前,不可不學!
遼東李成梁進攻蒙古;鎮守遼東,收服女真,對敵人一直不痛下死手,結果朝廷怎麽都得倚重他!
當年的老野豬皮,不過是李成梁座下的一個小廝!
只是這個小廝後來成了大鱷,李成梁養虎為患,為天下笑也。
接下來熊文燦分兵遣將,與張獻忠等戰於雙溝,大破之,斬首二千余級,俘萬余。羅汝才、惠登相率九營走均州,李萬慶率三營走光、固。
且說張獻忠如日薄西山,正惶惶不可終日時,見熊文燦遣使說降,不由大喜,正是佼婆遇上脂粉客,一拍即合!
張獻忠之降也,擁兵萬人踞谷城,索十萬人餉,熊文燦及中外要人曰與之。為請官、請地、請關防矣,
於是張獻忠降了,有樣學樣,賊首士秀、應金、進忠、萬慶、汝才皆降,一時間形勢大好,當其時,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似乎喧囂一時的農民起義起到了尾聲,中原大地重歸和平,熊文燦得意洋洋,曰“天下無賊矣!”得到了朝廷的褒獎,
他給崇禎皇帝上書,說張獻忠雖降,但還有許多事未了。目前最急迫的就是,臣要想盡一切辦法安撫這些人,不能絲毫放松。使他們最終成為我大明的虎狼之師,隨時聽候萬歲調遣,拉到北方痛擊清兵!
熊文燦耍了這個小聰明搪塞崇禎皇帝,他看了奏折,認為:“熊卿想得周全,就不要調動他了。不是李自成被洪承疇打垮了嗎,就讓洪承疇去吧!”
於是洪承疇躺槍,身不由己,被調派北方寧遠錦前線對付黃台吉去了,恭喜他中大獎!
熊文燦逃過一劫,至於日後張獻忠複反,熊文燦的命運又將如何,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
聰明人很多,有朝鮮李倧,他避免了國破家亡!
崇德元年(1636年),黃台吉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之前二月,皇太極派龍骨大(英俄爾岱)、馬夫大(馬福塔)及數十名蒙古人來朝鮮,借春信、吊祭(仁烈王后之喪)為名,勸朝鮮請皇太極進帝號,
李倧此人,深受中華文化教誨,把自己當成中華的一部分,認定北虜是蠻夷,不過,他在接到皇太極使節的訊息後,在集賢殿上召心腹諸臣會商,出示其便宜女婿顏常武送來的意見:“對於北虜,可順之,不可助之!”
出使東南府的使節大臣洪翼漢苦惱地道:“東南府總參謀部為臣推演北虜攻我之舉,曰我方必敗!且大明無力相援,東南府亦無法相助!”
所有的人都說不出話來!
李倧苦澀地道:“那麽,東南府認為我方該當如何?”
“隻可順之,不可助之!”洪翼漢無奈相答。
“萬萬不可開戰,否則玉石俱焚!”
最終,朝鮮接受了清朝提出的斷絕對明關系、向清朝稱臣納貢的盟約。
聽調不聽宣為外藩,他避免了入朝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之恥,亦避免了人力、財力、物力的過多損失,蓋因東南府炮艦打著朝鮮旗號巡航鴨綠江,火炮令清朝感到畏懼,不敢過分相逼。
(本章完)